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656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从天津CQJ4孔探讨中国东部海侵层的年代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津CQJ4钻孔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孔第四系底界(258Ma)位于340m处,中更新世底界, 即B/M界线位于74m处。微体生物分析显示该孔岩芯记录了三个海侵层,分别位于42~120m、164~302m和5655~5800m,与渤海湾西岸其他钻孔对比,这三期海侵对应于“第Ⅰ、Ⅱ、Ⅲ海侵层”。古地磁研究表明布容极性期内该孔记录了4次极性漂移,分别对应于Blake(120~110ka)、Jamaica(215~205ka)、Calabrian Ridge 1(325~315ka)和Calabrian Ridge 2(525~515ka)。结合钻孔岩芯磁性参数与深海氧同位素的对比,推测这三个海侵层的年龄分别为120~70ka、240~180ka和500ka左右,可以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第Ⅲ、Ⅳ、Ⅴ海侵层”相对应。这一对比方案与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沿海平原晚更新世以来三期大海侵的认识,在层位对比上明显冲突,但“晚更新世以来三期大海侵”之说,尚难以解释晚更新世底界与中更新世底界(B/M界线)过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将石油专用浮箍浮鞋用于煤矿服务钻孔的下管及固井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其在泵压达到2MPa时,阀门自动打开,容许浆液通过,否则阀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以清水营送料孔为例,对石油浮箍浮鞋在煤矿服务钻孔下管和固井中,如何确保浮箍浮鞋在孔底顺利打开,掌握搅拌水泥浆液的时机,从而使注浆过程一次性注完以及固井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措施作了详尽说明。从实际应用来看,该方法起到了简化下管和固井施工程序,节约工程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3.
乌什台两次地震钻孔应变异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年2月24日至12月1日先后在伽师和昭苏县境内发生了Ms6.8与Ms6.0两次地震,新疆乌什台距两次地震震中200多千米,震前钻孔应变仪均记录到异常。其异常的不同点是;伽师地震前有趋势异常,昭苏地震前则无;伽师地震的应变异常量级大于昭苏地震异常一个数量级;伽师地震异常类型齐全(趋势、短期、临震异常、指数型异常),昭苏地震只有短期和临震异常。其异常的相同点是:短期异常形态、应变性质、异常出现时间基本相当;临震异常的出现时间及波动性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94.
钻孔灌注桩悬臂支护结构和单层支点混合支护结构是常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型式,钻孔灌注桩连拱式组合拱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型式。通过对南京某大厦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身应力的实测研究和对比分析,获得了在相同的工程水文地质、施工和降水条件下,3种不同支护结构的受力主筋在不同深度的应力大小及其分布形态,为设计计算和钻孔灌注桩连拱式组合拱结构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碎软煤层顺层钻孔成孔深度浅、成孔率低、存在抽采盲区等突出问题,基于贵州省青龙煤矿煤层及顶底板岩层赋存特征,提出利用底板梳状钻孔进行碎软煤层长距离、区域瓦斯抽采与治理。首先分析了底板梳状钻孔的施工工艺原理及技术优势所在,从布孔层位、分支点位和钻孔间距的选择等方面总结了底板梳状钻孔的设计原则。通过钻进装备的优选、钻进工艺参数和钻具组合的优化,成功穿越破碎煤岩层孔段,并实现了127 mm套管全程护孔下放,在21605底抽巷施工完成了多组底板梳状定向钻孔。瓦斯抽采效果表明:底板梳状定向钻孔瓦斯抽采流量大、浓度高、衰减速度慢,单孔瓦斯抽采浓度60%~85%、抽采纯量08~25 m3/min,实现了碎软煤层瓦斯高效抽采。为碎软煤层矿井区域瓦斯抽采与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6.
李立  余翠  孙涛  韩增强  唐新建 《岩土力学》2019,40(8):3274-3281
针对数字全景钻孔摄像系统获取的实测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特征的数字式钻孔图像溶隙结构识别方法。利用岩层中的典型结构,如土质层、溶隙在颜色上与普通岩石具有较大差异性的特点,首先建立了一个自适应HSV颜色空间溶隙结构检测模型,利用该模型获取溶隙结构的二值化图像;对该二值化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然后从处理后的二值化图像进行分区像素密度统计来确定土质层或溶隙区域的深度、面积及方位角等信息,从而实现数字式钻孔图像中溶隙结构的自动识别。通过对大量数字式钻孔图像进行试验并与对应的钻孔雷达图像进行结果对比表明,其方法能对全孔图像的溶隙和土质层进行快速、准确地自动化检测与定位,为钻孔图像岩体结构的自动识别与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深部岩体处于三维应力场中受开挖扰动影响钻孔、巷道围岩处于明显的真三轴应力状态。钻孔抽采技术是煤矿广泛用于瓦斯治理的重要措施,钻孔周围塑性区是瓦斯流动的优质通道,研究钻孔围岩塑性区特性对于抽采钻孔的优化布置至关重要。为研究钻孔围岩的塑性区特性,基于广义平面应变理论分析围岩应力分布,比较几种常用强度准则(MC、Mises、D-P、MLC、SMP)的适用性和精确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LC准则能较好地表征岩石的真三轴强度特性。基于MLC准则推导了围岩塑性区半径公式,分析偏应力、中间主应力、岩石内摩擦角、岩石黏聚力和钻孔半径对增透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透半径随着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中间主应力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岩石内摩擦角、岩石黏聚力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钻孔半径的增加而线性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巷道支护、煤层瓦斯抽采等技术的参数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地学前缘(英文版)》2019,10(6):2281-2285
A rare occurrence of a microspherule has been found in the infratrappean sediments, encountered below 338 m thick Deccan volcanic cover in KLR-1 scientific borehole, drilled in the epicentral zone of the 1993 Killari earthquake (Maharashtra, India). Palynological studies of the sediments indicate their age as Early Permian (Asselian, 298–295 Ma) for deposi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spherule from the infratrappeans, is having a similar composition to that of the Neoarchean amphibolite to granulite facies mid crustal basement. The spherule is non-spherical in nature, containing mostly FeO (10.70 ± 0.20 wt.%), CaO (13.8 ± 0.5 wt.%), Al2O3 (7.78 ± 0.30 wt.%), MgO (6.47 ± 0.3 wt.%), SiO2 (47.46 ± 0.50 wt.%), TiO2 (2.47 ± 0.3 wt.%), K2O (1.89 ± 0.20 wt.%), and Cl (0.33 ± 0.05 wt.%). Since the Fe composition of the spherule is almost same as the basement rock (10.5 wt.%), and the chlorine content is also in the same range as the basement (0.04–0.24 wt.%), it would suggest possibility of an extraterrestrial impact over the Indian terrain during the erstwhile Gondwana sedimentation period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ermian–Triassic mass extinction, the most severe one in the Earth's history.  相似文献   
999.
城市三维地层建模中虚拟孔的引入与实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该文引入“虚拟孔”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城市三维地层建模流程。在建模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结合对地质模型的理解,在特定位置处加入适当数目的虚拟孔,并将其与实际的钻孔数据一起约束到模型中,从而构建精细的三维地层实体模型,有效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通过一个建模实例,比较了引入虚拟孔前后的建模效果,表明应用虚拟孔建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东部海域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部海域是指渤海、黄海和东海地区。前人利用震源机制解、井壁崩落和水压致裂等资料,分别对有关海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文中根据前人的工作并结合海陆地区新构造运动及其动力条件分析,对东部海域及邻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较深入的研究。该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至近于水平挤压作用为主要特征,压应力方向从北到南由NE逐渐转为NEE、EW、SEE至SE向,总体呈向东发散的扇形分布。构造应力作用强度具有非一致性,北强南弱。海域具有与大陆统一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相应可划为东北、华北和华南3个应力区。中国东部大陆和海域在青藏高原东部被印度板块挤出的构造块体往NE-SE方向滑动推挤及东边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向NWW俯冲推挡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现代构造应力场,且青藏高原东部被挤出块体东向滑动的推挤是现代构造应力场产生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