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100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56篇
地质学   2211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2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陈君  刘明明  李星  陈益峰  周创兵 《岩土力学》2016,37(6):1706-1714
裂隙岩体的渗透特性受控于裂隙的发育特征、连通特性和充填情况,并与岩体的地应力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裂隙岩体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并考虑现有渗透系数估算模型的不足,利用钻孔压水试验和钻孔电视图像资料,建立考虑埋深(Z)、岩石质量指标(RQD)以及充填物指标(FSD)等3个指标的渗透系数估算ZRF模型,并应用到牙根二级水电站及其他工程区的渗透系数估算中。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渗透系数估算模型相比,ZRF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岩体渗透性的影响因素,且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便于获取,对分析裂隙岩体渗透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综合地震、地质、油藏信息细化描述潜山内幕构造,有效提高潜山界面和内幕断层解析的精度和可靠性。东胜堡潜山形态表现为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背斜特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三组断层,其中北东向断层为主干断层,断层间切割关系比较合理。依据变质岩潜山多种类型岩性的测井响应差异和微观储集空间特征,综合3700系列测井资料定性识别6大类岩性,建立优势岩性和有利储层测井识别综合图版,进一步完善太古宇变质岩孔隙-裂缝型储层测井评价技术。通过有机结合井眼的"硬数据"与地震的"软数据",从骨架岩石特征、储层流体等方面分析影响内幕反射特征的关键因素,针对性提取38种井旁地震属性,解析地震反射特征,寻找岩性-裂缝-地震反射-产能之间的匹配关系,优选能量属性,实现内幕有利储集体预测。结果表明,有利储集体发育具有一定的分段性,在潜山顶面以下50~300 m范围内最为发育,局部表现出不规则透镜体状,是东胜堡潜山油藏开发的有利潜力区。  相似文献   
993.
以西南岩溶区特殊的资源和环境特点为导向,利用多源、多时相、多尺度遥感数据,采用遥感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将遥感技术系统应用于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提供系列的基础图件辅助岩溶区区域地质填图,提高了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效率。初步建立了适合西南岩溶区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方法体系,快速准确地解译出了岩溶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水文等要素,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4.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形成机理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当前以塔河油田为代表的潜山风化壳缝洞型储集层是碳酸盐岩地层暴露地表受到大气淡水淋滤所形成的,而在塔北地区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发育的非暴露区仍存在大量非暴露岩溶缝洞型储集层。在充分认识该油田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选取油田非暴露区典型区块,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资料,对非暴露岩溶缝洞型储集层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大气淡水是非暴露区岩溶作用最关键的岩溶流体,岩溶储集层的形成并不受热液影响;(2)非暴露区存在“三期三级”构造缝和“两期三级”走滑断裂,断裂及伴生构造裂缝是非暴露区岩溶缝洞型储集层发育的必要条件;(3)从断裂对岩溶的控制出发将缝洞型储集层细分为早期断裂和明河双控洞穴、晚期断控洞穴、早期裂缝孔洞和晚期微裂缝孔洞4类;(4)非暴露区非暴露缝洞型储集层先后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断裂发育、良里塔格组水系下切溶蚀、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断裂发育3个主要过程。此研究深化了非暴露缝洞型储集层的形成机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非暴露区岩溶储集层勘探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发育典型的古岩溶,笔者在其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沉积物或沉积构造: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且这种包壳砾岩之前从未见报道。该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的结构类似鲕粒或核形石,可分为核心和包壳2部分,大部分呈近圆形或扁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直径为数厘米到数十厘米。核心可分为4种,分别是:(1)与溶洞围岩相同的灰岩砾石;(2)由砂岩形成的核心;(3)由砾岩构成的复合核心;(4)由古钙华碎块形成的核心。包壳也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1)具有圈层的包壳;(2)颗粒状包壳;(3)均质包壳;(4)由颗粒状包壳和圈层状包壳组合形成的复合包壳。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是溶洞和岩溶沉积中的典型产物,其不仅可以作为识别溶洞和岩溶的标志之一,而且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996.
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溶突涌水是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有效控制岩溶隧道突水涌泥风险、确保隧道建设安全,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了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首先,根据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选取地层岩性、不良地质、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岩层产状、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及层间与层间裂隙等作为属性评价的一级指标,其中不良地质情况分为含水构造、岩溶水系统和断层破碎带3个二级指标。通过对典型岩溶隧道突涌水实例的系统收集与整理分析,采用频数统计法确定一级评价指标所占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其次,对评价指标进行属性测度分析,通过构建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以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及样本综合属性测度;最后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进行属性识别。在工程应用中,采用建立的属性识别模型对三峡翻坝高速公路鸡公岭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吻合较好,为岩溶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7.
苏谦  黄俊杰  白皓  李星  田宁 《岩土力学》2013,34(3):776-782
针对某病害站场路基,根据其变形规律对其基础进行补勘,分析病害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岩溶地基加固补强方案:①补注浆加固岩溶地基和基岩顶面土体;②高压旋喷加固补强原复合地基;③低压注浆加固垫层及其以上3~5 m路基填土层;④侧向补注浆帷幕加固地基;⑤建立路基变形监测系统,评估加固补强效果。加固补强后地基沉降量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理论计算值分别为12.4 mm和455 kPa,满足设计要求。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补注浆加固岩溶地基及其顶面土体后,站场路基变形减缓;旋喷桩和低压注浆加固区竣工后,路基呈均匀性沉降变形,变形速率急剧变小;竣工6个月后,路基变形趋于稳定,综合验证了加固补强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以锦屏二级水电站 和 深埋大理岩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为基础,对不同围压下大理岩弹性参数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其弹性模量随围压和内变量的变化显著,而泊松比随围压则变化不明显。基于试验结果确定了锦屏大理岩弹性模量与围压和内变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考虑弹性参数围压效应的大理岩弹塑性耦合模型,并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中进行了数值实现,用于模拟分析大理岩室内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并将模拟结果与不考虑弹性参数围压效应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大理岩弹性参数围压效应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更吻合。研究方法和结果对于提高深部工程围岩(特别是具有小变形破坏特性的硬脆性围岩)变形计算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桂林硝盐洞滴水水文和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认识裸露型岩溶包气带洞穴水文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以桂林硝盐洞滴水为例,选取桂林硝盐洞3处滴水,对滴速、电导率、pH值、Ca2+、Mg2+、Sr2+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岩溶洞穴滴水的离子浓度与温度降水关系密切,高温多雨时节岩溶作用加快,洞穴滴水中Ca2+、Mg2+含量升高,同时强降雨会导致离子浓度产生很大波动;(2)滴水化学性质受到土壤、基岩顶板厚度、滴水量等的影响,土壤层越厚,滴水中Ca2+含量越高;(3)受“慢速补给”的滴水点,其滴水量与离子浓度呈正相关性,而受“快速补给”的滴水点,其滴水量与离子浓度呈负相关性;同时接受两种方式补给的滴水点,其滴水量和离子浓度变化剧烈,且呈良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刘超  吴虹 《中国岩溶》2013,32(1):100-107
为探索局域生态环境变化对桂林市整体生态环境状态的影响,选择漓江沿岸北从刘村南至街底共8个峰丛地貌区作为研究对象(编号为No.1~No.8),并以1986、1991和2006年3个时相的Landsat-5卫星影像的TM数据为信息源,采用基于ROI的定域定量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与岩溶地质学资料,对这8个岩溶峰丛区的遥感生境指标即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缨帽变换中的绿度分量TC2作定域提取和纵、横向分析(时间和空间变化分析)。研究表明,2006年岩溶峰丛区的NDVI和TC2最高,生态环境最好,1986年次之,1991年最差,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阶段里,由于桂林市经济高速发展而忽视环保,岩溶峰丛区的生境曾受到较不良影响,但进入本世纪以来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空间上各峰丛区NDVI大于4.0和TC2大于20的地块呈现斑状或条带状分布,且自1991年以来有向全区扩大的趋势。同一区域不同时间NDVI和TC2变化具有1991年低,1986年、2006年高的趋势,而同一时间不同区域NDVI和TC2也存在着差异,由好到差其关系为:No.5>No.4>No.3>No.8>No.7>No.6>No.2>No.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