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366篇
海洋学   113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湖南仁里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仁里铌钽矿床位于燕山期幕阜山复式岩体西南缘,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伟晶岩脉产在花岗岩内部裂隙或灌入冷家溪群片岩中。矿区伟晶岩可分为微斜长石型、微斜长石钠长石型、钠长石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四个类型分带,且脉体呈NE-SW向分布。相对于北东部的伟晶岩,南西部的伟晶岩具有较高的分异度,铌钽矿化程度高,仁里矿区为幕阜山地区铌钽矿化浓集中心,是幕阜山地区铌钽等稀有金属主要产地。较大规模伟晶岩脉具有较完善的分带,铌钽矿化主要产在伟晶岩内部的中-粗粒白云母钠长石带和锂云母石英带。各伟晶岩脉总体上具有地表品位低,深部品位升高的特点,在标高411 m时,品位达到最高值(Ta_2O_5品位0.438%),说明仁里矿区深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文在总结仁里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周边及深部的找矿方向,建立了复式岩体"体中体"成矿模型。区域找矿需要重视浅部低品位伟晶岩脉的深部评价,按照"北找钽铌、南找锂"的原则开展外围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82.
上海复合极端风暴洪水淹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城市面临着台风、暴雨、高潮位和上游下泄洪水叠加的“四碰头”复合极端风暴洪水的严重威胁。构建了大气-海洋-陆地相耦合的一体化数值模拟系统,实现了上海市“风”“暴”“潮”“洪”多灾种复合情景的极端洪涝淹没模拟,并验证了耦合方法的有效性,为复合风暴洪水的一体化模拟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数值模拟方法。在9711台风影响下,模拟了1998年堤防升级改造后淹没面积(水深>0.2m)比改造前减少了62%,表明沿海沿江堤防设施建设在上海市防台防汛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复合极端风暴洪水的有效模拟可为财产保险和未来市政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基于陆上油田密井网的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经过数十年积累,理论基础及表征方法已比较成熟,然而,将其应用于海上油田稀疏井网条件时,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笔者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基于海上油田开发地质研究方法,形成了井震结合、以"复合砂体"为核心的海上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理论与表征方法,其特点在于运用三维原型建模、地震构型相预测及地震驱动确定性建模等技术,重点表征影响海上油田开发的五、六、七级构型单元(复合河道带、单一河道带、复合点坝),针对开发阶段的小层细分对比及不连续渗流屏障刻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应用这套理论及方法开展精细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依然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发挥地震资料作用并探索人工智能的地震解释新途径。  相似文献   
84.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6月期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发展了一套自动的气相色谱系统和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此系统性能稳定,重复性好,对美国大气研究中心附近的大气进行了采样分析.作者简单介绍了此自动系统以及采样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5.
86.
The current study provides long-term catch-rate, biological and feeding data for smooth hammerhead sharks, Sphyrna zygaena, caught in South Africa’s KwaZulu-Natal bather protection programme. In total, 2 512 S. zygaena were caught in net installations between 1978 and 2014, and 72 S. zygaena were caught on drumlines between 2007 and 2014.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log-linear year trend in the net catch rate over time (slope = 0.0054, t = 1.808, p = 0.07). Howe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emporal increase in mean size of the captured sharks (slope = 0.0012, t = 3.502, p < 0.001). A quasi-Poisson generalised additive mixed model showed that increasing latitude, winter months, colder sea temperatures and the deployment of drumlines all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atch rate of sharks in nets. The size frequency of the catch was unimodal, with significantly more females caught in the nets and more males on the drumlines. The majority (93.1%) of all sharks caught were immature and measured between 80 and 120 cm precaudal length. Teleosts and cephalopods dominated the sharks’ diet in terms of all dietary indices. The prey species consumed indicate that immature S. zygaena are feeding primarily within the pelagic zone of shallow coastal habitats.  相似文献   
87.
依据2000—2015年浙江省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渔获量的数据,以及影响渔获量的因素(管理类因素、环境类因素和营养关系类因素等共11个因子),使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对各类因素对三疣梭子蟹渔获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赤潮面积、捕捞努力量和放流数量对三疣梭子蟹渔获量影响显著(P0.01)。3个因子的累积解释比率达98.3%,其中,赤潮的解释比率最大,达到47.2%,捕捞努力量的解释比率为37.8%,放流数量的解释比率为13.3%。三疣梭子蟹渔获量随着赤潮面积增加有所减少,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加大有迅速增加的趋势,与放流尾数呈现正相关趋势。三疣梭子蟹渔获量的波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后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找到可能影响三疣梭子蟹渔获量的其他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8.
香港经常受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对该地区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研究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按照气象和天文台警告信号,热带气旋分为不同的强度等级。建立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Poisson-Weibull复合分布模型,相应获得持续时间重现值的求解公式,分别用于不同热带气旋分类下持续时间多年一遇重现值的计算中。基于1987-2016年袭港热带气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Poisson-Weibull分布适用于不同的持续时间分类样本;强的热带气旋经常会伴随较长的持续时间,这将会对该地区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这可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为探究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并为长蛇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2016年秋季在山东南部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长蛇鲻的分布特征,研究长蛇鲻成体、幼体的分布差异,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其分布与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蛇鲻成体与幼体的分布存在差异,成体分布范围广,幼体主要分布在30 m等深线及以浅水域。GAM模型的结果表明,饵料生物、底层水温、水深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长蛇鲻相对资源量分布的主要因子。成体、幼体的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差异极显著(P<0.01)。长蛇鲻成体的相对资源量随饵料生物和底层水温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幼体呈现一致上升趋势;成体和幼体的相对资源量随水深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幼体相对资源量随底层盐度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盐度对成体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山东南部近海是长蛇鲻的重要栖息地,水温和盐度是成体和幼体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0.
This study aims to illustrate how remotely sensed oceanic variables and fishing operations data can be used to predict suitable habitat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e used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SSHa),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CC),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and fishing depth as predictor variables. Fishery data of Indian squid (Loligo spp.) and catfish (Tachysurus spp.) for study period (1998–2004) were segregated randomly to create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Catch was normalized into Catch per unit Effort (kg h?1).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ling was performed on training data and then tested on validation data. Suitable ranges of SST, CC, SSHa and PAR for different species distributions were derived and integrated to predict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Results indicated good match between predicted and actual catch. Monthly probability maps of predicted habitat areas coincide with high catch of the particular month for the study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