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Im Rahmen eines entwickelten theoretischen Modells, das die Dynamik von Protosternhüllen während der Entstehung massereicher Sterne dar-stellt, werden die Hauptentwicklungsstufen von HII-Gebieten bestimmt. Es sollen charakteristische Besonderheiten der Entwicklung von HII-Gebieten um entstehende Sterne mit Leuchtkräften von und besprochen werden.  相似文献   
322.
以三锚系浮标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AQWA与OrcaFlex软件开展了三锚系大型浮标系统运动响应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对直径10 m的浮标结构在波浪荷载下的水动力特性进行研究,校核了浮标的初稳性和大倾角稳性特征,计算分析了浮标的附加质量、辐射阻尼、运动响应幅值算子RAO等水动力参数,阐明了不同风、浪、流工况下三锚系浮标与辅助浮筒的运动响应特性,揭示了浮标三锚链导缆孔处锚泊张力随入射角度、波高和周期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浮标稳性和随波性能较好。与无浮筒三锚系浮标相比,带辅助浮筒的三锚系浮标系统的运动响应和锚泊张力减小,随着波高和周期增大,三锚系浮标系泊锚链的极端张力值逐渐增大,尤其是在极端海况下,迎浪向锚链极端张力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323.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 developed under a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cheme, termed minimal‐disturbanc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This scheme pursues enhanc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with the intention of improving the continuity of business while minimizing obstruction of the visual and physical space of building users and the use of heavy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hot work (welding/cutting). The developed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 consists of light‐weight steel elements and aims to decrease demands to beam‐ends of steel moment‐resisting frames. The behavior of the baseline model was verified through numerical analysis and proof‐of‐concept testing. 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habilitation is studied through retrofitting a four‐story steel moment‐resisting frame originally designed with Japanese design guidelin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24.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动态土地利用数据, 借助GIS软件支持, 分别计算了199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特大城市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以及城市的用地扩展类型。结果表明, 从1990年到2000年, 中国31个特大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以填充类型为主, 外延类型相对较少且主要发生在发展限制较小的平原地区。总体上, 分维呈减少趋势且南方城市大于北方城市, 形状指数有减少, 城市空间形状有紧凑化趋势。综观199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城市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的数据, 可以看出广州、南昌、济南、成都、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形状变化比较大, 而兰州、太原和唐山等城市形状变化很小。若用地扩展为填充类型, 则分维减少, 紧凑性增加, 形状指数减少;相反, 若用地扩展为外延类型, 分维增加, 紧凑性降低, 形状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325.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梯度结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热应力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梯度组成分布指数及梯度层层数对热应力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分布指数最佳值为1.2,功能梯度层数为6层;与普通双层结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相比,轴向拉应力由986 MPa降到了323 MPa,剪应力由722 MPa降到454 MPa;此外还改善了界面处的应力分布,大大提高了界面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326.
王学滨 《岩土力学》2005,26(Z2):189-195
由于从实验及理论角度研究岩样单轴拉伸条件下的破坏全过程及尺寸效应难度都很大。因此采用拉格朗日元法来研究这些问题。在峰值强度之前后,岩石材料的本构模型分别取为线弹性及拉破坏线性应变软化模型。为了使拉伸塑性区不出现在试样的端部,在试样的两侧面中部预制了2个凹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全程拉应力-拉应变曲线分为峰前和峰后阶段。在接近峰值的峰前阶段,由于两凹槽附近具有明显的拉应力集中现象,拉伸塑性区最先出现在两凹槽附近。随着轴向拉应变的增加,发生拉伸破坏的单元的数目增加,新发生拉伸破坏的单元越来越接近试样的中心,直到两块拉伸塑性区在应变软化阶段贯通。两凹槽连线上各单元拉应力的分布呈现3个阶段,“澡盆型”(“U型”)阶段,“双峰型”(“M型”)阶段及“单峰型”(“Π型”)阶段。“澡盆型”阶段对应于全程拉应力-拉应变曲线的弹性阶段。“双峰型”阶段及“单峰型”阶段对应于全程拉应力-拉应变曲线的非弹性阶段(包括峰值强度之前的一小段,即应变硬化阶段及峰后的应变软化阶段)。增加试样高度及降低试样宽度,拉应力-拉应变曲线的软化段变得越来越陡峭,因而试样越容易发生失稳破坏。由于试样宽度较大时,试样内部的单元并非处于单向拉应力状态,因此,增加试样宽度,全程拉应力-拉应变曲线的峰值强度增加。当试样宽度较小时,从出现塑性区,到塑性区贯通所需要的时间步较小,或应变范围较窄。这说明试样的脆性较强,前兆不明显。前兆不明显的脆性破坏对应常见的是洞室岩爆、冲击地压及地震等灾害。  相似文献   
327.
赵铁怀 《测绘科学》2010,35(4):14-16
带状GPS水准拟合是铁路项目勘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着对一些常见数学拟和方法比较,结合带状工程数据(郑州-西安高速铁路GPS和二等水准数据)的分析比较,力求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能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带状工程拟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各种拟合方式的筛选,结合线性工程项目的特点,给出了二次抛物线分段拟合和张力样条分段拟合公式。  相似文献   
328.
Distributed plasticity beam elements are commonly used to evaluate limit state demands for performance‐based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uctures. Strain limits are often preferred to drift limits because they directly relate to damage and are therefore less dependent on member geometry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However, predicting accurately strain demands still represents a major simulation challenge. Tension shift effects, which induce a linear curvature profile in the plastic hinge region of RC columns and walls, are one of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mismatch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estimates of local level quantities obtained through force‐based formulations. Classical displacement‐based approaches are instead suitable to simulate such linear curvature profile. Unfortunately, they verify equilibrium only on an average sense due to the wrong assumption on the axial displacement field, leading to poor deformation and force predic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displacement‐based element in which axial equilibrium is strictly verified along the element length. The assumed transversal displacement field ensures a linear curvature profile, connecting accurately global displacement and local strain demands. The proposed finite element is validated against two sets of quasi‐static cyclic tests on RC bridge piers and wa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rvature and strain profiles for increasing ductility demand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axially equilibrated rather than classical displacement‐based or force‐based elements are used to model the structural members.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29.
海上结构设计包括对荷载和响应的可靠性评估。对结构进行全面长期响应分析繁琐且费时,故将基于逆一阶可靠性方法的环境包络线进行海上结构概率可靠性分析,对结构的长期响应进行近似估计。在二维标准正态空间中画出与重现期相对应的圆,将圆离散为点后通过Rosenblatt变换转化为环境参数空间中的点来形成闭合的环境包络线。描述海洋环境条件的模型对绘制环境包络线极为重要,基于我国南海荔湾海域40年波浪模拟数据,建立了描述南海波浪的Weibull-Gev条件分布模型,进而绘制南海有效波高—谱峰周期包络线,并与张力腿平台(TLP)系泊张力的长期响应预报结果对比,给出南海海域在波浪作用下应用环境包络线法预报TLP系泊张力的分位数,为未来南海TLP设计中系泊张力预报提供快速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330.
为解决不埋深海管道在温压荷载循环作用下,轴向移动量不断累积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论证了钢悬链线立管(steel catenary riser,SCR)张力相比于其他因素对管道轴向移动影响更为显著的基础上,针对一端受到SCR张力作用的短管,分析了不同轴向移动消减方案的作用特点。研究表明,对管道进行锚固能有效约束其轴向移动,且在中部锚固需要的锚固力及管道内产生的有效轴向力均较小;滑动基础可通过释放一定的管道位移量来减少管中的应力累积。因此将中部锚固与端部滑动相结合可优化锚固系统,使锚固力进一步下降54%,管中最大有效轴向压力减小33%,从而最有效地消减轴向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