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3篇
  免费   1018篇
  国内免费   1417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606篇
地质学   4782篇
海洋学   569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Sanhu depression of Qaidam Basin is the largest biogenic gas production region in China.Headspac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wells in this region,and hydrogen and propylene compounds were detected in these samples wit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The stable hydrogen isotope ratio of H 2 is relatively light (-700‰--820‰).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of propylene ranges from -27‰ to -40‰,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rule of change of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of kerogen at the corresponding horizon.The charac...  相似文献   
942.
海底扩散体系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制样方法与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厚振  韦昌富  颜荣涛  吴二林  陈盼 《岩土力学》2011,32(10):2972-2976
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在海洋和大陆多年冻土中的一种具有巨大商业开发价值的新型战略性替代能源。同时,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中水合物的分解将带来严重的地质灾害和气候问题的关注。试验室内开展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研究需要首先解决的是制样问题,即在试验室内快速形成符合现场原位形成模式的试样,并且水合物均匀分布于土样孔隙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是在扩散体系中形成的,即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以扩散迁移的方式进入温压条件适合的地层内与水结合生成天然气水合物。文中试验方法与装置利用高压恒流泵驱动溶有气体的去离子水在土样中循环,采用磁力搅拌装置加速和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使土样在较短时间内被溶气水饱和,然后将土样温度降低至与气体压力相对应的相变温度以下后,溶于水中的气体与水结合生成水合物析出,且均匀地填充土样孔隙中。采用粉土和CO2气体试验表明,制得含水合物沉积物大约需1 d的时间,通过观察和测试含水率证明,所制得试样具有良好的均匀性,解决了目前在试验中采用的制样方法所制得的试样中水合物分布不均匀以及水合物形成时间过长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物理力学试验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43.
鄯勒油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建立鄯勒油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相,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展布特征和油气的聚集规律,预测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整体经历了一个先进积、后退积的过程;西山窑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包含2个四级层序,该组由低位域(LST)的三角洲前缘沉积、湖侵域(TST)的三角洲平原沉积和高位域(HST)的湖相沉积组成。研究区基准面上升期可以寻找砂体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基准面下降期可以寻找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西一、二段沉积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可以形成砂体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而西三、四段的湖相浊积砂体,可以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944.
王勇  孔令伟  郭爱国 《岩土力学》2011,32(Z1):241-246
人为控制性放气是杭州地铁工程施工前防治浅层气地质灾害的必要措施。通过对浅层气藏形成中的水气运移过程分析可知,气藏原始包气带内的水压力和吸力沿厚度呈线性分布,孔隙水压力的大小与其相同位置处的静水压力相当;借助储层土体的室内土-水特征曲线并结合现场勘探资料,能够获得气藏初始饱和度分布。在分析有控放气措施下气藏内部水气运移基础上,利用GDS非饱和应力路径三轴系统地研究了气体释放过程中储气砂土的湿化变形,并给出了气体释放引起的含气地层沉降变形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在经历了形成过程中的自然脱湿后,储集层砂土被进一步压密,而工程放气措施引起的水浸或再吸湿过程中,单由饱和度或吸力减小所引起的砂土湿化变形量很小,可忽略其工程影响;有控放气措施下,由气体释放引起的浅层含气地层沉降沿气藏厚度自上而下依次递减,总沉降量约为气藏总厚度的1‰~5‰。  相似文献   
945.
基于事故统计分析的盐岩地下油/气储库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文君  杨春和  陈锋 《岩土力学》2011,32(6):1787-1794
基于国外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库曾发生过的重大事故的统计资料,采用风险矩阵法对盐岩储备库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存在的重大风险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储备库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风险等级、事故类型以及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我国盐岩储备库在建设和运营中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单个盐穴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的统计概率为1.51%,风险等级介于三级和四级之间,属于基本可接受的风险,但必须制定防范、监控措施;事故类型可分为油气渗漏、腔体失效和地表沉陷,其中油气渗漏事故的风险等级为三级,属于可接受风险,其他类型的事故风险等级均为二级,属于可容许风险;引发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套管破损、蠕变过量和人为失误,其次还有地面装置损坏和盖层失效  相似文献   
946.
曾溅辉  孙占强  徐田武  郭凯 《现代地质》2010,24(6):1093-1101
针对传统古水动力阶段划分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巴山前陆冲断带特殊构造特征,以油气成藏组合为单元,将大巴山前陆冲断带古水动力演化阶段划分为沉积水动力阶段、渗入水动力阶段、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和埋藏水动力阶段。其中下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经历了1个沉积水动力阶段、4个渗入水动力阶段、4个埋藏水动力阶段和3个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中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经历了1个沉积水动力阶段、3个渗入水动力阶段、2个埋藏水动力阶段和3个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而上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经历了渗入水动力阶段。二叠纪至早白垩世的埋藏水动力阶段有利于下部油气成藏组合油气的生成和运聚成藏,但是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对油气藏的调整和改造作用影响很大,晚白垩世之后的渗入水动力阶段,导致下部成藏组合的油气藏进一步遭到调整和破坏。在晚三叠世末至晚白垩世的埋藏水动力和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中部成藏组合的原油发生大量裂解,同时形成了许多调整-改造型油气藏,晚白垩世之后的渗入水动力和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大巴山前陆坳陷带中部成藏组合的油气藏发生了大量的调整和改造作用,而大巴山前陆基底拆离构造带和前陆盖层滑脱构造带中部成藏组合的油气藏则主要表现为改造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47.
针对湖南保靖地区地表覆盖层复杂、地下高陡构造多变、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低,以及页岩气储层与周围泥岩层波阻抗对比度小等特点,研究敏感测井曲线重构与优化处理、地震资料相控非线性反演和叠后地震属性流体检测的综合储层评价方法。通过对多条测线的地震资料反演和流体检测并与实钻井结果对比,获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初步验证了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48.
Soil erosion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otential global carbon sink since eroded organic matter is replaced at source and eroded material is readily buried. However, this argument has relied on poor estimates of the total fate of in‐transit particulates and could erroneously imply soil erosion could be encouraged to generate carbon stores. These previous estimates have not considered that organic matter can also be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as a range of greenhouse gases, not only carbon dioxide (CO2), but also the more powerful greenhouse gases methane (CH4) and nitrous oxide (N2O). As soil carbon lost by erosion is only replaced by uptake of CO2, this could represent a considerable imbalance in greenhouse gas warming potential, even if it is not significant in terms of overall carbon flux. This work therefore considers the flux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through UK rivers with respect to both carbon fluxes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emissions to the atmosphere are dominated by CO2, there are also considerable fluxes of CH4 and N2O.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oil erosion is a net source of greenhouse gases with median emission factors of 5.5, 4.4 and 0.3 tonnes CO2eq/yr for one tonne of fluvial carbon, gross carbon erosion and gross soil erosion,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gross soil erosion would therefore only be a net sink of both carbon and greenhouse gases if all the following criteria are met: the gross soil erosion rate were very low (<91 tonnes/km2/yr); the eroded carbon were completely replaced by new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if less than half of the gross erosion made it into the stream network. By establishing the emission factor for soil erosion, it becomes possible to properly account for the benefits of good soil management in minimizing losses of greenhouse gases to the atmosphere as a by‐product of soil erosion.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9.
950.
唐巨鹏  田虎楠  于宁  丁佳会 《岩土力学》2016,37(Z2):203-208
瓦斯压力是影响煤系页岩瓦斯吸附特性的关键因素。以阜新高瓦斯矿井清河门矿煤系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NMR)谱技术,通过向放有试样的夹持器中不断充入瓦斯,模拟煤系页岩瓦斯集聚赋存过程。以核磁共振T2谱幅值积分作为反映瓦斯吸附量定量化指标,从微细观角度定量研究瓦斯压力对吸附态和游离态瓦斯量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两个截止阈值确定了吸附态和游离态瓦斯T2谱曲线范围;(2)瓦斯压力对煤系页岩吸附态和游离态瓦斯增量均有显著影响。吸附态瓦斯增量变化受控于煤系页岩和瓦斯分子间作用力,而游离态瓦斯增量则主要与煤系页岩孔隙结构有关;(3)吸附态瓦斯量与瓦斯压力间关系符合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方程,而游离态瓦斯与瓦斯压力呈3次函数关系;(4)以瓦斯T2谱均值变化幅度定量描述孔隙平均半径扩胀变形程度,随瓦斯压力增加,煤系页岩中~大孔隙结构均发生显著扩胀,平均半径增加1.47倍,而微孔隙结构尺寸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