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7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536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1937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国桢  方梅 《岩矿测试》1996,15(4):299-310
评述了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用于氯、溴、碘、硫、硒、碲、铬、氮、磷、砷、钒、碳、锡、铅、铁和汞16种元素的不同形态分析的进展。这些形态包括不同价态、有机态、无机态、阳离子和阴离子态等。由于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都具有分离和检测两种功能结合的特点,因此它们是用于元素形态分析的有效和方便的方法。引用1980~1994年文献92篇  相似文献   
72.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介绍了用自行编制的适用于群桩地基基础应力、变形分析的三维非线性程序对一种有代表性的群桩进行分析的情况。讨论了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制和应力、变形分布特点,并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就不同的荷载水平、桩长、桩上置换率、土层分布、桩身变形模量等诸因素对地基沉降、桩端应力、桩的承载率的影响和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3.
岩浆活动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国内外众多含油气盆地中岩浆活动对油气生储盖及圈闭等条件的影响,探讨了岩浆活动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关系。岩浆活动伴随的高热流可以提高盆地古地温,加速烃源岩演化,亦将使与岩浆岩毗邻的烃源岩达到高成熟或过成熟;岩浆岩及其围岩蚀变带可成为良好的特殊储层;岩浆活动还可形成一些特殊类型的圈闭。另一方面,若岩浆活动时间与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时间不匹配,将对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起较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4.
Two Red Clay profiles near Xi’an and Xifeng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magnetostratigraphic and palaeoclimatic recor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eolian dust accumulation and the related East Asia palaeomonsoon system had begun by 6.5 Ma, and it is deduced that the Tibetan Plateau had reached a significant elevation at that time. The late Tertiary palaeoclimatic history of the Red Clay as reflected by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reconstruc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6.5–2.5 Ma. Stepwise increase in susceptibility of aeolian dust accumulation appears to have a close correlation to the uplift process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remarkable increase of aeolian dust accumulation at 3.2 Ma appears to b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ice volume on the East Asia monsoon. Palaeomonsoon variation during the late Tertiary as recorded in the Red Clay sequences from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can be regarded as the product of a number of interacting factors, such as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olar radiation, global ice volume, etc.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the Foundation of Xi’an Laboratory of Loess and Quaternary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相似文献   
75.
鹤岗盆地晚侏罗世石头河子组沉积环境及幕式聚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鹤岗盆地是一中-新生代内陆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是一套非海相含煤地层,充填于盆地底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五个亚段和26个含煤旋回。底部第一亚段沉积期以冲积扇、辫状河环境为主;第二亚段以河流环境为主;第三亚段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环境为主;第四亚段演化为河流环境;第五亚段则以河流、冲积扇环境为主。垂向上五个亚段对应于盆地的填平补齐-扩张-稳定沉降-差异沉降-收缩五个演化阶段。富煤带位于同沉积中心的侧翼,一般含砂率60%~70%的区域含煤性最好。含煤旋回受控于盆地周期性地快-慢沉降,聚煤作用发育于每期幕式沉降的缓慢稳定沉降阶段。厚-特厚煤层都与湖泊三角洲冲积平原大面积沼泽化有关。  相似文献   
76.
塔中地区主要受塔中Ⅰ号、Ⅱ号及Ⅲ号三条大断层控制 ,形成巨型复式背斜 ,隆起高部位地层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背斜之上 ,断裂和局部构造发育。可划分出两个主要成藏期 :第Ⅰ成藏期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成熟生烃运移期 ,生排烃高峰为志留纪 ;第Ⅱ成藏期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成熟生烃运聚。第Ⅰ成藏期形成的油藏有两个特征 :在塔中Ⅰ号断裂带、北部斜坡带油气注入奥陶系及志留系圈闭中 ,形成原生油气藏 ;构造高部位 (如中央断垒带 )的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运动中遭受破坏。第Ⅱ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可分为两类 :对早期油藏的再次充注 ;聚集形成新油藏。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有断裂和不整合面 ,油气的分布也主要受断裂和不整合面所控制。塔中Ⅰ号构造带和北部斜坡带是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7.
The absolute amounts and relative distributions of neutral nitrogen compounds in the Tabei oilfield (e. G. Blocks Ln1-Ln1 1) showed remarkable migration fraction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Ordovician reservoirs (O) to oil legs TⅢ and T Ⅰ of Triassic reservoirs in blocks LN1-LN11, the concentrations of [a] [c] decreased from 1. 59μg/g, 0.49μg/g to 0.17 μg/g (oil). The ratios of various alkylcarbazole isomers, such as 1,8-dimethylcarbazole/nitrogenpartially shielded isomers and 1,8-dimethylcarbazole/nitrogen-exposed isomers, were adopted as the indicators of petroleum migration. The ratios increased from 0.13, 0.20 to 0.67 and from going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of the Tabei oilfield, the absolute concentrations of neutral nitrogen compounds decreased drastically, and the nitrogen-shielded isomers were enriched relative to nitrogen-exposed isomers and nitrogen-partially shielded isomers. Crude oils in the Tabei oilfield migrated laterally from the Jilake structure to the Sangtamu fault uplift and Lunnan fault uplift, and crude oils in the same fault uplift migrated and remigrated vertically from Ordovician reservoirs, to oil legs TⅢ to TⅠ of Triassic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78.
本文是一篇综述,讨论在熔融铝硅酸盐和铝酸盐中Al的两性行为。这是7台金学和岩石学中一个至今尚无可靠结论的问题。作者认为:每个四配位的Ala都含一个配位键,例如Al—O(^Ca Si)或Al—O(^Ca Al)。相应的非桥氧Onb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三价氧离子。碱性Alb能否出现取决于该体系的酸碱平衡。构筑硅酸盐的键合结构模型时,作者建议用5种Si-O四面体(Qn)作为微结构单元。即,用它们的相对量和微观化学位描述其宏观物性(如组元活度)。为了沟通铝硅酸盐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物性,仍可用5种Qn作为微结构单元。其中所含Ala的影响用各种Qn微观化学位的相应变化来反映。对于铝酸盐,建议用Ala-O四面体(Tn)作为微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79.
文章对采自贵州从低海拔的东部到高海拔的西部且大致平行的石灰岩和砂岩两地带均生长的3种C4草本植物,即巴茅(Miscanthusfloridulus)、白茅(Imperatacylindrica)和类芦(Neyraudiareynaudiana),以及相对应的土壤表层样品,进行了营养元素和C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营养元素含量随着海拔的不同而出现的变化趋势,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协变作用,尤其是Ca和N之间的相互协变作用对植物的N含量、C/N比值和δ13C值的影响,以了解植物的C/N比值(指示植物残留物质量的一种标志)与土壤有机C积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N含量和δ13C值具有随海拔的上升而显著增大趋势,而植物的C/N比值在砂岩地区虽有减小的趋势,在石灰岩地带则没有。对所研究的C4草本植物来说,在土壤pH值为5.8的中性条件下显示出Ca的最大吸收,因此,Ca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协变模式在两种土壤类型中表现出相反的倾向,并存在土壤交换性Ca的边界浓度:当土壤可交换性Ca的含量为2.24mg/g,相应土壤的pH值在5.8以下时,随着土壤可交换性Ca浓度的增大,植物的N含量上升,而植物的C/N比值会显著降低;当Ca在边界浓度以上时,随着土壤可交换性Ca浓度的增大,植物的N含量下降,而植物的C/N比值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植物残留物的N含量和C/N比值受Ca元素含量的相  相似文献   
80.
碎屑流沿坡面运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晓兵  王义华  王淑云  崔鹏 《岩土力学》2004,25(Z2):598-600
本文分析了碎屑流沿坡面下滑过程中的运动特性,重点考察了床面摩擦系数、土体内摩擦角和坡角对碎屑流堆积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