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长江中游洪灾形成的地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地貌条件是长江中游洪灾形成的背景条件,近代洪水位不断上升是人-地不和谐作用下流域环境系统演化的结果.人类作用导致的多流归槽改变了长江中游河流的地貌过程和水文特性,致使洪水过程显著;大堤修筑导致堤外河漫滩出现泥沙加积,自1650年荆江大堤合拢以来,边滩总体淤积厚度为2.8~11.0m,平均淤积速率12.54~25.64mm/a;围湖造田导致江汉-洞庭平原蓄洪空间减少和"小水大灾"局面的形成;漫滩筑堤围垸严重影响了长江行洪,仅荆江段就有围筑的民垸84个,总面积为4895.95km2,民垸面积是泄洪面积的近9倍.因此,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协调人-地-水关系,重建良性循环的流域环境系统,是解决长江中游的水患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2.
提出了多时相DEM的高程变化与DOM影像变化分析协同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地表变迁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这种方法在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表变化相当活跃的西藏墨脱地区得到了应用.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快速精确的地表稳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3.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的地下水灾害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类在域市的岩土工程活动越来越频繁,由此产生一系列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其中,由人类的工程活动引发的地下水灾害问题日趋显著,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地面沉降范围不断扩展,地下水永喷逐年下降,是当前城市环境岩土工程中日益突出的地下水灾害中最广泛、最严重的两大问题。它们已严重威胁着域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居民的正常生活。文章概述了地面沉降及地下水水质污染现状,对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的机理以及城市建设中可能引起的地下水点污染问题等进行了分析,针对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城市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
青海高原雪灾预警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 可以将分析对象的最小单元细化到具体的地理单元上, 从而提高空间分析精度。雪灾分析中危险度函数的建立, 可以实现雪灾的综合分层次预警评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遥感 (RS) 技术, 沿用前人研究的降水量与积雪深度关系成果, 定义了青海高原雪灾畜牧业生产危险度函数和社会经济危险度函数, 并建立了青海高原天气学雪灾预警模型和遥感雪灾预警模型, 对青海高原雪灾进行分层预警, 以期明确各地区雪灾发生的机理, 提高雪灾预测精度, 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灾防灾措施。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高原雪灾预警,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海高原雪灾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95.
乌吉铁路沿线沙害分析及综合治理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达至吉兰泰运盐铁路穿越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全长130km,沙害极为严重。主要危害特点:由于修建铁路及通车以来人为经济活动的加剧,破坏了原有植被,导致沙化,危害铁路;风沙流是危害乌吉铁路的主要形式;由于风的多向性,使风沙作不规则的往复式摆动,造成铁路积沙;风沙危害严重地段集中在35~40km,47~52km,69~83km和99~105km等区间。通过对该线沙害程度、特点及自然因子的分析,提出"以封为主","封、飞、造"、"固、阻、输(导)"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6.
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我省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严重制约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将地质工作有效的服务于社会,促进地质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环境地质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借鉴各有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野外环境地质实地调查,阐明了我省主要灾害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成因,并针对各类地质灾害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7.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人工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发生滑坡的可能性。然而,上述因素与发生滑坡之间很难找到某种确切的关系。海州矿非工作帮边坡从建矿到目前,已发生过80多次滑坡,规模较大且有详细资料记录的滑坡60多次。将这些滑坡资料进行整理,通过统计分析来建立灾害信息库,以便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定性评价,并为提出闭坑环境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