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1901篇
  国内免费   48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3272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GFC-120型钻机为自走式动力头回转反循环钻机,用于降水井和护坡桩基础孔以及小型水井的施工。介绍了其性能特点、主要技术参数、结构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92.
张公正 《探矿工程》2005,32(2):40-42
旋挖钻进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优质的钻进方法近年来广泛地被用于公路、铁路及大型水电站基础工程施工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探讨了在卵砾石、漂石等复杂地层以及坚硬基岩中进行旋挖钻进所用钻头的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3.
王世玉  薛军 《探矿工程》2005,32(6):41-43
因液压步履移位最方便,辅助时间短,换向灵活,移位对孔准确,大型岩土钻掘设备施工的群孔现场实现近距离的自行迁移多采用液压步履机构。详细叙述了双向移动和单向移动加转向步履机构的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94.
采用小动力无加压旋挖钻机在粒径较大的卵砾石地层和泥页岩地层中进行1500 mm以上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施工,由于钻机动力小且不能加压,用常规嵌岩短螺旋钻头钻进出现进尺慢或不进尺现象。通过对河南西峡县宛西制药责任有限公司新厂房桩孔施工过程中出现此种现象的分析和处理,提出了嵌岩短螺旋钻头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5.
夏建国  乌效鸣  胡郁乐 《探矿工程》2005,32(9):46-48,51
利用特殊植物纤维KWS作为泥浆处理剂的新型充气钻井液,不仅具有常规充气钻井液低密度、排粉能力强、节约用水等优点,还可以不受钠、钙离子的影响,提高钻井泡沫稳定性和钻井液抗盐能力。通过采用此种新型充气钻井液,利用其低密度特性、特殊泥饼、泡沫的群体封堵作用和泡沫的疏水屏蔽作用,成功解决了裂隙地层的漏失问题,恢复了钻探生产。在我国西部干旱缺水漏失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钻探施工中,利用膨胀材料充填、堵漏的新工艺,其具有经济、高效、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
李德红 《探矿工程》2005,32(8):50-54
通过对近年来鄂北工区所施工井的钻井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优选出了适合于各区块、各井段的钻头型号和钻井参数,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使鄂北工区的钻井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加速了鄂北气田的建设。  相似文献   
98.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dynamical model to analyze the long‐term response of a percussive drilling system. This departs from existing approaches that usually consider a single activation and bit/rock interaction cycl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performance. The proposed model integrates the axial dynamics of an elastic piston and an elastic drill bit, a motion‐dependent pressure law to drive the piston, and a generalized bit/rock interaction law representative of the dynamic indentation taking place at the bit/rock interface. It applies to down‐the‐hole percussive drilling as well as top‐hole, with minor modifications. The model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 angular motion or the hole cleaning, however. The model is first formulated mathematically; then, a finite‐dimensional approximation is proposed for computations. Numerical analyses of the model response, for a low‐size down‐the‐hole percussive system, follow. The period‐1 stationary response for the reference configuration is studied in detail, and parametric analyses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n the rate of penetration of the bit/rock interaction parameters, the feed force, and the percussive activation parameters are conducted. These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multiscale nature of the process is well captured by the model and recover expected trends for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ameters. They also suggest tha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penetration rate can be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percussive frequency.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
正20141864 Deng Mengchun(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CAGS,Chengdu 611734,China);Huang Shenghui Rock Sample Collection and Division Technologies for Air Reverse Circulation Sampling Drilling(Exploration Engineering,ISSN1672-7428,CN11-5063/TD,40(7),2013,p.73-76,80,16 illus.,5 refs.)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叠生型铁矿床成矿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保丰  张阔 《矿床地质》2016,35(2):213-224
叠生成矿作用主要是指早期成矿作用被晚期成矿作用叠加、复合和改造。晚期成矿作用的性质常与早期成矿作用不同,也就是说,在早先己有矿床(或矿体、矿源层)的基础上,叠加复合了晚期成矿作用,即成矿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产出上有重叠、并对早先形成的矿床进行复杂的复合、叠加和改造,使成矿作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并可形成大矿、富矿。铁矿床中叠生成矿作用广泛发育。按矿床或矿体产出和形成的地质特征,中国叠生型铁矿床可分为风化淋滤型、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3个亚类。风化淋滤型铁矿床在中国分布有限,规模不大,工业利用价值不大,因而中国的叠生型铁矿床主要是指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两个亚类。热液叠加改造型主要是指早期的铁矿床(或矿体、矿源层)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使早期的较贫铁矿床(或矿体、矿源层)成为较富铁矿床(或矿体),这是中国BIF型铁矿床中最重要的富铁矿类型,以鞍本地区弓长岭二矿区为典型代表。弓长岭二矿区铁矿,早期在新太古代形成条带状磁铁石英岩(2528 Ma,贫矿石),后期在古元古代,含矿热液交代改造贫铁矿形成富铁矿(1840 Ma)。热液叠加复合型主要是指后期脉型铁(或稀土元素等)矿床叠加在早期(沉积或其他成因)铁等矿床上而形成的矿床,如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和黔西菱铁矿矿床。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的形成与火成碳酸岩有关,在中元古代(1.3 Ga)左右,区内火成碳酸岩的侵位,在早期主要形成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的铁-铌-稀土元素矿,晚期叠加了加里东期稀土-铌矿化热液脉。古陆边缘构造带或陆内活化带是形成叠生型铁矿床的有利构造空间,较大的地球化学块体,为形成多期、多成因的矿床提供物质来源,叠生型铁矿床的形成明显受构造的控制。叠生成矿是复杂地质过程的一种具体表现。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的叠生型铁矿床的形成是因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决定的。叠生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处在初步阶段。加强对叠生成矿作用的研究,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机制、作用过程、控矿因素等,对发展矿床学研究,认识区域成矿特征和指导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