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47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1531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盆地钻井岩心的详细分析,在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盆地古-始新统路乐河组沉积划分为五种沉积相类型,并结合测井相、地震相的识别,对路乐河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板块运动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古近纪初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俯冲,使柴达木盆地在路乐河组沉积期处于板块挤压阶段,在中生代边缘断陷的基础上周边老山继续隆升,盆地开始下沉,该期成为湖盆的发生、发展时期。由于整个沉积区受到了不同物源供给量以及古气候、古地貌不同,路乐河组沉积期大部分地区主要以红色碎屑沉积为主,大面积发育河流相和洪积相;而由暗色岩系组成的湖泊沉积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附近,这一带是坳陷湖盆的形成区,相对沉降较快,在狮子沟和七个泉等地发育了深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982.
Data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part of an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physics of cross-shelf water mass exchange in the north-east of New Zealand and its effect on biological processes. Levels of dissolved dimethylsulfide (DMS) were quantified in relation to physical processes and phytoplankton biomass. Measurements were made at three main sites over the north-east continental shelf of New Zealand's North Island during a current-driven upwelling event in late spring 1996 (October) and an oceanic surface water intrusion event in summer 1997 (January). DMS concentrations in the euphotic zone ranged between 0.4 and 12.9 nmol dm−3. Integrated water column DMS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33 to 173 μmol m−2 in late spring during the higher biomass (15–62 Chl-a mg m−2) month of October, and from 25 to 38 μmol m−2 in summer during the generally lower biomass (16–42 Chl-a mg m−2) month of January. We observed high levels of DMS in the surface waters at an Inner Shelf site in association with a Noctiluca scintillans bloom which is likely to have enhanced lysis of DMSP-producing algal cells during phagotrophy. Integrated DMS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three-fold at a Mid Shelf site over a period of a week in conjunction with a doubling of algal biomass. A high correlation (r2=0.911, significant <0.001) of integrated DMS and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s for compiled data from all stations indicated that chlorophyll-a biomass may be a reasonable predictor of DMS in this region, even under highly variable hydrographic conditions. Integrated bacterial production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DMS production, indicating active bacterial consumption of DMS and/or its precursor.  相似文献   
983.
琼东南盆地陆坡体系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是发育于前古近系基底之上的裂陷盆地,自中新世以来进入裂后沉降期。10.5Ma以来,随着盆地演化进入加速沉降阶段,盆地水深迅速增大,陆坡体系开始发育。根据陆坡体系的外部形态及其内部沉积构成特征,在空间上自西向东可以将其划分为3段,盆地西部陆坡以快速进积的陆坡楔状体为主要特征;盆地中部陆坡以陡倾的陆坡角度,大量的陆坡峡谷、沟谷和大规模的沉积物重力流等陆坡沉积为特征;盆地东部陆坡以宽缓的陆坡形态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沉积物供给和断裂活动对陆坡体系的发育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时,陆坡发育时期所经历的沉积过程、古地貌形态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对陆坡体系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4.
<正>The Chang'an gold ore deposit in western Yunnan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Ailaoshan metallogenic belt.The ore bodies are preserved in fractured Ordovician sedimentary clastic rocks.The gold-bearing minerals occur dominantly in sulfide-quartz veins.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hang'an gold ore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epithermal gold mineralization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200℃and 280℃at a shallow crustal level.The mineralizing fluids have intermediate to low salinity(6%-18%) and low densities(0.72-1.27 g/cm~3).The ore minerals haveδ~(34)S in a range from -13‰to 3.57‰,concentrated from -2.06‰to 3.57‰with an average of 1.55‰.The ~(206)Pb/~(204)Pb,~(207)Pb/~(204)Pb and ~(208)Pb/~(204)Pb values are 18.9977-19.5748,15.7093-15.784,39.3814-40.2004 respectively.These isotope data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element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mixed crustal and mantle sources.The Chang'an gold ore deposit and Tongchang Cu-Mo deposi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in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ge of formation.They have similar sources of mineralizing elements and identical ore-forming metal elements,and show a close relationship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ditions of mineralization.The two deposits constitute an epithermal-porphyry -skarn type Cu-Mo-Au mineralization system in the Tongchang-Chang'an area,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enozoic high-K alkaline magmatism.  相似文献   
985.
华北陆块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陆块是由陆核→地块(体)→联合地块逐渐生长、增大、拼合形成的。根据大量的地质构造、地层岩石、同位素年代学、含矿特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华北陆块可划分为辽吉、燕辽、阴山、晋冀、豫皖、阿拉善前寒武纪地块和鲁西、胶北前寒武纪地体,鄂尔多斯、华北中新生代盆地,共10个构造单元。华北陆块是多地块拼(缝)合形成。据现有的岩石记录,始太古代-中太古代主要是陆核生成阶段,不排除在早期有绿岩带形成;新太古代主要是花岗岩-绿岩带的生成阶段,花岗岩-绿岩带环绕地核周边形成地块,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的主要生长时期;古元古代是联合地块的形成阶段,多个地块(体)拼合形成联合地块;中元古代是稳定环境下的拉伸阶段,沿陆块南北两缘形成三大裂谷系(燕辽、狼山—渣尔泰、熊耳山—西阳河);新元古代-古生代陆块形成稳定环境的沉积盖层,除南北两缘外,内部很少有岩浆活动;中-新生代陆块大部分地区为活动大陆边缘的环境,出现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86.
洋脊俯冲及其在新疆阿尔泰地区存在的可能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洋脊俯冲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论述了与洋脊俯冲相关的各种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以及成矿特点。同时,系统总结了阿尔泰南缘已报道的可能与洋脊俯冲有关的证据,如埃达克岩和富铌玄武岩、玻安岩、苦橄岩、A型花岗岩、双峰式火山岩、阿拉斯加型杂岩、酸性岩墙群等特殊的岩石类型,以及可能与洋脊俯冲相关的变质变形作用,认为洋脊俯冲模式可以合理的解释阿尔泰南缘的这些岩石组合以及变质变形作用。此外,分析了晚古生代阿尔泰南缘洋脊俯冲的时空分布,阐述了洋脊俯冲对中亚造山带陆壳增生及成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7.
陆相含油气盆地中高勘探程度区油气精确勘探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凹选带"和"滚动勘探开发"等油气勘探方法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们都不是针对油气勘探的直接目标——油气藏进行勘探。在"主运移通道控烃理论"的指导下,在"定凹选带"和"滚动勘探开发"等油气勘探方法和认真研究陆相盆地复杂的油气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等的基础上,针对陆相盆地中高勘探程度区的油气勘探特点,笔者提出了油气精确勘探法。该方法是在定源的前提条件下,描述油气主运移通道的几何形态和空间分布状况,搞清油气运移的轨迹和圈闭的发育史,以类似"顺藤(主运移通道)摸瓜(油气藏)"的方式确定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场所,并优选目标——油气藏实施钻探。文中对油气精确勘探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油气精确勘探法的主要研究内容、工作流程和应有的成果图件。使用油气精确勘探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油气勘探风险,最大幅度地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益。  相似文献   
988.
珠江口盆地陆架区岩石圈伸展模拟及裂后沉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中贤 《地质学报》2010,84(8):1135-1145
本文根据伸展盆地发育的挠曲悬臂梁模型,以二维正、反演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珠江口盆地陆架区1530测线北段的岩石圈伸展系数,分析了其裂后沉降规律。由正演模拟,发现盆地1530测线北段的裂陷由北向南逐渐发育,其陆架岩石圈的平均伸展系数为1.2和较大凹陷处的岩石圈理论伸展系数变化在1.08~1.24之间。整条剖面裂后沉降的实测值比理论值大2.5km左右,本文分析造成这一差值的最大可能是裂后异常沉降的存在。由前人成果可知,陆坡区也存在其他大的异常,对于陆架和陆坡区的异常,本文认为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南海陆缘之间都可能有关联,它们的产生可能是某种共同机制的结果。珠江口盆地陆架区的实测裂后沉降速率明显不同于逐渐减小的理论变化规律,而是存在两期(30~18.5Ma和18.5Ma至今)由快到慢的变化。在30~23.8Ma沉降速率集中在140~190m/Ma,之后23.8~18.5Ma减小至35~65m/Ma。18.5~16Ma的沉降速率迅速增大到300m/Ma,随后16Ma至今又减小至75~110m/Ma。其中18.5~16Ma的沉降速率最大,并与当时陆架坡折的形成和海平面的快速上升相对应,也与前人在陆坡区白云凹陷发现的17.5~15.5Ma裂后重大加速沉积的时间一致,因此本文推测珠江口盆地18.5~17.5Ma可能存在一重大构造事件,引起盆地从陆架到陆坡的裂后快速沉降的发生。但对于构造事件的成因、准确时间及其范围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9.
西秦岭大草滩群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草滩群a岩组中最年轻的一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4.9±4.8 Ma(MSWD=0.11),b岩组中最年轻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为385±5 Ma,c岩组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为375±6 Ma,这一结果将大草滩群的最大沉积时代有效地限定在405~375 Ma之间。结合生物化石组合资料,大草滩群的时代归属于晚泥盆世。根据岩石组合、沉积相、构造变形、形成时代和物源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表明,晚泥盆世大草滩群河湖相粗粒碎屑岩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是位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前拉张—裂陷盆地,作为北秦岭微陆(+岩浆弧)与华北大陆西南缘碰撞的沉积响应,是碰撞造山作用以后南部洋壳持续俯冲阶段同火山—岩浆活动的弧前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90.
新疆阿舍勒铜矿床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的英安-安山-玄武质火山岩组合属亚碱性拉斑玄武系列,为铝过饱和、低钾、富镁系列的火山岩,相对富集MgO和轻稀土元素,亏损Ti、Nb、P和Ta,具有弱铕负异常(δEu值为0.84~0.94)和Th/Ta高比值(5.53~12.58)等特点。英安-安山-玄武质火山岩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特征、大离子半径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的投点结果,显示它们具有同源区特点,均起源于富集地幔,属于玄武岩浆经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它们形成的大陆动力学背景为成熟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