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相当Moscovian阶的石炭系黄龙组古岩溶储层是川东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气储层类型之一。通过对石炭系古岩溶储层岩石组构、成岩演化序列以及铁锰锶微量元素、碳氧锶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可将川东石炭系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划分为古风化壳岩溶岩和埋藏岩溶岩两种成因类型,成岩流体可划分为三种类型:①古表生期大气水渗流-潜流成岩环境下的强氧化性低温大气水,流体具有富Fe和Mn、极低Sr含量、δ13C和δ18O值弱负偏以及极高87Sr/86Sr比值的性质;②中-深埋藏成岩环境下的强还原性深部混合热流体,属富Mn和Fe、贫Sr、δ18O值明显负偏性质的中-低温、含MgCl2-H2O、NaClMgCl2-H2O体系流体;③深埋藏成岩环境下的酸性压释水,属富Mn和Fe、δ13C值明显负偏性质的中-高温、含Na2SO4-H2O、Na2CO3-H2O、NaHCO3-H2O体系流体。各成岩流体对古岩溶储层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其中经强氧化性低温大气水的淋滤溶蚀形成孔、洞、缝非常发育的古风化壳型岩溶储层叠加后期的酸性压释水的溶蚀再改造,可大大改善储层的孔渗性,并在喜山期构造破裂作用下,最终形成川东石炭系规模性裂缝-孔隙型古岩溶储层。  相似文献   
822.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四棵树剖面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细分为3个中期旋回。基于露头精细解剖,将扇三角洲成因砂体分为叠加型、过渡型及孤立型砂体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辫状水道、辫状水道向分流水道过渡及分流水道成因,其宽度、厚度及宽厚比由叠加型向孤立型逐渐减小。3类砂体的特征、形成与变化与基准面旋回变化及所处的位置有关。A/S比值由低到高依次发育叠加型、过渡型、孤立型砂体。水道砂体的规模与A/S比值呈负相关关系,即随A/S比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基准面的上升,八道湾组水道砂体出现的频率减小,叠加厚度减薄,砂体之间的连通性变差,水道砂体的粒度变细,发育于陆地的古土壤减少,且宽厚比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23.
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孔渗分析和测井解释等方法,对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南部基底酸性侵入岩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南部基底酸性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富铝)与二长花岗岩,储集空间以裂缝和溶蚀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3.46%,平均渗透率为0.52×10-3μm2.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2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类型辨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是否为深盆气藏的问题,从成藏条件、成藏期次和气水分布特征等方面与典型的加拿大阿尔伯达深盆气藏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烃源岩分布广泛、生气中心不明显、生气速率较低、持续供气条件较差且供气分散,难以形成满足深盆气藏气驱水的动力;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展布方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且上倾方向为物性较差的致密层,不具备深盆气藏储层向上倾方向物性变好的条件;源储配置样式为"自生自储"式和"垂向叠置"式,由于砂体规模小、分布不连续,源储接触局限,不具备深盆气藏源储大面积接触的特征;天然气发生3期成藏,在盆地埋藏期与抬升期均可成藏,成藏时间较早,后期气藏调整改造强烈,不具备深盆气藏的保存条件。气水分布主要受储层物性和区域构造控制,分布复杂、分异不明显,没有气驱水形成的"气水倒置"界面。成藏特征综合对比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并非深盆气藏,应为主要由储层物性控制的岩性气藏,该区油气勘探应以优质储层研究为重点。  相似文献   
825.
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是当前地震反演技术的一个热点,它利用叠前道集为输入,以横波、纵波、密度等测井资料为约束,联合反演出与岩性、含油气性相关的多种弹性参数,进而进行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综合判定。其反演结果比叠后声阻抗反演,在可信度方面有很大提高,能够获得更多、更敏感有效的数据,可对含油气性进行半定量和定量描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里介绍了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新疆某油田实际资料进行反演分析,其结果为储层预测和储量计算提供了重要依据,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26.
渤海孔店组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店组是古近系最古老的地层单元,它的建组命名地点为河北省黄骅县孔1井。完整的孔店组总厚度超过2500m,自上而下包括3个地层单元:孔一段、孔二段和孔三段,也被称为"红—黑—红"段,3个岩性段组成一个完整沉积旋回,底部与中生界、顶部与沙河街组为不整合接触。渤海孔店组有自己的特点,从岩性上,可分为洪积扇、坡积和正常沉积3种基本类型,洪积扇的岩性为紫红色泥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的不等厚互层;坡积物以砂砾岩为主夹薄层泥岩,下部为紫红色泥岩与含砾粗砂岩互层;从构造上,分为断超式和双断式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孔店组在渤海含油气区有不同的分布。孔店组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孔二段是较好的生油岩,孔一段和孔三段可形成较好储盖条件,可以形成中等规模的油气藏,对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7.
利用徐家围子断陷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进行火山岩体、火山机构相带、储层预测和含气性检测的综合分析,实现火山岩气藏精细描述。根据喷发方式,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可划分为裂隙式、中心式和复合式3类:裂隙式喷发火山岩外部楔形、强振幅、低频、横向递变快,内部为断续反射、中强振幅、平行-斜交结构;中心式喷发和复合式喷发火山岩外部丘形、强振幅、低频、断续反射,内部为空白-杂乱反射。据此实现了火山岩识别。火山机构可划分为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近源相带、远源相带和火山沉积相带,在地震剖面上分别呈穹隆-丘状(内部反射杂乱)、断续层状、层状、凹陷-充填状。利用相干体分析技术实现了火山机构相带识别。根据井-震联合储层反演成果和地震衰减属性的含气性检测成果,有利储层预测结果与后期钻探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7.0%,平均为10.2%,含气性检测结果符合率提高到75%,为火山岩气藏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8.
大民屯凹陷元古宇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民屯凹陷元古宇为主要的油气产层,主要分布于凹陷的西部和北部,呈北东走向、由西南向北东呈阶梯状分布的格局,目前已建成了静安堡北、平安堡、安福屯油田。综合研究认为,中上元古界长城系的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储集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石英岩类,并将两组地层分7个沉积旋回18个小层。总结了不同岩性、不同小层的储集层特征,认为储集空间主要有裂缝、孔隙和洞3类,并以高角度裂缝为主。白云岩多为裂缝型储层;石英砂岩以裂缝为主,晶孔、晶洞、晶缝为辅型储层。结合测井资料,对含油气储层进行了识别和综合评价。对影响储集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受岩性、断裂、古风化、岩溶等条件综合控制,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829.
As typical carbona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with low porosity in northern China, the Jixianian System in the Xiong’an New Area is the main target for geothermal fluid exploration. The Jixianian System comprises the Gaoyuzhuang, Yangzhuang, Wumishan, Hongshuizhuang, and Tieling form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period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tectonic fractures have been determined based on analyses of outcrops, cores, thin sections, and image lo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filled fractures account for over 87% and most tectonic fractures are high-angle shear fractures with angles concentrated at 40° to 70° and the fracture porosity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an increased fracture aperture. Within the same tectonic setting and stress field, the lithology and layer thickness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gov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ctonic fractures, which are the most developed in dolomites and thin layers. Tectonic fractures were most likely formed in regions near faults or areas with larger stress gradients. The tectonic fractures in the carbona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are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sets: NNW–SSE and NNE–SSW oriented ‘X’-conjugated shear fractures formed from the Paleozoic to the pre-Yanshanian Movement; NE–SW-oriented shear fractures, formed in episode B of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occurred at the Early Cretaceous; nearly E–W-oriented tensional fractures formed in the late Yanshanian Movement at the Late Cretaceous to Paleogene, and NEE–SW-oriented shear fractures formed during the Himalayan movement.  相似文献   
830.
近年来,随着渤海油田低阻储层评价及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在馆陶组陆续发现一批非常规低阻油藏,成为新的储量增长点。由于该类型油藏物性差、束缚水饱和度高、油水分布复杂,开发难度整体较大。认清储层含油分布模式并准确预测高渗、高产甜点已是低阻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本文基于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综合应用岩芯、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渤海W油田辫状河低阻储层含油分布主控因素开展研究,实现了辫状河低阻大井距下的储层构型精细描述。研究表明,该区辫状河低阻储层呈差异化含油分布模式,具有沉积微相控制物性、物性决定含油性的规律,其高渗透率心滩坝是油气富集区和高产甜点区。利用此研究成果在心滩坝甜点区先后部署实施7口水平井,均取得较好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