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中国西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评价。从时序上看,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趋势,经历了由低水平耦合和低度协调到颉颃和低度协调再到颉颃和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从空间格局上看,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渐趋明显。总体上,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人口-土地城镇化尚不能实现良性耦合和良好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2.
盖美  秦冰  郑秀霞 《地理研究》2021,40(9):2572-2590
绿色发展与动能转换之间联系密切,研究根据二者内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相对发展度模型、空间自相关、重心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中国3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2008—2018年两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 绿色发展和动能转换综合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空间异质性显著,东部沿海地区水平最高。② 各省绿色发展与动能转换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逐步形成东部沿海地区为轴带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川”字阶梯型发展格局。③ 绿色发展与动能转换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位于“低-低”类型区域的省份最多,高值和低值区域趋于两极集聚分布。④ 2008—2018年耦合协调度的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迁移,耦合协调度呈向西南方向分散的态势。东、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与动能转换耦合协调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呈西南方向迁移的分散态势,中部地区呈西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西部地区呈东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  相似文献   
183.
东北地区创新资源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焦敬娟  王姣娥  刘志高 《地理科学》2016,36(9):1338-1348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象限图法,以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从空间和行业2个视角,探讨东北地区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的集聚性和协同性。通过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等城市市辖区,但在市辖区内部集聚区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协调性在四大城市市辖区及其周边县区呈严重偏离特征,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而医药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空间协同性较好;从行业分析,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集聚了东北地区55%的发明专利,而43.3%的工业总产值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5大行业,导致各行业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性相对较低,且仅非金属制造业的协同性高于所有行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4.
Bursa的3参数模型与7参数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Bursa模型,7参数模型相对于3参数模型更严密,但存在局部区域内参数不稳定且难于确保参数在控制点外围区域的转换精度。本文利用仿真试验检验3参数模型与7参数模型的精度、稳定性与所用公共点的控制范围的关系,得出了模型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85.
Using counties as the basic analysis unit,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farmland function (FF) from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The method combining entropy weighting and multi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ighting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and the FF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county. Subsequently,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farmland function evolution (FFE)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upl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ub-functions were explored based on a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At the same tim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FFE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using a spatial econometric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he following major conclusions were drawn: (1) The farmland economic function generally exhibited a declining trend during 1990–2010, and it is essential to point out that it was stronger in underdeveloped and agriculture-dominated counties, while it continuously weakened in developed areas. Farmland social function decreased in 60.29% of the counties, whereas some counties, which were mostly located in north of Zhengzhou and west of Dezhou and Cangzhou, Yantai, and Weihai, clearly increased. A dramatic decline in farmland ecological function occurred around Beijing, Tianjin, and Jinan. Area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Henan Province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Shandong Province saw an increase in ecological function. (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sub-functions, and the decoupling phenomenon highlighted this. The changes in social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lagged behind economic function in developed areas, but these were highly coupled in some underdeveloped areas. (3) FFE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HHHP) is resulted from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regional basic conditions and external driving factors. Furthermore, the transitions of population and industry under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volution intensity and direction of farmland sub-systems, including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the ecolog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mentioned above,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should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engine dri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HHHP. Taking differ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FFE into account, differentiated and diversified farmland use and management plans should be implemented from more developed urban areas to underdevelope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86.
中国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新越  伍烨轩 《地理科学》2018,38(7):1139-1147
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发展关系密切,以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国内旅游消费和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协整检验、TOPSIS评价法和协调度模型测度中国东部地区2000~2014年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的综合水平和协调程度,并进行动态时空演化分析,最后根据K-Means聚类算法划分出4种发展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的协调程度不断提高,但地区差异明显;国内旅游消费与城镇化存在4种协调类型,即优良协调型(北京、天津)、城镇化滞后型(江苏、浙江、广东)、国内旅游消费滞后型(上海)、双滞后型(河北、山东、福建和海南),并针对不同类型省市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7.
地理国情与复杂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地理国情复杂系统的意义在于合理表达"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综合复杂关系。针对我国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工作所面临的研究内容不统一、范围不一致、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和协调度分析方法,分别从概念、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探讨并设计了相应的解决途径。通过对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概念以及三者间的关系分析,明确和界定了地理国情的统计内容和分析范围,具体化了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目标;对比分析了地理国情与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协调度分析与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目标一致性,提出了地理国情复杂系统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量描述;复杂系统理论为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协调度为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地理国情复杂系统的测度方法和决策分析方案。通过地理国情复杂系统协调度从宏观上分析总体趋势,结合各子系统间协调度和单系统协调度从微观上确定修复方向,并制定具体改进策略,从而实现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宏观目标。  相似文献   
188.
湖南省地市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评价分析,明确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14个地市(州)进行了发展层次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重视经济发展效率, 坚持"点-轴系统"开发模式,优化地域空间开发结构, 加快长株潭发展级产业一体化发展步伐等,为促进全省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9.
城市交通与房地产开发的关联与协调——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翎 《热带地理》2003,23(4):354-358
分析广州市房地产开发与交通发展的特征和城市交通与房地产开发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房地产开发对交通的诱导作用和交通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交通与房地产业开发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0.
石敏俊  孙艺文  王琛  张卓颖 《地理研究》2022,41(12):3143-3163
京津冀协同发展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缓解区域差异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本文基于城市间投入产出表,构建京津冀产业链空间网络,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前城市间功能协同存在的问题,据此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设计对改善城市间功能协同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前,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着有分工、缺协同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产业链中游部门相对薄弱;②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强度和辐射范围不足;③ 产业链空间网络不均衡,空间融合程度低。产业链空间网络分析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针对京津冀城市间功能协同的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向与对策,但在补强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制造环节、增强首都圈增长极作用和强化石家庄南部支点作用等方面,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