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319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从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特点出发,以ASOM监控安徽省81套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运行为基础,统计评估了2010年自动站业务运行到报率、可用性的效能情况.根据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逐月运行效能统计特征,分析了未到报、报文格式错误和数据错误3者对可用性的影响,针对报文格式错误的个案特征,重点研究了出现报文格式错误与人机交互发报操作时间的定量关系,得到了定量化的发报阈值时间小于等于45 s.为提高自动气象站运行能力和业务质量,提出了解决报文字节格式错误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02.
山东一次区域性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学斌  谌芸  代玉田 《气象科技》2012,40(4):627-634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FY2C卫星云图TBB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山东的春季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①强降水是在低层冷空气和深厚西南暖湿气流交汇的过程中产生的,副高异常偏强,制约850~700hPa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停滞少动,产生较长时间的降水。②地面辐合线的形成和维持激发了边界层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冷空气从边界层楔入,与暖湿气流汇合并抬升暖湿气流辐合上升,使上升运动加强,降水增幅。③中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暴雨的主要中尺度系统,多个单体更迭并移经同一区域,形成"列车效应"而产生区域性暴雨。④雷达径向速度图中逆风区和不同高度(超)低空急流的大小对短时强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后验和非局域约束的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域SAR图像去噪方法。根据SAR图像数据的特征,引入了非对数加性模型,并在该模型下对SAR图像NSCT域中的噪声分布统计建模,应用最大后验(MAP)准则和Non-Local(NL)约束相结合的方法解求SAR图像真实信号的NSCT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去噪能力并在性能上优于当前主流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摄影测量进入数字时代以来,ADS80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成为航摄影像获取的主流平台,对ADS80数据后续快速处理也成为目前数据处理软件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基于像素工厂系统快速处理ADS80数据的技术流程和数据处理的主要技术环节,总结了像素工厂系统数据处理的优劣势。通过实际项目实践,验证了基于像素工厂系统处理ADS80数据的可靠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5.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有助于及时了解建筑物安全状态。本文在对灰色模型基本理论作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沉降监测实例,采取新陈代谢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得到了满足精度要求的成果,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建筑物沉降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提高GPS快速单点定位的精度,必须及时获得高精度的精密星历。基于卫星钟差变化的灰色特性,建立GPS卫星钟差GM(1,1)灰色模型,对卫星钟差进行短期预报。计算结果表明,灰色模型GM(1,1)用于卫星钟差短期预报,只需要使用少数几个历元的已知卫星钟差进行建模,不仅减少建模数据量,提高建模速度,而且预报精度较高,可以满足GPS快速单点定位的实际需要;并对卫星搭载的原子钟精度进行分析,得出基于灰色模型GM(1,1)分析的Rb钟的精度和稳定性要优于Cs钟。  相似文献   
107.
降水性层云含水量跃变对应的微结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春2007年5月16日的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飞机观测资料,并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此次降水过程中粒子浓度、粒子谱、雷达垂直累积液态水(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water,VIL)、微波辐射计积分液态水(liquid water content,LWC)以及地面雨强特征。研究表明,层状云微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起伏较大,出现两次典型的含水量跃变:第1次液态水跃变主要是因为粒子浓度增加;第2次液态水跃变是因为粒子浓度和粒子谱共同作用的结果;雷达VIL值和地面雨强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连续气流单过饱和度云凝结核计数器(DMT—CCN仪),于2009年4月-7月在华北上空进行云凝结核观测,对不同天气现象下云凝结核的数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云凝结核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水平穿云时云凝结核和云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  相似文献   
109.
支持向量机(SVM)的惩罚参数及核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模型效果,通过粒子群算法(PSO)解决支持向量机的参数选择问题,实现了参数选择的自动化。将该方法应用于热带气旋强度预报,利用气候持续性因子,挑选了1990年的100个左右样本进行预报检验,预报时效为12 h、24 h、36 h、48 h的强度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3.00、4.35、4.93和6.68 m/s。另外,还与国外预报结果及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法的预报结果进行了效果的比较,SVM方法显示了更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0.
应用GPS探测的可降水水汽资料Pwv对上海地区2002~2005年强对流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每30分钟一次的GPS/Pwv资料能直观地、及时地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GPS/Pwv资料随时间的演变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的季节及不同的降水类型有着不同的分布特征;GPS/Pwv的散度资料可以反映大气中水汽的辐合、辐散分布情况。文章还给出了不同季节产生强对流天气的GPS/Pwv阈值,表明GPS/Pwv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