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65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91.
交互式地图综合过程中的符号可视化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计算机地图综合仍然以人机交互的方式为主的现状,本文根据地图综合操作中的符号可视化的四个特点,提出了建立以单套比例尺符号库适宜多套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的可视化方案。通过定义不同比例尺之间符号的衰减系数,讨论了单套比例尺可视化多套比例尺数据的实现方式,并结合1:1万地形图缩编至1:5万地形图进行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892.
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地图制图综合历来是地图学中最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领域,数字环境下的空间数据自动综合仍是现代地图学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此基础上,按照发展的观点,从5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研究的进展,总结了已有的成果,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研究的趋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893.
数字制图自执行框架为改善数字制图过程复杂、周期冗长的状况提供了途径,自执行框架的构成需要大量的数字制图元胞自动机作为主体。通过对一体化数字制图处理方法的分析,总结出数字制图处理方法的3种基本形态以及作用流程,并对其中的常见方法进行了分析规划,为数字制图元胞自动机方法库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4.
Point set gene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problems in map generalization. On the demands analysis of point set generaliz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generalize point sets based on the Kohonen Net model; the standard SOM algorithm has been improved so as to preserv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of the original point set. Examples illustrate that this method suits the generalization of point sets.  相似文献   
895.
通过将网格法用于DLG空间要素综合的数学计算过程的研究,提出DLG要素综合的一种新方法——网格综合法。通过对点、线、面要素网格综合法的系统分析,重点论述线、面典型空间要素的网格综合法的理论和方法,并提出数学模型,为空间要素自动地综合提出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这在各级地理信息空间数据采集和建库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6.
基于场论分析的建筑物群的移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艾廷华 《测绘学报》2004,33(1):89-94
在多边形群目标综合中,移位是一种旨在解决空间邻近冲突的重要操作.以建筑物群在街道拓宽后产生移位操作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场论分析的移位方法,认为街区块多边形边界的收缩产生向街区块内部逐步传递并衰减的作用力,从而促使建筑物多边形的空间位置移动,借助于物理学场论中的"等势线"模型来表达这一移位现象.基于Delaunay三角网建立了类似于Voronoi图的建筑物群剖分结构,用于表达移位场模型的"等距离关系曲线".在移位场中目标的运动方向与运动距离由矢量和运算及梯度衰减函数计算完成.算法思想在一地图综合软件系统中已实现.  相似文献   
897.
1:3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图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手工制图相比,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地图的生产和制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制图者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地图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但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地图制作,其工艺流程与传统的流程有诸多不同之处,另外,还涉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方面的若干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1∶3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图》的制作经验、基本思想、表示内容和表示方法,叙述了地貌表示方法的选择及计算机辅助下的整体实现过程,以及数字制图工艺流程,并就大型挂图的制作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8.
16世纪末,西方制图技术传入中国,相对独立发展的中国传统地图学,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直到民国的3个多世纪内,西方包含经纬度控制和投影变换等的精确制图技术,在每个阶段传入和传播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发展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明末、清初、清末至民国时期作为研究的主要时段,着重分析了每个时期西方制图技术的传入背景、受其影响产生的地图作品,对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影响,并梳理中国传统地图学在西方制图技术的影响下,由独立发展到对西方制图技术的抵触和借鉴直至吸收,到完成中国地图学由传统旧法向现代新法的转变,构建起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的近代制图理论的过程,以期能对现代的地图制图产生相应的启发。  相似文献   
899.
Ancient Chinese cartography dates back to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in the third century. Cartography was initiated during this period by Pei Xiu, a minister and cartographic expert, who suggested six principles of cartography. Pei Xiu, who i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Chinese cartography, oversaw the completion of the “Yu Gong Regional Maps”, along with 18 articles and the “Terrain Fangzhang Map” (AD 224–271). This led to a number of subsequent cartographic initiatives including the “Wooden Fangzhang Map” (an administrative map) which was completed by Xie Zhuang, a minister during the Southern Dynasties (AD 502–557), “Haineihuayi Tu” (Map of China and its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D 730–805), drawn by Jia Dan, a cartographer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Shouling Tu” (an administrative map, AD 1031–1095), drawn by Shen Kuo, a scientist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roughout the 16th century, ancient Chinese cartography developed continuously and cumulatively, and formed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ancient cartography. Although Western latitude- based and longitude-based mapping techniques introduced to China in AD 1460,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apping systems co-existed for over 400 years.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ese cartography can be seen in many famous ancient Chinese maps, including astronomical figures and atlases (world, Chinese, regional, military, water conservancy, historical, and educational maps), charts, and maps of scenic spots. These have hitherto been kept in well-known archives and institutions across the world. They form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lobal cultural heritage of ancient maps and cartography. Given their high cultural value, these maps remain an important point of study. This paper provid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rarity, applic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value of ancient Chinese maps.  相似文献   
900.
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是车辆集散和解编基地,线路复杂度极高。囿于编组站数量较少,国内外文献中鲜见探讨其综合选取策略与方法的文章,而大量有关道路的研究成果又不适用。本文在分析编组站结构特性和拓扑特性的基础上,首先精练出6种地图特征:断头弧、同节点弧、相似弧、网眼弧、平行弧和主干弧;提出了适合编组站综合选取的3项基本原则;然后设计了自动化处理方法;最后用实际数据测试验证了这些基本原则的合理性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