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兴岭滑坡发生于1998年3月,为防止边坡再次滑动,需要对滑坡体进行加固治理。由于强降雨和人为因素,在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滑坡体发生滑动,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工程事故。介绍了兴岭滑坡治理工程概况、事故情况,对兴岭滑坡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挡土墙倾覆的具体原因进行了稳定性理论分析,根据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剖析了设计、施工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采空区地表山体侧向变动,不同于一般天然山坡,也与采空区一般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有异;它是二者复合机理的效应。本文在分析考察了毗邻电厂的横山顺倾构造山体、剖析了地下采空情况认为:山体侧向变动中,软弱夹层有决定性作用,变动范围、速率和规模与地下采空有关;并利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探索了采动引起山体应力场及变动规律。结果表明,山体岩层的变形、位移、破坏、由直接顶板向地表发展,采空坍陷诱发了软弱夹层的蠕滑,则产生山体侧向滑移;电厂区地表隆起变形是山体侧向滑移挤压地基土的反映。通过现场实际调研、变形观测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坍落拱梁”的成生效应、挤压蠕滑效应、失稳效应;揭露了顺倾构造山体在采空影响下,具有地表、地下的“复合临空面”的“复合应力场”中“复合变动”的“复合机理”;并提出这种山体侧向变动机理的典型地质模式,借以论证山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73.
主要分析了工程测量教学中误差基本概念的应用,描述了偶然误差和闭合差等概念,举出了教学中的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74.
The abandoned pillars in iron mines in Lorraine show that the oolitic ore underwent several chemical-mineralogical transformations. The first one is a rapid alteration of the diagenetic siderite and berthierine cement promoted by a bacterial flora. The oolites of goethite pack down and get loaded by deviatory-type stresses; they desquamate, get deformed and become powdery; the ore looses its cohesion. A second step, featuring recrystallisation–neoformation of berthierine in the previously formed micro-cavities, then the formation of a cavernous goethite–hematite crust, leads to a low cohesion to the crumbled ore; this anthropic-origin ageing may be one cause of mine collapsing. To cite this article: G. Dagallier et al., C. R. Geoscience 334 (2002) 455–462.  相似文献   
75.
吴辰光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A01):63-64,73
以龙岩地区岩溶地带某一项目施工为例,分析冲孔灌注桩孔内漏浆、塌孔的原因,探讨在岩溶地区预防和处理塌孔的方法:改善泥浆品质,安放钢护筒,挤压黄土入裂隙,减小泥浆渗透,以及分层加入一定量水泥,使其形成水泥土护壁层。实践证明,诸类方法的使用可有效遏制孔内漏浆和塌孔,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76.
魏臣 《探矿工程》2007,34(10):29-31
针对依兰煤田钻探施工中出现的钻孔缩径挤夹钻具事故,提出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不是因岩层本身膨胀所致,而是由于某种岩层裂隙发育,渗透性良好,吸水性强,使钻孔孔壁泥皮迅速增厚所致,并提出预防事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7.
利用代表濮阳市公路交通状况的南乐县、范县、濮阳县公路交通事故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濮阳市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及几种主要气象要素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防御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8.
一次大范围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明  孙力  刘海峰  张智勇 《气象》2007,33(2):102-106
冬季是燃煤居民一氧化碳中毒的多发季节。针对2006年2月13—16日发生在吉林省延边州罕见的大范围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从大尺度环境条件、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与燃煤烟道排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延吉近46年冬季(1960—2005年11月-2月)气象观测资料,发现“2.13”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在近地面出现强烈逆温、最大逆温层顶高度低、地面接近静风、同时气温明显回升、气压明显下降等气象条件下发生的。此气象要素组合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不是某单一气象要素决所定的,而是众多气象要素组合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陈任远 《贵州地质》2000,17(3):200-202
本文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实用范围,阐述了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的事故及预防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80.
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质量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提出预防质量事故发生的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