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69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油水流动的基本单元是单砂层,而单砂层的分布取决于沉积环境,因此合理开发油气田,必须研究小层沉积相。其研究步骤:①从岩芯井着手,观察岩性、韵律、粒序、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和古生物相等,综合判定亚相;②建立小层各亚相的组合测井曲线标准图版,将各井的组合测井曲线与其对比、定相;③绘制小层岩相剖面图、等厚图及平面相带分布图;④分析图件,对沉积环境演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2.
关于地下水地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地球物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环境介质不断地进行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既是地下水形成演化过程,又是对岩石圈改造过程。这二者是同步发生的。这种水一岩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即是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不同地质环境对水-岩间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影响,并在地下水和岩石中形成特异的特征(产物),认识这些特征的标志意义即可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目前对地下水传递的信息价值认识还很不够。为此进一步研究水-岩相互作用机制及不同地质作用中地下水活动的特点、习性及作用是很有益的。本文是以地质循环及岩浆、变质和成矿作用为例,对地下水活动特点、习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概述。以此说明水—岩相互作用中彼此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3.
成油环境中的流体包裹体:分析步骤与PTX重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JacquesPIRONON 《岩石学报》2004,20(6):1333-1342
摘要石油盆地内的古流体以流体包裹体的形式保存在成岩矿物中,它们代表了初始石油或气相的组成并记录了流体捕获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在储集层中卤水通常以不混溶相的形式与石油共存。一般利用单个包裹体分析法对水溶液和石油包裹体进行研究,利用显微测温法来确定相转变的温度,利用拉曼光谱定量来分析水溶液包裹体中溶解甲烷的含量,石油包裹体中CH4和CO2的含量可以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来估算,通过共聚焦扫描激光显微镜来重建石油包裹体的体积。利用Duan和Peng-Robinson方程可进行热力学模拟,并分别应用于水溶液和石油包裹体体系。两类流体体系等容线的交点可用来确定流体捕获时的实际温度和压力条件,从而利用流体压力对具有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源区流体动力学演化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34.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其次为间歇能量的潮间带、滨岸的中小型浅滩,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其次在下寒武统的石牌组、中寒武统的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其岩石类型有颗粒灰岩(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及砂屑灰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含生屑泥粉晶灰岩、含生屑灰岩)及泥晶灰岩。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机理和时间的不同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准同生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具纹层、鸟眼、干裂构。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的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大类。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一为回流渗透云化;二为深埋藏云化。根据本区寒武系岩石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本文重建了各组段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5.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锁志 《西北地质》2003,36(3):92-96
西北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对水资源的不合理或过量开发利用,引发诸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上述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和措施:在水赍源利用上要以流域为基础,合理调配,计划用水,既要保证发展经济用水,又要保持生态环境不遭受管理坏;严格控制地表水库的建设,充分发挥戈壁滩天然地下水库作用;要把水资源评价与如何开发管理联系起来,建立具有超脱地位和跨部门的权威性机构,按流域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36.
本文阐述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区岩石地球物理参数特征,并利用综合测井资料深人研究了地层划分、岩性识别,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7.
虚拟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的设计与初步试验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龚建华  林珲  谭倩 《测绘学报》2002,31(1):39-43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应用Java和VRML97开发工具,基于HTTP协议,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因特网的虚拟校园环境,并以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学院校园为例,建立了系统原型。在中文大学的虚拟校园环境中,用户可进行3维空间漫游探索、点坐标量测和地物属性的查询、地物的增加或删除等操作,并可基于3维化身和文本对话实现在网络的共享虚拟空间中与其他在线用户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138.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cognise the variability of petrographical structure of two coal seams occurring in the Cracow Sandstone Series (Upper Carboniferous/Pennsylvanian, Upper Westphalian), being exploited in the Siersza mine. This mine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Upper Silesia Coal Basin (USCB). The chemical analyses and petrographical features allow the inclusion of these coals to the group of hard brown coals belonging to subbituminous class.Two coal seams (207 and 209/210) of a considerable thickness (7.44 and 6.54 m, respectively), representative of the Cracow Sandstone Series (CSS), were chosen for the petrographic studies. Dominant macroscopic constituents of both seams are banded bright coal and banded coal.The coal seams were sampled in 284 intervals using a channel profile sampling strategy. The 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s revealed the majority of macerals from the vitrinite group (55%), followed by inertinite (21%), liptinite (11%), and mineral matter (13%). Low values of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Ro=0.46%) confirm very low coalification of the coal in both seams. Facie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n the course of a mire development, in which the studied coal seams originated, wet forest swamp conditions dominated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degree of flooding and gelification as well as by a prevalence of arborescent plants. In such conditions, lithotypes with a large content of bright coal were mainly formed. Petrographic and facies data point to the rheotrophic character of these peatbogs. Frequent changes of the conditions in the peatbog, as it is shown by the variability of petrographic structure of the studied profiles, as well as by lateral changes of the phytogenic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within the coal seams, indicate a strong influence of a river channel on the adjoining peatbogs. An accretion of clastic sediments within the wide river channel belts was balanced mainly by the peatbog growth on the areas outside channels. Frequency and rate of avulsion of the river channels influenced the size, continuity and variability of the peatbogs.  相似文献   
139.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北缘地区古水流方向在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期间发生过三次重要的转变。晚石炭世晚期以前指向南,晚石炭世晚期到二叠纪期间指向东、南东东向,三叠纪—侏罗纪指向南,白垩纪及其以后指向北。结合盆地物源和沉积环境分析,博格达山北缘自晚古生代以来可划分为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古流向转折期为盆地各期构造演化的分界线,它们是盆地对周缘造山带构造演化沉积响应的重要记录。另一方面,古水流转折时间资料的获得,对准噶尔盆地周缘不同构造带的隆升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晚石炭世晚期至二叠纪,古水流资料指示沉积物主要来自准噶尔盆地西部,准噶尔盆地西—西北缘强烈隆升,自三叠纪早期开始到侏罗纪晚期,准噶尔盆地北缘抬升,博格达山北缘沉积物主要来自北方;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古水流指示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南部,博格达山隆起并遭受剥蚀。然而,什么原因造成石炭纪末以来,准噶尔盆地周缘几个造山带顺时针方向依次隆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