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430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云冈石窟地区云冈组上段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普遍在10%以上,其主要矿物成分为含铁方解石和含铁白云石。在碳酸盐胶结物化学风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碳酸盐矿物溶解、Fe2+ 离子氧化及Fe3+ 离子水解,以及石膏、泻利盐、水碳镁石、球碳镁石等矿物结晶。水、砂岩中裂隙和层理发育、大气污染等是影响碳酸盐胶结物化学风化的主要外因。碳酸盐胶结物化学风化引发了多种文物病害,对云冈石窟的文物价值造成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72.
李久林  徐浩  唐超 《测绘通报》2021,(8):123-128,165
国家速滑馆建筑结构在空间上的不规则性、多样性、复杂性及超大规模给施工测量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强对动态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实现施工过程各专业、各环节高精度搭接的重要基础。国家速滑馆动态高精度施工测量关键技术解决了不均匀作用力下大跨度马鞍形索网同步张拉困难的技术难题;突破了特大异形柔性结构屋顶预制、安装和调控精密测量关键技术,实现了精密工程测量从静态到动态、离散到连续的转变;形成了模型驱动的一测多用高密度网状排管表观形态高效测量新方法;解决了受阻或封闭环境长距离连续面超高精度地坪标高测量难题,有效指导了施工作业,为2022年冬奥会速滑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3.
高压油气井由于存在高压地层,在整个钻井工程中都引起了高度重视。有些高压油气井可能还存在低压易漏层。在固井候凝过程中,水泥浆会产生失重,进而降低了井筒内的液柱压力,如果液柱压力低于失重井段的地层压力,地层流体将会向环空侵入,造成窜槽,甚至会引发井控事故;如果液柱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将引起地层漏失,进而污染油气层,造成水泥浆低返。因此,处理好固井过程中井筒内动态压力和地层压力的关系以及制定相关的应急措施是高压油气井固井成败的关键。分析了水泥浆失重对高压油气井固井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高压油气井油气水侵的预防措施和固井中相关风险的应急措施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4.
A minor amount (ca 1 wt%) of amorphous silica cement sourced from volcanic glass inhibits consolidation of hemipelagic sediment approaching the Nankai Trough subduction zone throughout the Shikoku Basin. The distribution and nature of the cement were examined via secondary and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ing. The amorphous silica occurs as altered material in contact with volcanic glass, coating grains (including grain contacts) and filling pores. Based on chemical and petrographic evidence, the cement is probably sourced from volcanic glass; this is in contrast to a previous suggestion that this silica cement is sourced dominantly from biogenic silica. Amorphous silica sourced from disseminated volcanic glass shards has the ability to form a thin coating on clay‐dominated sediment throughout the Shikoku Basin. Measured amorphous silica content in hemipelagic sediments suggests that the cementing process is active throughout the Shikoku Basin (at sites separated by >500 km). The cementation process may occur in other locations where sediment containing hydrated disseminated volcanic glass is buried sufficiently for heat to facilitate alteration (i.e. Central America, Cascadia and the Gulf of Alaska).  相似文献   
175.
彭金灶 《探矿工程》2011,38(9):10-12,15
重点介绍马坑外围矿区ZK7924钻探技术难点,阐述了冲洗液、护壁堵漏、相关技术参数及水泥浆替水量的计算方法,顺利完成了该钻孔的施工。  相似文献   
176.
通过观察石英阴极发光颜色、扫描电镜及偏光显微镜下颗粒的微观特征,同时结合自生矿物的宏观分布特点及硅质来源阶段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中石英硅质来源包括长石溶蚀、粘土矿物的转化及压溶作用,且以前两者为主;硅质运移及沉淀机制分析认为,长石溶蚀和粘土矿物蚀变形成的硅质以层内流体平流携带和扩散运移为主,压溶作用产生的硅质在颗粒表面沉淀或与蚀变提供的硅质来源混合发生运移;酸性流体侵入产生的pH值变化是控制石英沉淀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以及油气的充注对石英沉淀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7.
王东星  陈政光 《岩土力学》2021,(1):77-85,92
将氯氧镁水泥(MOC)创新性地引入淤泥固化,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固化体含水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测定(EDS)等试验,研究了初始含水率、MgO/MgCl2摩尔比、养护龄期和MgO活性等复杂因素对淤泥固化效能影响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试样强度越低,中等含水率时MOC固化淤泥中出现针杆状的3相或5相晶体;随MgO/MgCl2摩尔比升高,试样抗压强度随之增加,水化产物从无定形凝胶逐渐转化为3相、5相和Mg(OH)2晶体;随养护龄期延长,固化淤泥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8d前强度增长相对较快,28d后强度趋于稳定;养护后期,MgO/MgCl2摩尔比较高的试样表面易出现泛霜现象;MgO活性提高使得MOC固化淤泥试样含有更多有效活性组分,无侧限抗压强度更高,但MgO活性高低对水化产物演变规律并无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绿色、低碳MOC基胶凝材料研发及其在淤泥固化等土体加固领域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8.
文中论述了《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石灰岩、水泥配料》编制的背景、原《规范》的弊端、新《规范》的主要内容、使用新《规范》的几点说明。  相似文献   
179.
刘玲榕 《探矿工程》2018,45(9):29-33
基于塔河外围区块深井、超深井对水泥浆基本性能要求,考虑高温高压对浆体性能影响,通过分析抗高温材料的作用机理,优选出适合高温水泥浆体系的外加剂,将缓凝剂、降失水剂、液硅等抗高温材料按需求配比,研究不同密度抗高温(≥120 ℃)水泥浆体系,测定其常规性能。该水泥浆体系流动性好、API失水量<50 mL/30 min、防窜系数SPN值<1,水泥石高温稳定性好、抗压强度高等,均满足高温高压井下施工要求。该抗高温水泥浆体系在顺北评1H、顺北7、中探1井应用效果良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80.
彭泉霖 《探矿工程》2018,45(6):32-35
大塔场构造筇竹寺组、灯影组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且分布广泛,具有巨大的油气藏勘探开发潜力。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在上部地层钻进过程中,发现沙溪庙组井漏问题突出、须家河组岩石可钻性差等诸多难点。为了加快该区块的钻探进程,解决制约钻井提速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前期钻完井和正钻井资料,明确了大塔场构造上部地层钻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了防止起步井斜方法、大尺寸套管固井技术、凝胶水泥堵漏技术、钻头优选等技术措施,对今后在该区块钻井和固井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