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93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795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羌塘中部雀莫正长斑岩体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雀莫正长斑央全碱含量较高且K2O>Na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斜率较大的右倾式,副矿物组合为磷灰石-榍石-磁铁矿,时代属喜马拉雅期,构造上属造山晚期侵入体。  相似文献   
112.
该文阐述了透视坐标系的概念 ,列举了多种透视坐标网中量化信息的图解实例 ,力求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专题地图图形可视化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13.
通过长期的观测数据分析与土地利用现状的对比 ,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丘陵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集水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 ,截流村土地利用自 6 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有林地增长约 30 % ,有林地分布在丘陵坡顶、陡坎和地边 ,与农田形成镶嵌格局 ,由此构成的农林复合系统有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缓减了农村燃料、饲料、材料和肥料的不足 ,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应 ,初步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4.
详细阐述了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指出旱地子系统是该区问题最多而又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子系统。通过分析旱地聚土免耕法的功能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机制 ,得出它是川中丘陵区旱地恢复重建良性生态系统的技术依托。同时也提出了旱地聚土免耕生态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5.
西藏羌塘中央隆起区物质组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羌塘中央隆起区的物质成分及构造演化规律的认识 ,涉及到青藏高原特提斯演化、羌塘盆地的形成发展及高原的隆升过程。对羌塘中央隆起区构造演化在认识上目前有较大分歧 ,主要有两种观点 :1)认为扎布 (察布 )—查桑地区发育裂谷 ,没有发育成特提斯洋盆 ;2 )龙木错—双湖 (—澜沧江 )古特提斯缝合带 ,代表古特提斯洋的闭合遗迹之一。基于对羌塘中央隆起区物质成分及属性 ,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将羌塘中央隆起中泥盆世—早白垩世的构造发展历史划分了六个阶段 ,即D2 —C11初始裂谷阶段 ;C21—C2 裂谷阶段 ;P1海底扩张—大洋化阶段 ;P2 —T2 板块汇聚—消减阶段 ;T3 —J1板块碰撞阶段 ;J2 —K1碰撞—整体抬升阶段。羌塘中央隆起构造演化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  相似文献   
116.
中太平洋海山多金属结壳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我国大洋多金属结壳的调查资料并结合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对中太平洋海山区多金属结壳的类型,产状,成分,结构,分布等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广泛发育,但成矿特征较大地受地形,水溶,基岩类型等成矿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17.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锑与砷、金的共生分异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陶琰  金景福 《矿物学报》2001,21(1):67-72
通过湘中锡矿山式锡矿矿化蚀变特征及矿化蚀变岩石微量元素统计分析,阐述了成矿作用中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现象,并以因子分析为手段,提取成矿作用中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因子,综合地质分析,指出锑矿成矿过程中主要包含有两种地质作用:硅化与锑矿化。硅化和锑矿化分别同砷、金富集和锑矿质沉淀析出相联系,从而造成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硅化作用主要在成矿早期,温度较高(200-300℃),砷、金主要在这一阶段析出。锑矿化则集中发生在成矿作用晚期,温度较低(100-200℃),辉锑矿以裂隙充填方式沉淀成矿。对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认识较好地解释了矿化带上成矿特征指示元素在元素聚类分析中不相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从变质岩带的含铀性分析入手,研究了赣中变质岩带中铀矿化与变质岩带的含铀性、构造岩浆活动带、变质岩带出露的动力学机制及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关系。研究表明:铀成矿与构造岩浆活动带以及地壳减薄、地幔上隆和在变质核杂岩边缘沿着低角度正断层的地壳伸展构造有着实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9.
There are four units of high-pressure to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extending from south to north across the Tongbai-Dabie Mountains: the epidote-blueschist-facies unit, the low-temperature eclogite facies unit , the ultrahigh-pressure eclngite facies unit and the medium-temperature eclogite facies unit . The later two unit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Caledonian subduction between the Tongbai-Dabie microplate and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e former two units are the products of Indosinian continental-continental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the North China plates.  相似文献   
120.
湘中地区中生代地温场及锑矿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汞、锑、砷矿床被称为远成低温矿床,与岩体无明显的时空关系。本文以湘中盆地为例,以煤变质程度和生油岩有机质成熟度研究中生代古地温场和古地温异常特征,并讨论锑矿空间分布关系,认为锑矿床(点)主要分布在高温的隆起区及其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