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167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在通常描写地球流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组中考虑了另一个Coriolis参数f′=2Ωcosφ的情况下,首先对中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地球流体中的惯性振荡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把该惯性振荡称为完全惯性振荡,其次对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波也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1)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振荡的周期要比不考虑厂的惯性振荡(即通常所说的惯性圆)周期小,完全惯性振荡轨迹为-惯性球,球半径与初始纬向速度成正比;(2)低纬度的完全惯性振荡周期通常远大于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振荡周期,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周期可以非常大,所以低纬度的完全惯性运动是长周期(或低频)的惯性振荡。(3)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波的传播速度比不考虑f′的惯性波快,而且是频散波。  相似文献   
912.
介绍了肥城矿区煤层开采情况,分析了煤层赋存现状,研究了8,9,10煤层采空区上方7煤层开采的可行性,对于提高资源枯竭矿井的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稳定矿区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3.
通过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结合地震正演数值模拟及波阻抗反演结果来预测新疆准东煤田大井矿区三井田B1煤层结构,定量解释了B1煤层一次分叉合并区范围,并准确预测了一次分叉合并区0.8~2m厚的夹矸的范围。经过钻孔验证,该方法精度高,为矿井开采及巷道布设提供了准确的地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14.
钟中  王天驹  胡轶佳 《气象科学》2020,40(5):639-648
以2019年6月为例,采用统计和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位置较6月气候平均状态偏南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虽然2019年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总体偏南,但其经向位置异常存在纬向差异,在150°E以西区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平均位置偏南,而在150°~160°E区域内,脊线位置反而偏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变化与其附近异常涡度的经向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019年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出现异常的原因在于其附近出现的异常扰动引起的异常涡度,而由于异常涡度分布存在纬向差异,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经向位置异常也出现了纬向差异。经过尺度分析简化的全型涡度方程的诊断发现,异常非绝热加热在导致2019年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总体偏南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动力因子则对150°E以东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向北偏移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915.
文章应用地洼成矿理论和构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某地区F1等成矿断裂带的构造地球化学特点和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铀不断累增富集成矿的作用过程。在形成泥盆系富铀地层的基础上,经历了后期构造—岩浆活化作用的改造,形成预富矿化场—动力改造热液成矿,形成构造热液型铀矿化—表生淋积,形成叠生富矿段,使之发展成为具有层控、岩控、构控和时控等特点的多因复成型铀矿床,从而为本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16.
在 1∶2 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 1∶5万TM卫片遥感解译基础上 ,通过建立泉水点水量与富水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 ,对全区按一定网格计算地下水量 ,编制地下水等值线图。经与钻探抽水试验对比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17.
The research area is situ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arim basin, which includes Awati depression and Bachu uplifted block. It underwent three times processes of compression in a large scale and a near term extension since Cambrian. The first compression occurred during Middle Cambrian to Devonian, which formed fault band folds in NW axial direction. They were "under-water uplift" and distributed all over the research area. The second compression occurred in Late Permian and formed fault band folds and a few fault propagation folds in NS axial direction. They are developed near Tumuxiuke fault belt and the northern research area. The western anticline is bigger than the eastern one in extent and size. The third compression occurred during Palaeogene to Quaternary and formed tumuxiuke fault belt and fault propagation folds in NW direction. They are distributed over the south part of the research area. Tumuxiuke fault belt is a big scale dextral reversed strike-slip fault belt; it transformed or destroyed the fold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area. A short-term extension occurred during Early Permian. Tarim Basin is in the rift forming stage of craton, and there exist widespread basic vol- canic rocks, basic intrusive bodies and dikes.  相似文献   
918.
近年来山东省第四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取得了新进展,更新世中—晚期形成的厚层黄土堆积,分别划为羊栏河组和大站组;全新世早期发育有古湖沼沉积,划为黑土湖组。在探讨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归属、穿时现象及第四纪地质发展史等方面,也获得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19.
综合利用地层对比法和沉积速率法估算了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剥蚀厚度,用全盆地34条二维区域地震测线资料,估算了西山窑组剥蚀厚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利用单井的地质分层和精细年代格架数据,估算了西山窑组的单井剥蚀厚度。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剥蚀厚度的估算结果相近,绝对误差最大不超过50 m,相对误差在20%以内。估算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西山窑组剥蚀厚度为100~400 m,且自北东向南西,剥蚀厚度逐渐增大,在南部剥蚀厚度可大于400 m。  相似文献   
920.
按照自然出露情况,丹凤岩群东段可以划分为商南─丹凤段和商镇─高桥段。研究证明,商南─丹凤段中侵入岩的出露面积大于变质地层。变质地层的变质级达角闪岩相;原岩主要是陆源碎屑岩和泥灰岩,有少量的灰岩和基性火山岩。而商镇—高桥段全部由侵入岩组成。这两段的侵入岩构成了完整的正序岩浆演化序列,包括了钙碱性系列中从基性端元到酸性端元的几乎全部岩石类型,明显地具有活动陆缘型岩石组合。商镇—高桥段的塑性变形明显地弱于商南—丹凤段。在后一段的郭家沟剖面,辉长质变晶超糜棱岩带宽度达几百米,变形强度达深层次的辉石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