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63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在调查隧道K64 +664~ K64+ 674段涌水塌方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结构和地层岩性分析其成因.相应地,建立综合工作程序,采用”超前双排长管棚+小导管+注浆+三台阶法施工+瓦斯监测”的综合方案.对灾害进行处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2.
研究岩体生长过程的传热学制约及其引起的岩浆熔融效应能为我们认知地壳演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从年代学和测量技术两个方面综述岩体(或者岩浆房)逐渐长大的证据,然后运用Heat-3D程序简单模拟了Mount Stuart和Tenpeak岩体逐渐长大过程的传热学制约,结合年代学证据证明Mount Stuart岩体是逐渐长大的,并且每期次岩浆之间有很长的时间间隔,而Tenpeak岩体的长大可能是岩浆连续不断侵入或者各期次岩浆的短时间间隔所致。岩体逐渐长大过程引起的岩浆熔融效应是很明显的,模拟实验表明,岩浆多期次侵入地壳时生成的酸性熔体量更接近于地质观察事实。  相似文献   
123.
测水煤系是湖南分布较广、储量丰富的含煤地层之一。对于结构简单,灰份较低的煤层,可以通过异常明显的自然伽马低异常与伽马伽马高异常加以判别。但在结构复杂、挤压破坏强烈、薄煤分层、夹矸与顶底围岩炭化程度高、煤与围岩及夹矸物性差异小等情况下,仅靠自然伽马与伽马伽马等常规测井方法难以满足测井质量验收标准。以浆江勘探区3909孔、3503孔及金竹山矿区7403孔为例,利用伽马伽马短源距、三侧向、声速及密度等测井方法,结合常规自然伽马与伽马伽马测井,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结构煤层的定性、定厚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4.
为了研究舟山海域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台风浪特征,在高分辨数值模拟中采用了利用海图资料处理复杂岛屿地形分布的方法,利用WAVEWATCHⅢ和SWAN模式相嵌套模拟了影响该海域的西北行路径的典型台风浪过程.分析表明,舟山海域的东南部、东北部、西北部、内部海域受台风的影响各不相同,台风浪特征分布与海域的岛屿分布、水深分布等因素密...  相似文献   
125.
油洞断裂带中辉绿岩脉的全岩Ar-Ar年龄为110.6 ± 2.0Ma,属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辉绿岩具有较高的SiO2(平均为50.65%)、Al2O3(平均为15.10%)、CaO(平均为10.48%)、MgO(平均为7.80%)含量和较低的TiO2(平均为1.13%)、FeOt(平均为9.90%)、Na2O(平均为2.28%)、K2O (平均为0.90%)、P2O5(平均为0.11%)含量。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Rb、Th、Ba、K的富集明显,而Nb、Ta、Zr 、Hf、P、Ti显示亏损。稀土元素总量低,轻稀土相对富集,分布模式略呈右倾型,Eu亏损弱(δEu平均为0.92)。辉绿岩的上述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相似于活动大陆边缘钙碱性玄武岩,反映原始岩浆来源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流体对上覆地幔楔交代改造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区。  相似文献   
126.
The Parnell Quartz Monzonite in the Pilbara Block of Western Australia is a Proterozoic (1731 ± 14 Ma) pluton characterized by high modal K‐feldspar and a greater abundance of hornblende relative to biotite, as is typical of Phanerozoic monzonitic rocks in eastern Australia. The only geochemical features reflecting its setting in an Archaean terrain are high Na2O, Ni and Cr. The pluton is zoned, with an increase in K‐feldspar, quartz and biotite and a decrease in plagioclase and hornblende from margin to core. Chemically, this zoning is reflected by systematic variation of CaO, K2O, Na2O, Sr and Rb, but ferromagnesian elements have irregular trends, implying preferential extraction of feldspars relative to mafic minerals during differentiation of the magma. The unusual geochemical trends are explained by a model involving ‘in situ’ feldspar fractionation of a K‐rich residual liquid from a mafic crystalline mush.

A parent magma similar to the average rock composition of the pluton is deduced because high ferromagnesian trace element abundances preclude extensive fractionation of mafic minerals.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constraints suggest that the ultimate source was chemically similar to a shoshonitic basaltic andesite, that must have been emplaced beneath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Pilbara Block in the Early Proterozoic. Subsequent partial melting of this postulated underplated source at ~ 1700 Ma to produce the Parnell Quartz Monzonite was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tectonism in the Gregory Range Complex.  相似文献   
127.
郑硕  付碧宏 《岩石学报》2013,29(8):2936-2948
花岗岩类的遥感岩性提取与识别研究一直是遥感岩石学领域的热点之一.位于中国新疆北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有许多花岗岩体产出,其岩性信息对于西准噶尔的地质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花岗岩体岩石样品及光谱库中相关矿物的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VNIR-SWIR)与热红外(TIR)的光谱测试与特性分析,采用ASTER SWIR-TIR比值13/12(R),4/6(G),(12×12)/(11×13) (B)假彩色合成技术识别与提取出研究区碱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四种花岗岩类,证明ASTER SWIR-TIR多光谱数据,尤其是TIR数据,对花岗岩类岩性识别的能力.此外,根据遥感影像中岩性、构造特征的解译与区域内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斑岩岩体比较,推断出位于克拉玛依Ⅱ号岩体以及Ⅰ号与Ⅲ号岩体交汇部位东侧的部分区域仍可能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对两广交界地区发育的壶垌片麻状复式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的分析研究。该复式岩体主要由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组成,获得片麻状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443.1±2.0Ma。其中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和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总体具有较低硅(SiO2=62.92%~67.54%)、较低碱(K2O+Na2O=3.98%~5.17%)、准铝质(A/CNK=0.83~0.93)的化学组成特征,属于中钾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ACG);而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1.55%~72.78%)、高碱(K2O+Na2O=6.65%~7.57%)、准铝-弱过铝质(A/CNK=0.92~1.05)的化学组成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岩石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U、Ba、Rb和Th)和轻稀土元素,而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并具有较高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0.71268~0.71482)和较低的εNd(t)值(-9.4~-2.6),反映其具有俯冲消减作用形成的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壶垌片麻状复式岩体很可能是在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之间的洋壳岩石圈向南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引发软流圈地幔上涌,其所带来的热能诱发了岩石圈地幔和上覆云开地块的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源母岩浆,再经历不同程度分离结晶作用,从而形成了本区大陆边缘弧型岩浆岩。因此,壶垌片麻状复式岩体是云开地块北缘早古生代洋陆俯冲-碰撞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129.
提要:旌德花岗质杂岩体位于安徽南部,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研究得到岩体中锆石U-Pb年龄为(141.0±1.0) Ma,认为该年龄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岩体全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出中偏酸性 (SiO2=66.01%~70.87%),富Al (Al2O3=14.91%~16.24%),富碱 (alk = 6.64%~8.01%),K2O/Na2O变化范围在0.78~1.04,镁、铁含量较低,MgO:0.68%~1.06%,TFe2O3 (2.0%~3.34%),以及低磷 (P2O5 =0.10%~0.14%)的特点;微量元素主要富集Sr (189×10-6~452×10-6),贫Nb、Ta、P、Ti、Y、Yb,高Sr/Y比值 (23~66)和 (La/Yb)N (13~58),Eu有轻微的负异常到弱的正异常 (δEu=0.81~1.18)。旌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相似。ISr=0.7096~0.7101, εNd(t)=-6.28~-7.32,εHf(t)值变化于-6.5~-1.1,两阶段模式年龄 tDM2=1.4~1.5 Ga。较年轻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较高的εNd(t)值和εHf(t)值,以及岩体中发育有岩浆混合成因的暗色包体,指示源区可能有地幔物质的贡献。幔源岩浆底侵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旌德岩体。  相似文献   
130.
乌兰德勒岩体为一个由两次岩浆侵入形成的大型复式岩体,主要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两种岩石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40 ± 2 Ma 和161 ± 1 Ma。黑云母正长花岗岩显示高分异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类岩石与成矿关系密切。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表现为低Sr 高Yb 的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资料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A 型花岗岩,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为伸展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