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9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460篇
测绘学   235篇
大气科学   288篇
地球物理   446篇
地质学   1282篇
海洋学   314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8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根据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青藏公路沿线格尔木、曲麻莱、治多3个县(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修订了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计算公式,重点分析了公路缓冲带的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变化和建设用地缓冲带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结论如下:①研究区建设用地增加迅速,林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增加,耕地大量减少,草地退化严重,其中曲麻菜县草地减少22.8%,未利用土地增加 43.96%;②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均增加;③与其它交通干线对沿线的 “轴向”影响不同,该段青藏公路以“点”型的辐射效应为标志,且仅仅影响建设用地周围的区域,格尔木市的影响范围是3 km,五道梁的影响范围是1km; ④K=(Ua+Ub-2Uc)Ua-1T-1×100%,可准确地反映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92.
未来中国的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食物保障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陈百明 《地理研究》2002,21(3):294-304
首先预测了包括耕地资源和非耕地资源在内的农业资源的未来食物生产能力 ;然后以不同的营养供给量为标准 ,根据人口预测方案估算了未来三个时段的食物需求量 ;最后开展需求量与生产能力的平衡分析。在耕地资源生产的粮食数量与同期需求量的平衡分析中 ,2 0 10年以小康水平的食物结构作为需求标准 ,粮食生产能力略大于粮食需求量 ,2 0 30年和2 0 5 0年以较富裕和富裕水平的食物结构作为需求标准 ,粮食生产能力已小于粮食需求量。说明依靠有限的耕地资源难以满足中国从小康生活到富裕生活过程中的食物需求。以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数的供需平衡分析表明 ,未来三个时段农业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所提供的食物数量均高于同期需求量。因此必须挖掘非耕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 ,依靠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保障中国从小康生活到富裕生活过程中的食物需求。  相似文献   
993.
王圣云  林玉娟 《地理科学》2021,41(2):290-301
将水足迹与灰水足迹指标纳入农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Tobit面板模型对1990—2016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① 1990—2016年,中国农业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明显上升;中国高农业水足迹的区域重心北移,主要由长江流域转移至黄河下游地区。中国高灰水足迹地域范围明显扩大,整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②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明显降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华南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最高。东北区、西北及长城沿线区、青藏区和西南区的农业生态效率较低,这些区域是中国农业污染治理防控的重点区;③ 中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空间上越来越趋于集聚。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集聚格局较为稳定,呈空间依赖与路径锁定特征;④ 中国七大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演变的驱动因素存在异质性。提出中国提高农业生态效率要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为促进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毛乌素沙地藓、藻结皮生态功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结皮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不同类型生物结皮有机体组成和比例不同,生态功能差异巨大。针对毛乌素沙地发育稳定阶段的藓、藻结皮,通过野外调查监测及室内指标测算,深入分析了两类生物结皮对土壤含水量、风蚀量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尺度,并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定量比较了二者的生态功能差异。结果表明:(1)两类生物结皮下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呈现出先增大后波动下降的趋势,0—100 cm深度两类生物结皮下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在0—80 cm深度,藓结皮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藻结皮,在90—100 cm则相反;(2)相比裸地,藓结皮和藻结皮影响下土壤风蚀量分别降低了156.0%和136.6%,但二者未达到显著差异;(3)两类结皮影响下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藓结皮下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分别为藻结皮的3.3、3.5、2倍;(4)生物结皮生态功能综合得分藓结皮>藻结皮>裸地(1.60>-0.64>-9.78)。本研究证实了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类型生物结皮生态功能的差异及其在保持水土和营养物质循环方面贡献程度的优劣,突出了在生物结皮探索工作中关于其类型或组成精准细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5.
风沙灾害是威胁沙漠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因素,科学合理的防沙工程可减小风沙危害和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关于铁路防沙工程的评价方法还不多见。为了对防沙工程方案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在分析铁路防沙工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工程设计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利用提取的主影响因子建立铁路防沙工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指数标度法与区间标度法结合,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子的权重。方案评价时先确定单个评判对象对评语集的隶属程度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矩阵计算评价值来实现方案评价。以敦格铁路某段的防沙工程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适用于铁路防沙工程的方案评价,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黄河流域“五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建构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黄河流域1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建构了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维度构成的“五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组合权重法、加权TOPSIS法对各细分维度和综合发展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法对耦合协调性和空间集聚性给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五位一体”综合发展在黄河流域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高等、中高等地市多分布于流域东部的山东、河南大部及四川东南部,而流域西北众多地市则因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分布稀疏、经济基础较差等,综合发展为中等或较低水平。(2)细分维度上,黄河流域各地市间经济维度差距较大,生态维度差距较小。此外,五大细分维度呈现出较大的空间形态差异。(3)协调发展上,黄河流域多数地市“五位一体”耦合程度较低,维度间协调发展潜力较大。(4)空间集聚上,黄河流域各地市在五大细分维度上均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集聚程度为政治维度>文化维度>社会维度>生态维度>经济维度。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深入了解和探讨西藏沙化土地治理区的植物群落的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和稳定程度,根据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沙地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20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西藏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西藏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植物有34种,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桑(Morus alb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占优势地位。综合示范区固沙植被平均盖度为31.6%±13.1%;平均生长高度为41.2±19.9 cm;平均生长密度为4.6±4.7株·m-2。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H指数平均为0.99±0.54;物种多样性D指数平均为2.55±1.37;物种均匀度平均为1.76±0.75。  相似文献   
998.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广西边境民族地区2011—2017年的旅游扶贫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进行跨期动态分析,并运用ArcGIS10.0进行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各县(市、区)旅游扶贫综合效率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主要受纯技术效率影响;2)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整体旅游扶贫Malmquist指数总体处于逐步衰退的趋势,其中规模效率变化指数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次之;3)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分析,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空间集聚态势增强的趋势,聚集程度增加;4)旅游扶贫效率类型主要分为潜力型、发展型、成熟型和衰退型4种类型,少数县(市、区)旅游扶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9.
中南半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从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四个维度构建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南半岛及五个主要国家的综合风险及演变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南半岛整体综合风险属于中等偏高风险,其中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较高。②中南半岛综合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综合风险指数平均值由高至低依次为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③2012—2018年间,中南半岛五国综合风险整体较为平稳且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其中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波动较大。④关键风险因子及作用机制在不同国家存在较大分异。最后,提出了不同国别的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决策支持。该文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构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质量三维评价方法:利用三维隐式建模方法融合多源数据进行三维地质建模,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等方面构建三维评价模型,利用三维距离场分析、三维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三维评价因子进行分析、提取,最后基于确权和综合评价方法得到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质量三维综合评价结果。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评价结果的深度方向分辨率,相关成果可为城市地下空间精细规划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