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以阜新市地名数据库为基础,运用MapObjects组件和VB开发平台,建立阜新市地名查询系统,实现了系统的浏览、图层管理、绘图、地名查询、缓冲区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2.
123.
地震与活动断裂空间关系的三维可视化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国内学者利用2D 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地震与活动断裂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利用3D GIS更能准确地分析地震与活动断裂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采用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设计的数据结构,在ArcGIS下构建了三维断层模型,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三维断层模型的三维空间缓冲区模型;并利用向量判别法实现了三维缓冲区的空间分析,进而实现了地震与活动断裂三维空间关系的分析方法,基于该模型对太原市区内主要断裂与地震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4.
模拟注蒸气油藏条件,开展催化剂与碱性缓冲液作用下欢喜岭油田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模拟实验,向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加入稠油、水、催化剂、碱性缓冲液和油层矿物,在160~300℃温度下反应24~240h,测定反应前后稠油黏度、SARA族组成和元素组成,考察催化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油层矿物及铵盐碱性缓冲液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溶性催化剂FeA2作用下,欢喜岭油田稠油在水热裂解反应后黏度显著降低,添加0.010mol/L的催化剂FeA2在240℃下反应24h可使稠油黏度降低62.4%;铵盐碱性缓冲液对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具有协同催化作用,添加0.010mol/L的催化剂FeA2和质量分数为3.0%的铵盐碱性缓冲液在240℃下反应24h可使稠油黏度降低90.1%.稠油井经过水热裂解处理后周期产油量明显增加,周期油气比大幅提高,并且催化剂与碱性缓冲液协同处理的开采效果要明显好于催化剂处理的.添加催化剂与碱性缓冲液的水热裂解开采技术可应用于提高蒸气吞吐和蒸气驱等热采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5.
利用栅格地图间接缓冲区分析方法,对地震分析软件栅格地图进行修改,解决了邻区地震发生时无法直观判断地震速报范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6.
利用2种植物带(芦苇、香蒲与芦苇)对受非点源污染河水进行植物带处理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带处理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无植物带,且以混合植物带效果最好。香蒲与芦苇植物带对COD、TN、TP和NH3-N去除率的周平均值分别为31.62%、37.84%、30.65%和34.31%。植物带能够截留地表径流中的颗粒物,提高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对防止水土流失与改善流域水质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国内外河岸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从河岸带研究的重要性入手,在河岸带内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河岸植被带的功能、有效宽度、生态建设和规划管理,河岸带土地利用,河岸带数据提取分析以及集成研究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国内外河岸带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指出针对不同地域的典型样带开展对比研究、选择适宜的景观分析方法和改进数据分析技术是今后河岸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8.
新一轮土地更新调查复合要素空间差异判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不仅大幅提升了数据的精度要求,将调查比例尺提高到1∶2000,而且强化了数据的更新检查机制,对过程有具体严格的要求。本文研究土地更新调查复合要素空间匹配与差异判别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缓冲区膨胀的多尺度矢量空间数据匹配方法:一方面空间特征继承大比例尺地形地籍数据的高精度,属性特征集成多尺度的利用和权属现势信息,实现尺度间同名地物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实现国家下发变化图斑与更新后土地利用调查现势图斑的计算机差异比较,确保更新过程严格、规范、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29.
从计算几何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图斑合并(聚合和融合)方法。图斑聚合采用缓冲区合并的思想,可以有效地合并"桥梁"区域,并保持图斑的自然弯曲形态;图斑融合通过骨架线剖分小图斑,以共享边和地类为共同作用因子,将小图斑逐个合并到原始图斑的拓扑相邻图斑中。此算法有效地维持了图斑边界的自然弯曲,并顾及了图上显示地类的父类整体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0.
杨婧  童杰  张帅 《地理空间信息》2012,(1):119-120,5
介绍了ArcGIS矢量数据空间分析中的缓冲区分析与叠置分析功能,结合这两类空间分析功能对市区择房购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择房分析,对购房范围内各区域作出分级,筛选出满足消费者意愿的合适购房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