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385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杨智  何生  武恒志  孟闲龙 《地球学报》2008,29(4):469-477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晚侏罗世发育的车-莫古隆起形成诸多类型的地层圈闭,是油气运移的长期有利指向区,研究区目的层段(J/K不整合面附近)是否存在头屯河组对本区勘探很有意义.基于单井岩性电性组合特征、古生物、粘土矿物、地层接触关系等方面的资料,发现车-莫古隆起中段白垩系底界面下普遍发育的红层段是头屯河组的特征标志层,具有头屯河组特有的Classopollis-Quadraeculina-Piceaepollenites孢粉组合,粘土矿物组合上具有富含伊利石、不含或含少量高岭石的特征而区别于较富含伊利石、高岭石的下部层段,连井地层对比及地震剖面标定也表明车-莫古隆起中段存在较薄层头屯河组分布的平台区.这一新认识对本区圈闭评价和成藏条件评价等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2.
通过深入分析"九七三"项目所获取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剖面,结合区域钻井资料,探讨了新生代以来南海东北部陆缘所历经的新生代早期张裂、中新世晚期阶段性挤压及上新世以来的稳定热沉降等复杂构造运动;张裂背景下的南海东北部陆缘在中新统中部、下部出现的背斜、逆断层等典型压性反转构造,凸现了南海东北部陆缘在晚中新世发生的阶段性挤压构造运动;分析表明,此构造活动是东沙运动在台西南海域的表现,其动力来源同菲律宾海板块的北西向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33.
Contacts between Archaean granites and greenstones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Pilbara Craton have been described as intrusive and tectonic. New field observations in the Shay Gap region demonstrate that greenstones of the Gorge Creek Group unconformably overlie the Muccan and Warrawagine batholiths. Regionally, the unconformity is marked by a persistent but relatively thin basal clastic sequence, locally with a granite boulder conglomerate, overlain by ore‐bearing banded iron‐formation, fine‐grained clastic rocks and chert. The granite basement is dated at 3443 ± 6 Ma. The precise age of the hiatus is unknown but its maximum effect might have been the removal of a substantial thickness of Early to Middle Archaean strata.  相似文献   
34.
底辟构造在我国东部沉积盆地中有广泛的分布,并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作者模拟了隐刺穿构造的发育过程及其变形特征,从而分析底辟发育的力学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底辟的形成时间和底辟核的形态对底辟变形有重大影响。绝大多数隐刺穿构造。在其顶部都发育一个地堑断裂系,这是底辟构造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5.
鲁西煤田多级滑动构造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朋菊  卜昌森 《地质论评》1995,41(6):503-508
鲁西石炭二叠纪与中奥陶世之间的假整合面为本区煤田的主滑面,它与煤系中若干次一级同共同组成多层次多级别的滑动构造系,本文主要分析该滑动构造系特征,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以及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梵净山区新元古界下部喀斯特不整合的确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陈明华  彭成龙  蒋开源  于宁 《贵州地质》2005,22(4):221-223,228
本文描述了梵净山区新元古界下部鸟叶组与甲路组之间的喀斯特不整合的空间分布、地质特征,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它的存在;指出该不整合是格林威尔碰撞造山之后强烈隆升的产物,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裂解前地壳经历的隆起并遭受剥蚀侵蚀的历程,从而对研究该时期地层的空间变异、沉积环境,特别是探讨Rodinia超大陆岩相演化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7.
张国常 《贵州地质》2002,19(2):93-98
在岩性及岩相观察基础上以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作为分层和描述地层的基本工作单元,把米级旋回层及其有序叠加形式作为识别三级层序的基础,通过野外露头的详细观察、描述认为:在南盘江坳陷晚古生界地层中SB1型层序界面是以区域平行不整合面、古风化壳、古土壤层、下伏地层的强烈白云石化以及沉积物转化面为识别标志;SB2型序界面是以沉积物转化面、地层结构转化面及古土壤层为识别标志:SB3型层序界面是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下伏地层之上为识别标志;SB型层序界面是以上下地层的岩性组合、地层结构转化面及年代地层为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38.
汞气测量在东安线江冲锑矿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g常与Cu,Pb,Zn,Sb等元素共生,因此在锑矿体周围多形成气晕。汞的气体晕穿透力极强,是覆盖区隐伏矿的重要找矿标志。线江冲锑矿区圈出4个汞气异常带:I号异常带长10000m,宽100-200m 异常值一般500-10000ng/m^3,最高>499969ng/m^3,连续性好;Ⅱ号异常带长1000m ,宽100-200m,异常值与Ⅰ号异常带相同,较好地反映了②、③号矿脉的空间展布;Ⅲ号异常带长800m,宽100-280m,其展布与断 裂的展布吻合;Ⅳ号异常带是F1断裂的反映。分析类比表明,1号异常带是含矿断裂的反映,经工程验证,新发现了⑤号矿脉。  相似文献   
39.
与层序地层学定义的类型Ⅰ层序(LST+TST+CS+HST)及类型Ⅱ层序(SMT+TST+CS+HST)不同,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层序界面之上形成的,“CS+HST”序列为特征,而且其底界面为一淹没不整合面或加深饥饿间断面。该类型三级旋回层序是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产生的凝缩作用过程的产物,它以总体向上变浅的非对称相序为特征。华北北部晚寒武世地层中发育的四个淹没不整合型三级旋回层序的相序特征表明,台地淹没事件及其相关的凝缩作用,只要沉积背景适合,并非三级旋回层序所独有,高频率海平面变化也常产生“瞬时淹没”,因而凝缩段并非都发育在最大海侵期,并且凝缩段也存在级别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40.
花岗岩—绿岩型金矿田的找矿模型地质上是富镁铁质绿岩、韧性剪切带与重熔岩体的三体一位;物探上位于航磁高背景场的负磁异常带边缘,矿田晕分散流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有明显的浓集中心。隐伏矿床、盲矿体的找矿模型地质上是韧性剪切带、退变质带及脆性断裂带的三体一位;物探上呈现高极化率、低电阻、位于磁异常边缘的“一高一低一边”模型;化探原生晕上呈现As、sb、F、Ag、Bi、W的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