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5篇
  免费   1449篇
  国内免费   2472篇
测绘学   474篇
大气科学   3183篇
地球物理   1539篇
地质学   2998篇
海洋学   1134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541篇
自然地理   106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395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504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1.
浙闽山区茶叶生产基地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熙成 《地理研究》1994,13(3):98-103
茶叶基地的评价包括对基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的评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将自然和经济条件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估,用综合评价值区分基地间的差异,最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出茶叶生产基地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12.
伯英  刘成林  沈力建  丁婷 《地质学报》2022,96(7):2626-2633
在生物地球化学和“深穿透”理论的指导下,在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开展了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方法的探索性研究。沿江城县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一线,对乔木类植物叶子进行了取样,分析,数据处理,特征指标筛选,获得了研究区植物样品主量和微量组分含量背景值,初步圈定了异常区,与以往圈定的找钾远景区较吻合。该区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后还需扩大采样区域,获得更多样本数据,将找钾特征指标及其异常值的阈值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13.
利用湖北省随州市S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20年5月4日鄂北随州出现的超级单体风暴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在有利天气背景作用下,形成了上干冷下暖湿的垂直层结、0~6 km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以及地面辐合线,为强风暴的发生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和触发条件。②超级单体发展过程中,观测到前侧“V”形入流缺口、中气旋、弱回波穹隆、悬垂回波、钩状回波等特征,且风暴顶高度、风暴质心高度、最大水平反射率因子高度以及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等风暴参数均呈先升后降趋势。③超级单体的发展和成熟阶段,在0 ℃层以下的低层,于前侧下沉气流西侧的水平反射率因子大梯度区观测到浅薄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大值区,即Zdr弧;④超级单体的初始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在0 ℃层之上的中层,观测到强上升气流的正温度扰动使冰相粒子在附近融化而形成的Zdr环形大值区和相关系数环形小值区。⑤垂直方向上,在超级单体的初始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均观测到Zdr柱和差分相位常数Kdp柱。Zdr柱与弱回波穹隆区位置对应较好,其不同时期特征反映了上升气流强的变化;Kdp柱的变化反映了超级单体中含有大量液态水滴区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4.
多硅白云母b0值对澜沧群中压和高压变质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硅白云母b0值作为相对地质压力计的理论和方法,已受到各国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以澜沧群多硅白云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多硅白云母b0值区分不同压力变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澜沧群经历了中压和高压变质作用,两期变质的多硅白云母b0值分别为9.027Å和9.047Å。  相似文献   
115.
本文通过环境背景值、风化壳地球化学、对流层(大气气溶胶)地球化学和人为地球化学异常,初步探讨了南极长城站地区的现代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环境要素固有的地球化学性质、区域环境条件和自然环境演变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6.
功能—技术矩阵,经众多工作者的努力研究,已渐趋成熟与实用。但如何利用功能—技术矩阵构造在广义现代设计领域中适用的科学模式,解决多学科设计方案的组成与评价问题,还存在薄弱环节。本文利用“使用价值分析优化”的概念,从设计方案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协调统一的角度出发,较好地实现了功能—技术矩阵可行优化组合链的组成与评价,弥补了以往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7.
大理州2005年初夏出现了严重干旱气象事件.从500pHa高空环流特征、500pHa距平场特征、西太平洋副高特征量及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距平场、OLR距平场对这次干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初夏(4月1日~6月10日)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明显偏高是发生干旱的主要原因,高空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高持续偏强偏西、冷空气活动偏北是导致干旱的直接原因;孟加拉湾南部4月OLR场呈明显正距平,抑制低值系统的发展和东北移影响云南,是影响2005年大理初夏干旱重要原因;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特征与大理州初夏干旱有一定的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8.
从系统物质循环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生产和消费模式耗用了大量资源,产生太多的废弃物,破坏了复合系统正常的物质代谢。提出系统调节,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适度消费;调整复合系统生产链的数量结构和比例关系;建立协调的结构网络关系,构建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9.
孙大鹏 《盐湖研究》2006,14(2):7-16
根据国内外大量实际资料,从碘的分布情况及其所处的地质条件,结合石油和天然气形成过程、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探讨高碘卤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的找碘方向。  相似文献   
120.
Fluid inclusions and clay mineralogy of the Permo-Triassic rocks from the Espina and Espadà Ranges (SE Iberian Chain, Spai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establish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ydrothermal fluid circulation during the Alpine Orogeny. Primary fluid inclusions in quartz-filled tension gashes in Permo-Triassic sandstones reveal maximum temperatures around 230 °C and very constant salinities of 8.5% wt. eq. NaCl. Secondary fluid inclusions found in quartz from the Santonian Ba–Cu–Hg deposits show similar compositional and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denoting an Alpine recrystallization. Clay mineral composition of Permo-Triassic mudrocks is characterized by pyrophyillite, indicating low-grade metamorphic conditions. Field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 suggest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of quartz in tension gashes,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fluid inclus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amorphism are contemporaneous and related to fluid circulation during the Alpine compression. Fluid flow took place along the Hercynian fault system that was reactivated during the Mesozoic rift stage and inverted during the Alpine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