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624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357篇
地质学   1403篇
海洋学   26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122.
123.
伊通县放牛沟地区早古生代岩浆演化特征及其与矿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大成 《吉林地质》1990,9(2):49-56
伊通县放牛沟早古生代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其发展演化与放牛沟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关系极为密切。岩浆活动特点是先喷发后侵入,先期形成钙碱系列的火山—沉积岩系,后期为Ⅰ型中酸性岩浆侵入。该矿床既有火山沉积特征,又有后期岩浆热动力改造特点,其形成受控于岛弧构造环境、火山活动形成的矿源层、后期热动力改造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4.
The Main Zone of the Hidaka Metamorphic Belt is an uplifted crustal section of island-arc type. The crust was formed during early Tertiary time, as a result of collision between two arc–trench systems of Cretaceous age. The crustal metamorphic sequence is divided into four metamorphic zones (I–IV), in which zone IV is in the granulite facies.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Hidaka Belt, based on a revised P–T–t analysis of the metamorphic rocks, notably a newly found staurolite-bearing granulite, confirms a prograde isobaric heating path, after a supposed event of tectonic thickening of accretionary sedimentary and oceanic crustal rocks. During the peak metamorphic event (c. 53 Ma), the regional geothermal gradient attained 33–40° C km?1, and the highest P–T condition obtained from the lowest part of the granulite unit is 830° C, 7 kbar. In this part, XH2O of Gt–Opx–Cd gneiss is about 0.15 and that of Gt–Cd–Bt gneiss is 0.4. The P–T–XH2O condition of the granulite unit is well within a field where fluid-present partial melting of pelitic and greywacke metamorphic rocks takes place. This is in harmony with the restitic nature of the Gt–Opx–Cd gneiss in the lowest part of the granulite unit. The possibility that partial melting took place in the Main Zone is significant for the genesis of the peraluminous (S-type) granitic rocks within it. The S-type granitic rocks in this zone are Opx–Gt–Bt tonalite in the granulite zone, Gt–Cd–Bt tonalite in the amphibolite zone, and Cd–Bt–Mus tonalite in the Bt–Mus gneiss zone. The mineralogical and chemical nature of these strongly peraluminous tonalitic rocks permit them to be regarded as having been derived from S-type granitic magma generated by crustal anatexis of pelitic metamorphic rocks in deeper crust.  相似文献   
125.
皖南蛇绿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德隆  邓晋福 《地球科学》1991,16(2):143-152,T001
  相似文献   
126.
在内陆强震活动的起伏中,6级以上地震的大范围长时间缺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的研究者已将其作为将发生7级地震前的标志之一。作者系统地清理了1897—1988年8月间中国大陆及其邻区6级以上地震“缺震事件”的始末,较多的震例表明,限定“缺震事件”起止的地震具有中期预报意义。它们在地震构造上的原因可能是代表区域最活跃的破裂,突然处于阻碍、闭锁状态,其持续时间大于10个月,再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为解锁,并随即出现新的一轮大地震活动。故可以作为一种大地震中期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7.
黑河地区绿洲和戈壁小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3,他引:20  
左洪超  胡隐樵 《高原气象》1994,13(3):246-256
  相似文献   
128.
用二维非静力完全弹性的中-γ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移动性热岛的大气边界层特征。试验中,热岛移速取为4m·s^-1,热岛强度取△θg=60K和30K两种。△θg=60K时,在热岛后方出现了强烈的垂直运动并形成了水平尺度为3-5km的局地环流,最大上升速度100cm·s^-1,出现在低层300-400m高度;△θg=30K时,移动热岛的边界效应比前大为减弱,且不再出现闭合的局地环流。  相似文献   
129.
黑河实验(HEIFE)──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胡隐樵  高由禧 《气象学报》1994,52(3):285-296
综合介绍“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的概况。系统分析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它们是:(1)干旱地区地表面热量平衡的基本特征:干旱地区蒸发量很小,地表热量平衡中以感热为主.潜热可以忽略不计。(2)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参数化问题:干旱地区能量和物质湍流输送的参数化必须考虑层结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误差。(3)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现象──绿洲与沙漠环境的相互作用:绿洲的“冷岛效应”和临近绿洲沙漠或戈壁的“逆湿现象”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将加深我们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0.
本文基于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以及新生代玄武岩中上地幔包体的岩石学与地质压力计研究,结合地球物理测涤资料与高温高压下岩石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实验成果,提出了华北大陆三个地区(河北平原、太行-五台、鄂尔多斯)的地壳-上地幔岩石学结构,讨论了界面性质及其演化。在强调v_p、vb、σ结构与岩石学结构共同约束的基础上,有效地识别了不同地区硅铝质陆壳在物质组成上的差异和上地幔低速层或矿物相转变等特征。本文提出壳-幔岩石学结构及其演化,密切地与陆壳主要形成时期的太古-早元古构造岩浆事件相关,又与显生宙构造岩浆事件对它的改造程度有关,壳-幔岩石学结构是我们追索大陆的构造性质及其演化的一个重要记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