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04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塔里木盆地北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亦即中生界—新生界界线,是全球最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这一界线,由于上白垩统是否存在、巴什基奇克组和塔拉克组的时代等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一直悬而未决。本文通过对巴什基奇克组和塔拉克组首次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化学地层学及事件地层学等的研究,确定了本区上白垩统的存在,并将白垩系—古近系的界线置于巴什基奇克组与塔拉克组之间。  相似文献   
72.
Logging Data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Outcrop,core ,and logging data sequence stra-tigraphy began in the early 1980s . The developmentis founded on the use of petrogeological informationto verify seism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Van Wagon-er et al .,1990 ,1988 ; Posamentier and Vail ,1988 ;Vail , 1987) . Research has continued to progress ,and outcrop, core , and logging data have advancedresearch methods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 Thisstudy presents“logging data high-resolution sequencestratigraphy”, whichis ba…  相似文献   
73.
未胶结钙质砂静力和循环强度的单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丽  裴会敏  王栋 《海洋工程》2018,36(6):124-129
通过等体积的单调和循环单剪试验研究南海未胶结钙质砂的静、动力反应,讨论应力水平和相对密实度对钙质砂静、动力强度的影响,并与典型的石英砂性质进行比较。在单调单剪试验中,中密和密实钙质砂在100~400 k Pa范围的初始竖向应力下都表现出应变硬化的性质,有效内摩擦角随剪应变增大。在循环单剪试验中,钙质砂的反应与相对密实度和初始竖向应力密切相关,但中密和密实钙质砂中的等效孔压都能达到初始竖向应力的85%~90%,此时剪应变突增,试样发生破坏。与相近密实度的石英砂相比,钙质砂抵抗液化的能力更强。提出了南海钙质砂动强度的归一化表达式,建立了不排水静强度、不排水动强度和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Abstract

Hollow cylinder torsional shear tests on loose isotropically and anisotropically consolidated calcareous sand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yclic behavior under three different linear stress paths, including horizontal line, oblique line, and vertical line stress paths, in a coordinate system of the normal stress difference and the horizontal shear stress. The dominant strain components of the isotropically consolidated specimens are affected by the stress paths. With increasing consolidation stress ratio, axial strain gradually becomes the dominant strain component under the three different stress paths. The cyclic strength of the isotropically consolidated specimens under the three different stress paths are almost the same, while for the anisotropically consolidated specimens, the cyclic strengths a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stress path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ventional cyclic triaxial tests may overestimate cyclic strength in some cases. Irrespective of the stress paths and cyclic stress ratios, the terminal residual excess pore pressure ratio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nsolidation stress ratio. Moreover, an empirical equation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malized shear work and the normalized residual excess pore pressure ratio. The comparativ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relationship proposed for silica sand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dynamic analyses of calcareous sand.  相似文献   
75.
对取自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的WP7岩心进行了底栖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研究。在利用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和AMS14C测年数据进行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依据底栖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指标,分析了距今近250ka以来区域生产力和上层海水结构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和所指示的古海洋学意义。计算结果显示WP7岩心所在的暖池核心区约在距今250ka以来初级生产力在冰期(MIS6期、4期和2期)高,在间冰期(MIS7期、5期、3期和1期)低,表明该区古生产力在长的轨道时间尺度上受北半球高纬度冰量变动的影响。钙质超微化石下透光带属种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指示的温跃层深度变化表明冰期温跃层浅、间冰期温跃层加深,这说明类ENSO式变化导致的冰期—间冰期温跃层深度波动可能是MIS7期以来暖池核心区古生产力在冰期高而在间冰期显著降低的直接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6.
金沙江某电站钙质砂(砾)岩溶蚀对岩体质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建电站位于金沙江上。其坝址区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分布侏罗系中统河湖相沉积的厚层砂(砾)岩。其下部钙质砂(砾)岩在地下水作用下产生溶蚀现象。这些溶蚀岩体的发育使得岩体强度降低,影响坝基的抗滑稳定和压缩变形。论文在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利用岩体弹性波速的变化,深入研究了钙质砂(砾)岩溶蚀对岩体质量的控制作用,提出初步的岩体质量分级修正标准,得到坝区的岩体质量分级体系。其结果可直接为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7.
川黔地区地表钙华中发现现代淡水叠层石及藻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友萍  何复胜 《地质论评》2000,46(5):549-555
笔者通过对四川九寨沟、贵州黄果树、马岭河峡谷以及香纸沟的地表钙华的考查和研究,首次在地表钙华体中发现现代淡水叠层石及其藻席,并总结了研究区叠层石藻席的种类和特征,认为该研究区叠层石藻席中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主要属于蓝藻门中的裂须藻属(Schizothrix)、席藻属(Phormidium)和鞘丝藻属(Lyngbya)。该叠层石的形成是由于蓝藻藻席的新旧更迭以及沉积物的周期性沉积造成的;叠层石的纹层和  相似文献   
78.
苏新 《现代地质》2000,14(3):247-254
对北大西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深海钻探和大洋钻探计划 664、 659、 60 8、 60 9、 61 0共5个站位中的上新世以来钙质超微化石组合演变历史进行了研究。该化石组合的主要分子为Reticulofenestra和 Gephyrocapsa属的一些种类 ,以及 Pseudoemiliania lacunosa和 Emiliania hux-leyi两种。通过对该化石组合的定量分析 ,识别出该化石组合自上新世至全新世的 8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的超微化石组合都具有独自的特征优势分子以及相应的地理差异。老优势种不断被新兴的优势种所取代 ,上新世的 Reticulofenestra被第四纪的 Gephyrocapsa所替换 ,Emilianiahuxleyi是现代海洋超微浮游生物的优势种。第四纪超微化石组合演化的特点还在于 ,其优势种由 P.lacunosa与 Gephyrocapsa属中一些种的频繁交替取代 ,并显示出比上新世化石组合明显加快的演化速度。根据这些变化可推知该组合的演变过程 :在上新世期间 ,由中新世延续来的分子 (如 Reticulofenestra,Discoaster和 Sphenolithus属 )的逐渐衰退和上新世新生分子 (如 P.lacunosa种和 Gephyrocapsa属 )的逐渐兴起 ,以及第四纪 Gephyrocapsa属内的迅速演化。这些演化过程导致了该化石组合的主要成分随时间迁移而不断更新。由组合中不同优势种及常见分子生态习性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79.
陆相碳酸钙沉积特征及水能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星  李大勇 《中国岩溶》2002,21(2):84-88
以野外观察及室内试验分析为基础,讨论了陆相碳酸钙沉积类型与水能量条件的相关关系,并定量和定性地讨论了各类型之间的水能量界线;指出陆相碳酸钙沉积包括超高能、高能、低能及超低能四种沉积类型;根据其位置它们又可划分为地表和地下两种类型。这些陆相碳酸钙的相应的沉积水能量条件分别为超高能水、高能水、低能水及超低能水。此外,还描述了各类陆相碳酸钙的各自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80.
针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MICP)固化钙质砂脆性强、抗拉强度低等问题,通过制备“8”字形MICP固化钙质砂试样并开展直接拉伸试验,对纤维加筋的改善作用、纤维-MICP联合加固机理及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加筋能够显著提高抗拉强度、峰值位移和残余强度,减轻峰值强度点的脆性破坏现象,但受纤掺量和长度的影响,总的来说,抗拉强度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和长度的加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无纤维试样,添加最优纤维掺量(0.6%)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增长了172.4%,峰值变形提升了158.1%。机理可解释为纤维增加了微生物的吸附量,促进碳酸钙在纤维与钙质砂之间以及纤维表面的沉积,增大纤维与钙质砂之间的界面作用力,整体提升钙质砂的抗拉强度特性。纤维的添加能够显著改变试样的变形特征,无纤维添加试样曲线仅有初始误差阶段和弹性阶段两个阶段,添加纤维后曲线表现为四个阶段包括初始误差阶段、弹性阶段、损伤破坏阶段和残余阶段。纤维掺量影响的内因是纤维与钙质砂的界面作用力和纤维空间分布状态随纤维掺量的变化而变化,纤维长度的影响主要和破坏面附近纤维数量和单位长度所能承担的拉应力相关。研究成果对以钙质砂为地基的岛礁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