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81.
利用乡镇自动雨量站数据,结合太行山新乡段的地质结构,分析历史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建立了短期和短时预报模型,实现了地质灾害的定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  相似文献   
82.
本文在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地震波激励下高速列车—轨道系统的响应及防灾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得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83.
应用时空域层次分析新思路及我国地震科技攻关成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前兆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对该区的地震前兆场特征作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目前存在的区域前兆异常场进行特征分析。研究认为,区内现有的前兆监测方法在中强地震发生前呈现出与正常动态变化相异的中期或中短期前兆异常反映,并具有相对丛集的总体特征。前兆异常场由东莞虎门重力、广州水化学等构成。最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近期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4.
浅谈热水矿床超前疏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5.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历史根源及治水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家其 《水科学进展》1992,3(3):221-225
太湖流域渲泄不畅的排洪格局,形成于明清,根源在南宋,它是造成洪涝灾害的因素之一.因而“以泄为主、泄蓄并举”应成为太湖流域的治水方略.  相似文献   
86.
1991年苏皖城市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朝林  史培军 《地理学报》1992,47(4):289-301
本文概述了1991年苏皖两省城市洪涝灾害特点,集中分析了这次城市洪灾、涝灾和洪涝次生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其成因,认为1991年城市洪涝灾害不仅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而且还是人文、社会、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应力遥感监测地质灾害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游永雄 《地球科学》1994,19(6):851-863
在Turcotte定性构造应力场基础上,建立了地壳构造应力场定量优化模型公式,计算了各种区域应力场特征及其动态图件,系统地阐述了各类型卫星与航空应力遥感的进展和展望,运用京津唐地区国家高精度重力复测网数据转换应力降动态图,与气象卫星应力遥感所获得应力降动态图进行对比,效果良好,初次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88.
本文根据长春市新构造特征,尤其是活动断裂带的强烈活动性和比较复杂的地震地质背景资料重点探讨本区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新立城水库溃坝引起的洪水灾害及地面塌陷灾害,圈定地震灾害的烈度区划、洪水灾害和地面塌陷灾害的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尽可能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的有力措施。这对于长春市城市规划、国民经济建设、工程地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9.
西部大开发中的沙漠化研究及其灾害防治   总被引:54,自引:23,他引:31  
王涛 《中国沙漠》2000,20(4):345-348
我国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之一是发展迅速的土地沙漠化。沙漠化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沙漠化严重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沙漠化的研究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愈显突出。沙漠化的研究及其灾害的防治应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目标,完善政策,强化管理,依托科技进步和法律手段,加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0.
为有效治理汶川地震产生的不稳定斜坡,应用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斜坡结构特征进行探测。实测资料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地下倾斜和垂向电性不均匀体分辨率较高,可用于准确判断地下异常体位置、形状、规模和埋深等;二维高密度电阻率反演地电断面色谱图能准确反映不稳定斜坡的规模、纵(横)向发育及展布情况和空间形态特征等;色谱图中的高低阻形态较好的对映了不稳定斜坡覆盖层、基岩面、富水带、溶洞和裂缝,并能较准确确定不稳定斜坡滑移面起伏形态,大致推算不稳定斜坡土石方量,为不稳定斜坡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