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275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351篇
地质学   901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用数字测高仪漂移测量研究电离层声重波扰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数字测高仪Digisonde中的漂移测量,常用来研究小尺度电离层扰动,如电离层小不均匀体的漂移。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利用漂移测量数据中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参量的最大熵动态功率谱,估算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水平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作为实例,研究了Millstone Hill测高仪站的漂移观测资料,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数字测高仪漂移测量数据中,可有效地提取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传播参量,在电离层动力过程的研究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2.
本文利用国土卫星影像就京津唐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进行了多学科综合应用和高层次专题制图的研究。在研究中,对影像的基本特性、质量和使用的技术指标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并按其精度、使用程度和效果等提出了评价。同时对国土卫星像片的几何配准,运用多项式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原理,进行了计算机和光学处理的对比研究。 本区资源与环境的遥感调查应用,主要是运用遥感地学原理,分析水文下垫面要素,划分水文环境类型,计算其产水量;分析非农业用地与总土地及其它用地的比例关系,探索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地域差异规律;农业低产地环境及其数量、质量特征的研究;综合调查森林资源,包括宜林地的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及宜林树种的生态与经济特性;以及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旅游圈及功能分区,矿产资源的赋存机制,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区内近一万年来的自然环境的演化规律及其与国土整治、规划和城镇建设的关系等进行了多元综合研究。同时编制了一套高层次专题图件,并量算了各种资源数据。  相似文献   
93.
俞惠隆 《矿物岩石》1990,10(1):28-34,T002,T004
凤梨山铅锌矿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地层的热接触变质晕内。闪锌矿为主要的矿石矿物。其成矿作用可分为沉积成岩同生成矿期(I)、渗流热水成矿溶液改造富集成矿期(Ⅱ)和热接触变质成矿期(Ⅲ)。本文根据闪锌矿的地质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及成矿作用的特点,对它进行了物理化和化学性质、矿物包裹体特征、硫与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并探讨了它的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94.
本文研究了头部冠状位CT可调角度扫描架的制做和应用。为了解决临床工作中头部冠状位CT扫描技术中存在的摆位困难,病人体位不舒适而移动所产生的定位不准确、图像不清晰、伪影等问题,着重介绍头部冠状位CT可调角度扫描架的固定作用和可调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
水压致裂煤层裂缝发育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同林 《地球科学》1994,19(4):537-545
本文对煤岩基本力学性质、煤层水压致裂缝形成条件、裂缝形态以及裂缝开裂角方位等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通过大量煤岩力学性质测试,证实了试验区目的层煤岩弹性模量低,泊松比较高,脆性大,易破碎,易压缩。文章还得出了目的层煤岩Mohr断裂准则二次抛物线型包络线,煤层水压致裂裂缝形式判断,裂缝开裂角方位的计算公式以及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96.
Three active earth-slide slopes of Tertiary mudstone were investigated: Slope 1 has an angle of 17 ?4°, Slope 2 of 12.9°, and Slope 3 of 11.6°. Infinite slop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instability of these three slopes can be well explained by using the residual strength parameters of earth-slide soils near the sliding surfac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highest ground water table. The residual angle of shearing resistance, ø'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slope angle because it differs greatly among slopes. Mineralogical studies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clay minerals included in the slope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llite and chlorite were found in Slope 1, and also in Slopes 2 and 3 together with interstratified illite/montmorillonite and montmorillonite. The degree of weathering is progressive in order of Slopes 1, 2 and 3. The alteration of clay minerals by weathering causes the reduction in ø'r -values, i.e., 19.4° in Slope 1 (steep, less weathered) and 12.1-9.2° in Slopes 2 and 3 (gentle, much more weathered).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degree of weathering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value of ø'r, which in turn determines the slope angle.  相似文献   
97.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contact metamorphism by an igneous dyke on parameters for kerogen maturation, such as elemental composition (H/C, O/C, N/C), 1H-NMR T1,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infrared spectra. Although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1H-NMR T1 of the kerogen changed only within 1.5 and 5.0 m from the dyke respectively, vitrinite reflectance of the kerogen was thermally affected beyond 10.0 m from the intru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vitrinite reflectance is the most sensitive of the parameters evaluated to assess thermal stress of kerogens.  相似文献   
98.
亚洲中东部岩石圈下层网络状塑性流动与应变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绳祖 《地质论评》2001,47(5):459-466
在板块边缘驱动力的挤压作用下,岩石圈下层(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塑性流动网络的共轭角随着变形的增大而由初始的直角变为钝角,因此,可根据共轭角的增量推测应变的大小,并给出该层的应变场,亚洲中东部所含3个塑性流动网络系统的研究表明,岩石圈下层的应变场控制或影响着上部地壳的构造变形和地形起伏,表现在应变“凸锋~”与地形凸峰之间的相互对应以及“稳定”块体的低应变效应和应变的波动传播,网络共轭角推测应变的方法为认识板内应变场和构造变形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
100.
桩筏基础由桩和筏组成一种联合基础,筏将大部分总荷载传递给桩,同时其本身也承担总荷载的一部分。因此,充分认识桩筏基础对上部荷载向地基土的传递特性是非常必要的。该文提出一个桩筏基础传递荷载的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桩的布置形式对地基接触压力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桩的受荷过程中的变化特性,并详细分析了桩与筏之间的荷载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