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5篇
  免费   723篇
  国内免费   1155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389篇
地质学   3783篇
海洋学   252篇
天文学   143篇
综合类   293篇
自然地理   34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张飞 《地质与勘探》2017,53(6):1188-1196
蓄能式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钻具是在普通绳索取心钻具总成上端增加了发生和传递冲击载荷的结构,将冲击载荷通过绳索取心钻具外管传递至钻头。新疆达坂城黑沟-达拉地布拉克铀矿工区裂隙、构造蚀变带和构造破碎带发育,地层破碎,使用普通绳索取心钻具钻进,岩心极易堵塞、回次进尺短、频繁打捞内管、钻进效率极低。使用蓄能式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钻具钻进,增加了回次进尺,提高了钻进效率。论文依据施工现场使用情况,介绍了蓄能式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统计、总结了应用情况,论述了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得出的应用结论。  相似文献   
852.
随着铀矿床尤其是砂岩型铀矿勘探和开发的迅速发展,砂岩型铀矿沉积学的概念应运而生。铀矿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铀的成矿作用、形成环境、含铀岩(层)系特征,以及沉积作用控制下铀的富集机理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综合了铀矿地质学、盆地分析等学科的内容,具有较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砂岩型铀矿沉积学是铀矿沉积学最典型的代表,它以盆地分析、砂岩型铀矿地质学为重要理论平台,结合沉积学技术方法,具体研究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质来源、成岩作用与铀的预富集、沉积物的结构构造与渗透性、沉积体系与含铀岩系分析、流体作用与后期改造、层序地层与铀的空间分布、铀富集因素与沉积和古气候环境,沉积作用因素与砂岩型铀矿预测,以及管理信息化的三维可视化建模等。以新疆伊犁盆地、吐哈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等地区代表性砂岩铀矿为实例,从铀矿聚集与沉积物形成—演化过程、沉积物特征及沉积体系分析与铀矿聚集、层序地层学与铀聚集作用等方面分析了铀矿沉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认识。同时对铀矿沉积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砂岩铀矿“大规模成矿作用”和铀的“超常富集”关键地质环境、含铀岩系沉积与铀的空间分布、多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将是铀矿沉积学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由于铀矿沉积学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其涉及沉积学学科的方方面面,因此有理由相信,铀矿沉积学未来可能作为沉积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将得到更好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853.
文龙  王文之  张健  罗冰 《岩石学报》2017,33(4):1285-1294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气藏储量规模大,储层分布面积广。在Folk(1959)碳酸盐岩分类方案与张荫本等(1996)对粘结岩分类方案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具体情况,提出新的划分方案。研究表明:(1)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可分为3个亚类,10个微类。该方案不同之处在于把凝块(石)云岩归位颗粒岩,同时根据藻的形态把藻云岩进一步细分;(2)沉积岩类的发育和分布受沉积层序的控制。海侵体系域(TST)沉积阶段,以泥-粉晶云岩、微生物岩等正化学岩沉积为主。高位体系域(HST)沉积阶段,以凝块云岩、砂屑云岩等异化颗粒岩沉积为主。纵向上,岩性具有从暗色泥晶云岩→藻云岩→颗粒云岩→浅色泥晶云岩演化的特征,即泻湖亚相→藻丘亚相→颗粒滩亚相→台坪亚相的规律;(3)凝块云岩、砂屑云岩等颗粒岩是主要的储集岩类;(4)灯影组碳酸盐岩不同岩类的发育和分布对储层的发育起到控制作用。对灯影组的油气勘探,除了对岩溶作用的研究之外,还需要重视沉积古地貌、岩相展布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有效的预测灯影组储层"甜点区"。  相似文献   
854.
内蒙古查干哈达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铀矿地质》2017,(6):329-333
查干哈达地区处在中蒙边境的中端巴音宝力格铀成矿带上,隶属于内蒙古地槽褶皱系艾勒格庙-锡林浩特中间地块西端。笔者通过对该区地层和岩体的含铀性、热液蚀变、构造等成矿条件及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区内今后的铀矿找矿方向,期望为找矿新突破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55.
长期以来,羌塘盆地烃源岩的研究一直限于中生代地层,而对其古生代地层生烃能力一直缺乏系统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择羌塘盆地石炭—二叠系8条剖面的暗色泥岩及碳酸盐岩样品,对其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发现,石炭—二叠系可能烃源岩类型包括泥岩和碳酸盐岩两种,其分布总体上受沉积相的控制,碳酸盐岩烃源岩可能为局限台地相发育的泥晶灰岩,而泥质烃源岩主要为三角洲及斜坡相发育的暗色泥岩及凝灰质泥岩。石炭—二叠纪泥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生烃能力,大多达到烃源岩标准,尤其是刻莫石炭系剖面及贡日二叠系剖面,大多为中等—好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总体比较低,为非烃源岩。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泥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总体较高,除盆地东部刻莫石炭系剖面处在成熟阶段外,大都处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非常有利于天然气的生成,具备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56.
沉积岩中的碎屑组分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可以反映物源信息,广泛应用于沉积源区的确定、构造背景的分析。通过对柴窝铺盆地及北缘地区侏罗纪至古近纪沉积地层的碎屑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盆地沉积岩的原岩来自上地壳,岩性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并混合进了部分安山质及基性岩石。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因其原岩是在大陆岛弧环境下形成的,所以部分构造背景显示为大陆岛弧。本次研究不仅可以为柴窝铺盆地及北天山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机制提供有力证据,并且对柴窝铺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7.
通过对锡林浩特东部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 Pb测年、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形成构造环境。花岗岩测年结果为:正长花岗岩(DS214)(1391±17) Ma,花岗岩(DS220)(1347±17) Ma,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碱、相对低铝的特征,A/CNK平均值106,为弱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明显亏损Nb、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高,为12290×10-6~36877×10-6,LREE/HREE值为571~1436,呈右倾模式,负Eu异常显著(010~050),表现为A型花岗岩特征。K2O-Na2O构造环境判别图表明样品为A型花岗岩,Y/Nb Ce/Nb图解显示花岗岩为A2型。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岩石圈伸展作用阶段,在壳源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幔源物质混染作用。花岗岩成因可能是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初期间古亚洲洋闭合引起的一系列板块碰撞作用(包括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使造山后期地壳逐渐增厚并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构造环境由挤压转变为伸展,同时受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8.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西沙德盖岩体位于哈达门沟钼矿田范围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岩性为正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SiO2质量分数为7408%~7595%)、富钾(K2O/Na2O值为120~339)、富碱(K2O+Na2O为703%~846%)、弱过铝质(Al2O3的质量分数为1122%~1306%,A/CNK的值为1002~1284),里特曼指数指示为钙碱性;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REE/HREE为1984~2783),Eu明显亏损(δEu为036~053);微量元素富集Rb、Th、U、Pb、Zr、Hf、Sm等,亏损Ba、Ta、P、Ti,高场强元素Nb、Sr含量偏低,具有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特征。利用LA ICP MS对西沙德盖岩体进行定年,22个锆石206Pb/ 238 U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231±08) Ma,指示该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根据成矿年龄与成岩年龄的对比,成岩与成矿作用均发生于中三叠世末,成矿年龄略小于成岩年龄,属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已有年龄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区内在印支期曾发生过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859.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Qinling Orogen, China, is one of several 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phide(VHMS) deposits with industrial value and is also a typical example of mineralization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and metallogenesis during the Caledonian orogeny. We conducted systematic lead-sulphur isotope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the Tongyu deposit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s and tectonic settings. Twenty-six sulphide samples yielded clustered δ~(34)S_(CDT) values of 1.13‰-3.36‰, average 2.22‰, and show a tower-type distribution,implying that the sulphur of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mainly originated from a mantle source. The Pb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phides(~(206)Pb/~(204)Pb = 17.59225-18.56354, average 18.32020; ~(207)Pb/~(204)Pb =15.51770-15.69381, average 15.66217; ~(208)Pb/~(204)Pb= 37.99969-39.06953, average 38.52722) are close to the values of the volcanic host rocks(~(206)Pb/~(204)Pb= 18.10678-18.26293, average 18.21158; ~(207)Pb/~(204)Pb =15.63196-15.68188, average 15.65345; ~(208)Pb/~(204)Pb= 38.43676-38.56360, average 38.49171), thus consistent with the Pb in ores and volcanic host rocks having been derived from a common source that was island-arc Pb related to oceanic crust subduction.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aeo-Qinling oceanic crust triggered dehydration of the slab, which generated a large amount of high-oxygen-fugacity aqueous hydrothermal fluid. The fluid rose into the mantle wedge, activated and extracted metallogenic material and promote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wedge. The magma and ore-forming fluid welled up and precipitated, finally forming the Tongyu VHMS copper deposit.  相似文献   
860.
查册桥金矿是近年来在江南过渡带发现的一个金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与矿化有关的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中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获得蚀变岩金矿石绢云母坪年龄156.9±1.6 Ma,等时线年龄152±28 Ma和矿化强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绢云母坪年龄142.1±1.3 Ma,等时线年龄137±13 Ma。程檀矿段与牛头高家矿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0℃左右,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热液以岩浆热液为主。结合本区及邻近矿区相关研究成果,本区金矿主要为浅成、低温型,成矿物质和热液具有多来源特征,原生金矿以微细粒浸染型为主,具类卡林型金矿矿化特征,其年龄值分别对应于燕山期不同阶段构造活动和成岩成矿作用时代,其成矿过程经历了中侏罗世韧-脆性挤压构造变形和蚀变、矿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与岩体侵入相关的金多金属矿化,以及早白垩世中、晚期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