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5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Resource Geology》2018,68(1):51-64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mineral systems and a suitable exhumation process is critical for endogenetic deposits, especially for those deposits formed in orogenic settings, where deposits are inclined to erode away due to strong uplift. The G uojialing batholith, intruding into the L inglong granites and the J iaodong G roup right before regional gold mine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ld ore‐hosting M esozoic intrusions in the J iaobei terrane. Gold deposits and the intrusion together underwent similar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ary processes. Exhumation and denudation process of the G uojialing granodiorite was constrained by biotite geobarometry and apatite fission track (FT ) analysis. Biotite geobarometric data yields an emplacement depth of 3.0 km, while denudation since 110 M a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FT data at about 2.7 km. FT inverse modeling revealed a rapid uplift since ca 100 Ma. Compared with the gold ore‐forming depth which is confined between 2.5 and 9.5 km by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great gold potential in the depths is inferred in the J iaobei terrane. Our result is consistent, to some ex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of a M esozoic paleoplateau in E ast C hina.  相似文献   
12.
安徽宣城茶亭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南缘的南陵-宣城盆地内,是近年来该盆地内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Cu-Au矿床。石英闪长玢岩是茶亭矿床主要的赋矿岩石,文章从石英闪长玢岩的造岩矿物黑云母入手,利用EMPA及LA-ICP-MS等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对黑云母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旨在查明赋矿石英闪长玢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探讨其成岩成矿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茶亭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具有高w(TiO_2)、低w(Al_2O_3)的特征,整体富Mg、贫Fe。黑云母温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深度上,石英闪长玢岩具有相似的结晶温度及压力,其结晶温度为746~773℃,压力为44~85 MPa,对应深度为1.7~3.3 km,平均为2.47 km,显示石英闪长玢岩侵位深度相对较浅。黑云母中高的氧化系数(0.613~0.864)、高Mg#(0.557~0.864),以及w(MgO)介于14.73%~15.86%,均显示石英闪长玢岩为壳幔混源,并且以幔源为主。黑云母成分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较高氧逸度条件下。浅部岩体具有较高的X_(Mg)值,表明浅部岩体氧逸度较高,可能指示随着岩浆的不断演化,残余岩浆的氧逸度不断降低。同时,石英闪长玢岩黑云母相对一般斑岩型铜矿具有较高的w(Cu),并且高Cl、低F。这些特征均有利于茶亭Cu-Au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对南措铜金矿区与成矿相关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年龄为153.40±0.67 Ma,属晚侏罗世。岩石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属钙碱性系列。LaN/YbN=9.31~12.65,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δEu=1.21~1.66,Eu表现为正异常;样品微量元素表现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与高场强元素(HFSE)Sr、Zr,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U、Nb、Ce、Nd、P的特征。岩体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样品Zr/Hf值为42.23~45.82,平均值为44.2;Rb/Sr比值为0.07~0.19,平均值为0.13;Nd/Th值为1.65~2.18,平均为1.99,具壳源岩浆的特征,并有地幔物质混入。样品的Mg#值为49.80~57.22,Sr值为443.3~874.9,Yb值为0.80~1.39,Y值为8.96~16.60,Na2O/K2O2(2.18~2.97),为洋壳型埃达克岩,并在上升过程中可能有少量地幔楔物质混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晚侏罗世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北俯冲的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大山口地区发育有大面积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中晚期和印支期酸性侵入岩体及各类脉岩。本次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29.5±5.6 Ma,属晚三叠世,大山口黑云母花岗岩SiO_2含量68.89%~71.04%,相对富钾贫钠;A/NKC介于0.89~1.05,强烈富集强不相容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a、Ta、Ti、P,Eu异常不明显,HREE呈近平坦型分布。通过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和构造环境判别分析,认为大山口黑云母花岗岩为加厚的中下地壳物质拆沉进入地幔加热并发生部分熔融,且熔体可能与地幔基性熔体发生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后上升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后碰撞伸展垮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
高硅花岗岩对于理解浅部岩浆房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藏甲玛矿区南坑矿段的花岗斑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黑云母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斑岩具有高SiO2(73.39%~77.99%)、高K2O(4.34%~6.45%)和低P2O5(0.03%~0.06%)特征,铝饱和指数为0.97~0.98,富集Rb、Th、U和Pb,明显亏损Ba、Nb、Ta、Sr、P、Ti和Eu等,属准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其中的黑云母具有高Al2O3(9.87%~10.92%)、高MgO(13.38%~14.64%)、高F(0.56%~1.11%)和高Cl(0.07%~0.12%)特征,Mg#为0.61~0.63,属镁质黑云母,黑云母源区为壳幔混合源。研究认为,该区花岗斑岩可能为甲玛矿区浅部埃达克质二长花岗斑岩的岩浆经矿物结晶分异演化出高硅残余熔体,并以岩脉形式上侵就位,而残留在岩浆房的物质结晶形成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者构成互补的关系,即主体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补体为高分异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16.
红石泉铀矿床黑云母与晶质铀矿同步富集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石泉铀矿床是以岩浆气成热液成矿作用占主导地位的复成因型铀矿床。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的结晶时间明显晚于伟晶状白岗岩中的长石、石英等主要造岩矿物,这是由白岗质 岩浆本身的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所决定的。岩体边缘的黑云母与晶质铀矿同步富集作用是以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热力学作用为主导的地质作用。黑云母与晶质铀矿结晶时间相近,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并且,其组份具有明显的亲缘性是二者密切共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待定矿物化学式中阳离子数法是由电子探针分析值求矿物中Fe ̄(3+)、Fe ̄(2+)的新方法。在该方法中,矿物化学式中的阴离子数是唯一已知条件,阳离子数未知,通过本文给出的一系列步骤可以得出实际阳离子数的可能估计。进而求出Fe_2O_2、FeO。该法对Fe_2O_3、FeO的计算结果避免了出现负值,在总体上,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较其它方法更接近其化学分析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冀东黑云母片麻岩—H2O系统在0.1一0.2GPa压力下熔融买验的相关系。其固相线温度分別为0.1GPa时762℃,0.2GPa时712℃。黑云母消失的温度分別为0.1GPa时787℃,0.2GPa时737℃,石英消失的温度分别为0.1GPa时837.℃,0.2GPa时787.℃。采用Burn-ham模型计算的在液相线温度下岩浆饱和水的含量分別为0.1GPa时3.8%与0.2GPa时5.8%。根据实验结果以及早前寒武纪时冀东陆壳的古地温可知,该区早前寒武纪角阿岩相岩石分布的地区广泛出现的混合岩化作用应主要归因于陆壳岩石(黑云母片麻岩等)的局部熔融作用。由实验结果以及现代冀东陆壳的地温可推知,壳内低速层可能不是由岩石局部熔融所引起,而是由岩石中含有隙间水流体引起。  相似文献   
19.
富钆镝易解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矿物产于铀钍混合矿化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本文研究了产状、共生矿物、结晶特性、物理及化学性质并与易解石、钍易解石、铀易解石、钇易解石等作了对比。该矿物铀、钍、铅等含量均较高,在稀土含量中,钆、镝含量高达稀土总量的27%,故定名富钆镝易解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采自华南两个成岩成矿系列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DTA特征和其他热性质的比较。发现可根据黑云母的OH脱失峰温度、熔化吸热峰的形状、熔化热及熔化后产物的形态来区分不同成因的花岗岩。文中还探讨了造成黑云母热性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