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0篇
  免费   1023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测绘学   219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1633篇
地质学   1223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51篇
自然地理   5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评估土工膜与土-膨润土组成的复合隔离墙对有机污染物的防污性能,建立了污染物在源区域发生降解扩散时透过复合隔离墙的一维瞬态扩散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Talbot数值反演获得了模型解。第3类入流边界条件下,考虑源区的扩散和降解时,第1类隔离墙(土工膜/土-膨润土)和第2类隔离墙(土-膨润土/土工膜/土-膨润土)100 a的击穿浓度分别较源浓度恒定时减少了59%和53%。由于假设土工膜渗透系数高于10–12 m/s,污染物在复合隔离墙中的对流作用不能忽略,因此,采用第2类复合隔离墙使土-膨润土能更好地发挥主导隔离作用。将土工膜的渗透系数从10–10 m/s减少到10–16 m/s,第1类复合隔离墙的击穿时间从26 a增加到188 a,第2类复合隔离墙的击穿时间从32 a增加到81 a。利用抽水井调整墙体内外为负水头差及提高源区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可使隔离墙的防污性能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对中亚造山成矿带东段南缘红旗岭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深部(500~1 000 m)隐伏矿体进行成矿预测,采用高精度重力和2.5维人机交互式反演方法,对含矿性较好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如#1、#3及新#3岩体)进行底部含矿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精度重力异常开展不同高度上延并结合垂向一阶导数等数据处理,可有效地厘定深部隐伏岩体空间展布;2.5维人机交互式反演方法可以识别深部微弱的矿致异常,推测研究区#3岩体埋深700~1 100 m存在5个脉状盲矿体。经钻探验证,成功发现32 259 t]镍矿(矿石平均品位达0.36%),其中②号矿体为最厚矿体,见矿深度为700~1 100 m,镍矿平均品位为0.39%,储量达27 433 t。  相似文献   
993.
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进行地热异常信息的提取可以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以甘肃临夏市为研究区,选用2013年10月11日、2015年2月3日、2021年2月19日、2021年3月23日LandSat8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结合地形及地质构造等资料,去除传感器因子、时间因子、温度因子、构造因子等假的地热异常,判读出由于地热资源引起的地热异常可能区域有9个。其中,7号区域实地勘查出地热资源。研究表明,利用长时间跨度的秋冬季节LandSat8热红外数据可以有效提取临夏市地热异常信息;热红外遥感方式在地热调查中能减少外业工作量,但不能代替传统地热勘探方法;结合地形地质资料判读时,必须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4.
High-quality and continuous radiosonde, aerosol and surface meteorology dataset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their effects on aerosol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at the Atmospheric Radiation Measurement Southern Great Plains climate research facility during 2000–15. The parameters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s were found to have strong diurnal and seasonal changes. For surface-based temperature inversion (SBI), the mean frequency and depth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s were 39.4% and 198 m, respectively.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p and bottom of SBI was 4.8℃, and so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was 2.4℃ (100 m)?1. The detailed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 had been determined, and only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s below 1000 m showed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Mean surface aerosol number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by 43.0%, 21.9% and 49.2% when SBIs were present at 0530, 1730 and 2330 LST,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SBI on surface aerosol concentration was weakest in summer (18.1%) and strongest in winter (58.4%). During elevated temperature inversion events, there was no noticeable difference in surface aerosol number concentrations.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s across SBIs correlated fairly well with aerosol number concentrations, especially for temperature gradients.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with and without temperature inversions was different. Surface aerosol measurements we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ir within (below), but not above, SBIs and EI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developing a boundary layer aerosol accumulation model and for improving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s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及NCEP再分析资料,针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气象服务过程,对海雾维持和消散两个阶段的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当能见度低于1 000 m时,相对湿度为99%,能见度介于1 000~2 000 m之间时,相对湿度为95%~99%。2)近地面层30°N以北黄海海域持续吹东南风,并在青岛形成水汽辐合中心,有利于青岛形成海雾;当东南风转为东北风,水汽辐合中心减弱或消失时,海雾趋于消散。3)在海雾维持阶段,逆温层最低高度稳定在980 hPa以下,总逆温差逐渐增强,逆温梯度跃升与海雾强度增强同步;最大逆温层厚度和逆温层总厚度下降12 h后海雾逐渐减弱,逆温层最低高度上升时能见度也随之上升。4)白天逆温层之上为下沉运动,之下为上升运动,夜间700 hPa之下均为上升运动,且上升运动中心位于逆温层之下,这种垂直结构有利于逆温层和海雾的维持;当逆温强度减弱,垂直运动穿越逆温层贯穿700 hPa以下对流层时,海雾趋于消散。  相似文献   
996.
雨后两次强浓雾的爆发性增强过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5年12月在南京市郊进行雾的外场综合试验,观测得到20—21日雨后两次强浓雾的爆发性增强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边界层廓线、雾滴谱等,分析此次典型雾过程的天气背景和边界层结构特征,探讨雾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雨后地表及近地层高湿环境为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南京冬季冷高压控制下稳定的天气层结,以及夜间的辐射冷却作用,极有利于辐射雾的产生。而雾的爆发性增强,主要和降温与增湿有关。晴天夜间地表向上长波辐射增强引起的强降温,日出后地面的强蒸发作用使得近地表水汽增多,都可直接引起雾的爆发性变浓。强的贴地逆温层的形成是雾爆发性增强的关键,易于近地面水汽的积累。而超低空急流的产生,有利于加速逆温层的贴地增强。  相似文献   
997.
为提高雷达定量降水反演精度,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在利用最优化法建立辽宁本地化动态Z-I关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雷达定量降水反演方案,分别开展了分雷达回波强度等级与分地理区域优化降水Z-I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优化方案的定量降水反演评估指标均有所改善,整体而言,优化方案有效降低了雷达定量降水反演误差,降水反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13年辽宁抚顺"8. 16"典型强降水个例定量降水反演结果显示,两种优化方案反演降水的空间分布形势与地面降水实况场更加接近,尤其弥补了单一动态Z-I关系法对20. 0 mm·h-1以上量级强降水落区范围以及40. 0 mm·h-1以上量级超强降水中心反演不足的问题,采用优化方案后的各项评估指标均大幅提升,明显改善了雷达定量降水反演的不确定性,降水反演效果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灾害性短时强降水天气事件短临预报预警提供了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断层活动性分析对于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古环境等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运用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断层历史活动性,该方法可考虑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差异压实减薄、地层剥蚀厚度缺失等重要信息,同时能够直接以曲线方式测量断层的滑距大小,特别是在识别某一特定地质历史时期断层的活动方向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传统断层活动性分析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法分析了柴西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的断层活动性,识别出两期构造反转,第一期由中生代晚期的挤压环境转换为新生代古近纪的伸展构造环境,第二期为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N1)由伸展构造背景转换为挤压构造背景.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E32)的伸展构造背景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N1)之后转换为挤压构造背景,控制了柴西现今主要圈闭的形成,捕获晚期形成的烃类.靠近断层的反转构造可形成早期圈闭,具有捕获早期生成的低熟烃类的潜力,是深层油气勘探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999.
邵炳松 《地质与勘探》2021,57(3):572-583
应用大地电磁测深(MT)法对济源-开封坳陷西南部深部地层结构和隐伏断裂进行探测研究,共布设了4条MT剖面,获得了84个测深点。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内6 km以浅的二维地电结构模型。结合以往地震和区域地质资料,地层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下古生界-元古界。推断了老鸦陈断裂F1与推断断裂F2的位置、产状,其中F1断裂西侧缺失古近系沉积,二者可能对新生代地层沉积厚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认为研究区内有利热储层位应为新近系馆陶组及断裂交汇处附近的三叠系地层。  相似文献   
1000.
海表流场可直接影响海表的气候变化,且对于研究海气相互作用、热通量输送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Jason-2号与HY-2号卫星高度计数据以及Metop卫星的ASCAT与HY-2号卫星散射计数据反演海表流场.利用距离加权平均法生成分辨率为0.25°×0.25°的网格,通过数据融合分别得到海表高度场与海面风场,在此基础上构建地转流和Ekman流反演数学模型.利用Jason-2与HY-2号卫星高程计数据反演地转流,利用ASCAT与HY-2号卫星散射计数据得出风应力驱动的Ekman流,合并两者得到海表流场.通过对研究海域海表流速的反演结果与OSCAR海流产品的对比分析,发现越靠近赤道的位置,其流速误差较大,最大相对误差达到了0.6 m/s.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海洋表层流场能较为准确地表现实际海表流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