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3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1280篇
测绘学   703篇
大气科学   561篇
地球物理   981篇
地质学   2874篇
海洋学   731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21篇
自然地理   75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密切结合勘探实际,以钻井、测井等地质资料为主要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对象,以多学科的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指导,结合盆地构造演化,通过对奥陶系不整合侵蚀面上下地层组合情况的深入分析,把印模法与残厚法结果有机结合,深入探讨了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的方法思路及其古地貌发育特征,探索了古地貌恢复的新方法--综合法,建立了解释和恢复古地貌单元属性的综合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奥陶系侵蚀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层组合可以分别被划分为上薄下薄、上厚下厚、上厚下薄、上薄下厚4种基本型式以及上次厚下次薄、上次薄下次薄、上次薄下次厚、上次厚下次厚等8种子模型;相应的古地貌解释包括了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盆地3个二级古地貌单元以及残丘、台地、残台、阶坪、沟谷、浅洼、深洼等11个三级古地貌单元。岩溶高地出现于研究区西南角,分布局限;岩溶斜坡占据了研究区的大部分,其主力地貌单元为斜坡台地与斜坡阶坪;岩溶盆地位于研究区东部,其主力地貌单元为盆地浅洼。  相似文献   
992.
以USLE方程为理论指导,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ArcGIS 进行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析。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因子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不同因子影响作用大小的情况下,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按标准将水土流失敏感性分为五级;并以河北太行山区为例进行研究,利用危险性指数表征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大小,分析研究区在不同地理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敏感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河北太行山区的水土流失敏感性危险性指数为3.97;空间上水土流失敏感性分等级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分布;中度敏感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大,为39.2%;整体水土流失敏感性中度偏重。  相似文献   
993.
合肥市郊低层大气的激光雷达探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袁松  辛雨  周军 《大气科学》2005,29(3):387-395
利用L300米散射激光雷达对合肥市郊大气边界层进行长期系统观测.分析讨论了大气边界层气溶胶消光系数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大气边界层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主要特征, 给出了激光雷达探测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统计特征及其与无线电气象探空仪探测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994.
依据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点,初步提出“特殊显著性地震事件”SPE的概念及其可能的识别方法.具有前兆指示意义的SPE可划分为三类,三类SPE分别表达了主震前中小地震与主震之间的时空位置关系.I类SPE距主震时、空距离均较近,在一定程度上与“直接前震”具有相似之处;II类SPE距主震时间较近、而空间距离可能较远,但与主震之间有一定的构造联系,具有时间上的“信号地震”的意义.Ⅲ类必须首先通过地震活动性方法对可能的SPE进行筛选,之后通过比较其与之前在同一位置发生的一系列中小地震的地震波参数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确认其短期预测意义.华东6次中强地震震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可能的SPE的单台波速比小于此前该区域长时期的均值、归一化尾波持续时间大于此前该区域长时期的均值以及振幅衰减系数与此前该区域长时期均值之差大于长时期均值的30%时,可进一步认定其短期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以三峡库区公路岩质岸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库水作用的影响效应分析,建立了岸坡稳定性评价的参数指标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应用影响因素综合评判方法,对实例岸坡进行了稳定性分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近年来发展迅速,地铁成为济南未来交通主要建设方向之一。作为泉城,岩溶是济南泉水补给、径流的重要通道,在济南地区普遍发育,但同时岩溶问题也是地铁施工的难点,因此,查明地铁线路下岩溶的发育程度至关重要。与南方岩溶的“大尺寸”相比,济南地区的岩溶尺寸要小得多,且多成蜂窝状、裂隙状,在空间上也无明显规律可循,这对物探工作的分辨率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次研究区域是地铁2号线任家庄站到腊山站沿刘长山路区间段。经初步探查,该区间段存在多处岩溶且线路地处闹区,车流量大,管线复杂。为了研究该区岩溶发育情况,该次采用电磁波CT技术对区内岩溶进行了探测,通过对区域内地质介质电磁波吸收系数差异的研究,结合钻探资料进行对比,推断出岩溶区吸收系数的取值区间;最后对推断的岩溶区进行钻探取样,验证了物探与钻探的吻合程度。该方法在岩溶勘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济南地铁设计及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黄山顶大气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特性观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光声黑碳仪(PASS)2008年5~7月在黄山光明顶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干燥的条件下(相对湿度小于60%)吸收散射系数日变化明显,总体上白天大,晚上小;相对湿度与吸收和散射系数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0,而风速与散射吸收系数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与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78;湿清除使大气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明显降低;与在平原地区的南京相比,黄山山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日变化趋势与南京相反,且数值比南京小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998.
内蒙古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综合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内蒙古沙尘暴监测站的沙尘暴器测资料,对2010年3月19~20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暴发生前,大气层结稳定并不利于对流的发展.但在700 hPa至500 hPa的强冷平流与850 hPa以下层次的平流差异有利于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大,强冷平流的作用使其中心以下层次形成热力不稳定层结,是沙尘暴发生的有利层结条件.当干对流风暴发生并形成沙尘暴天气时,不稳定能量释放,使该层大气趋于中性层结即混合层,混合层可能是其间的一个平衡态.对流层中低层冷平流的强度、位置和层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混合层的厚度和沙尘暴的强度.过程中混合层以下气层温度下降的比较快,加之沙尘暴顶层短波辐射有增温效果,在混合层顶(约500 hPa处)出现逆温盖.强冷空气活动是引发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天气的发生伴随着地面剧烈降温,相对湿度骤降,气压涌升,地面风速直接影响沙尘暴强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能更加精细的反映和描述沙尘暴强度的变化.粒子散射系数的变化趋势和PM10浓度的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沙尘暴阶段,散射系数基本在1000Mm-1以上,达到强沙尘暴强度阶段,散射系数基本在2000Mm-1以上.  相似文献   
999.
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石英砂表面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西北干旱化和风成记录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对亚洲内陆干旱化和亚洲冬季风开始时间的认识目前仍存在分歧。利用扫描电镜,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广大典型地区古近系中类似风成堆积的红色砂层石英砂微形态详细研究,发现这些红色砂层中绝大部分石英砂颗粒表面具有流水搬运和改造的磨光面与V型坑微形态特征组合,与现代塔克拉玛干沙漠、阿尔金山北缘洪积扇上的现代风沙沉积物石英砂颗粒表面的麻面与蝶形坑组合不同。粒度分析也显示这些沉积物的粒度曲线特征与风成黄土和现代沙丘粒度曲线有明显差别。结合沉积特征认为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期间不存在大范围的风沙沉积物,推断亚洲冬季风此时可能尚未激发,而该期的干旱环境可能是由行星风系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干旱炎热气候以及全球变冷事件造成。  相似文献   
1000.
1951-2006年黑龙江省积雪初终日期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1951-2006年积雪初终日期资料, 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积雪初终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黑龙江省多年平均有5.5个月的可积雪期, 积雪初日北早南晚, 南北相差1个月;终日南早北晚, 南北相差1.3个月. 积雪初日推后1.9 d·(10a)~(-1), 终日提早1.6 d·(10a)~(-1). 积雪初/终日期的退后/提前主要在较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