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45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黔西二叠纪玄武岩及岩浆来源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景春  尹观 《矿物岩石》1992,12(3):41-45
本文以织金熊家场剖面为例进行岩石学及岩浆来源分析研究。岩性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区内玄武岩为碱性—钙碱性拉斑玄武岩。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研究资料表明,本区玄武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地壳和地幔二元组分相混合的体系。通过锶同位素组成的计算,显示了原始岩浆中的幔源和壳源二元组分的混合比例为5.4:1。  相似文献   
92.
南岭科学钻探一孔(SP-NLSD-1)位于南岭成矿带与武夷山成矿带的交汇部位——赣南银坑矿田,该钻孔总进尺2967.83 m,钻遇了流纹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辉长闪长玢岩等4种岩浆岩。各岩浆岩矿物组成简单,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及副矿物磷灰石、榍石等,岩石多发生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白云母化等蚀变。钾长石均以正长石为主。花岗闪长斑岩中的斜长石以中长石为主,少数为钠长石、更长石、拉长石;花岗斑岩中的斜长石以钠长石为主,少数为更长石。黑云母为富镁黑云母和镁铁黑云母。白云母均由黑云母蚀变而来,花岗闪长斑岩中的白云母具有低的AlVI、Fe/(Fe+Mg)值,花岗斑岩中的白云母具有高的AlVI、Fe/(Fe+Mg)值。磷灰石普遍含F、Cl,且F含量显著高于Cl含量。石榴石属钙铝榴石。绿泥石主要为蠕绿泥石(铁绿泥石)-密绿泥石。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指示花岗闪长斑岩为壳幔混源花岗岩,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根据锆石饱和温度计计算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辉长闪长玢岩的结晶温度分别为810~922℃、764~819℃、742~747℃,成岩后岩浆岩经历了中高温—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岩浆岩成岩时代、岩石学和岩相学所反映的岩浆演化过程、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显示,南岭科学钻探一孔中钻遇的花岗闪长斑岩与南岭地区成Cu(-Mo)-Pb-Zn-Au-Ag矿的花岗岩十分相似,应为钻孔中揭露的银金铅锌铜矿化以及牛形坝—柳木坑银金铅锌铜矿的成矿岩浆岩,而钨铋铀矿化与岩浆岩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
采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南、北松潘-甘孜块体及扬子板块的壳幔过渡带结构,得到3个不同构造块体的壳幔过渡带厚度和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南松潘-甘孜块体壳幔过渡带厚度为1.79~3.4 km,速度结构为高低速相间结构,该块体壳幔过渡带不断变厚,改变了原有的壳幔过渡带温压条件,且东南东北向都有剧烈的构造活动,产生高、低速相间的速度结构;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块体壳幔过渡带厚度为2.22~3.72 km,该块体受到持续挤压,壳幔过渡带逐渐变厚,逐渐改变壳幔过渡带温压条件,形成速度渐变结构;扬子块体壳幔过渡带厚度为0.86~1.58 km,扬子块体四川盆地有坚硬的岩石圈,壳幔过渡带没有遭受破坏,为完好的一级间断面,过渡带厚度较薄,结构为速度突变结构。  相似文献   
94.
中国航磁调查已基本覆盖全国,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开展了大面积1∶5万高精度航磁调查,为铁矿的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文章基于全国航磁编图(1∶100万)和大比例尺(≥1∶5万)航磁数据集,开展区域、矿集区、矿床3个不同尺度的研究,旨在总结4种主要类型铁矿在区域和局部磁场上的响应模式,指导找矿应用。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铁矿在区域磁场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位于条带状磁异常边部负背景场中的局部高磁异常,岩浆型铁矿主要位于线性磁异常带,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矽卡岩型)主要沿带状或等轴状磁异常边缘分布,火山岩型铁矿通常沿带状磁异常分布。不同的区域磁异常特征通常反映了特定的控矿要素,主要刻画了火山-沉积建造、基性-超基性杂岩、中酸性侵入岩、火山岩由浅部至深部的分布特征,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提供了大量深部信息。岩浆活动强烈的构造带,会导致地壳内基底隆起和较高的地温梯度,呈现出磁性基岩深度和居里面深度较浅的特征,有利于铁矿物的富集成矿。大比例尺航磁资料(≥1∶5万)大都能够直接反映矿体或含矿地质体的特征,磁异常都对应了铁矿体或矿化的中心,但矿体的规模、产状、埋深、品位等特征的变化都会造成磁异常幅值、形状、大小的变化,通过约束条件下2D和3D正反演计算获得深部矿体或含矿地质体的特征,对找矿勘查最具指导意义。概括来讲,中小比例尺航磁资料主要用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分析成矿控矿要素,达到区域成矿预测的目的。大比例尺航磁资料可用于隐伏矿体或含矿地质体预测,建立深部矿体或含矿地质体二维或三维模型,指导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95.
The Taishanmiao Au deposit i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ingshan–Zhenan ore field, in the South Qinling orogen. Based on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we propose that the Taishanmiao Au deposit is a magmatic-hydrothermal type of deposit. All samples have high SiO2, K2O + Na2O contents and differentiation index values, low CaO, MgO, P2O5, and TiO2 contents, are enriched in high field-strength elements, and depleted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 The stable isotope δ34S values of pyrite vary from 6.8%–7.8%, and the H-O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quartz from quartz-pyrite veins indicate the ore-forming fluid is a mixture of a small amount of magmatic-hydrothermal solution and groundwater. Lead isotope ratios of pyrite and silicalite can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were derived from a mixed source containing mantle and crustal materials. At the same time, the LA-ICP-MS U-Pb dating of monzogranite is 198.4 ± 4.2 Ma.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intracontinental extension in the late collisional orogeny and large-scale lithospheric thinning associated with mantle uplift may lead to large-scale mineralisation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96.
Rifted margins in the central South Atlantic portray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erms of preserved width and thickness, which relates to complex rift-related fault activiti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systematic and quantitative explanations for the causes of the variations that are observed along the paired rifts. To elucidate this issue, 2D viscous-plastic thermomechanical numerical models are applied to capture the behavior of deformation, in which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xtensional rate, crustal strength and thickness on crust-mantle coupling, and timing of transition from rifting to breakup. Our numer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crust-mantle decoupling accounts for crustal hyperextension, and that incorporating moderate-intensity rheology into lower crust may yield insights into the hyper-extended crust and asymmetric architecture observed in the central South Atlantic.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undulations in lithospheric basement cause asymmetric mantle upwelling. The lower crust of fold belts takes priority to be thermally weakened over craton and induces rift migration simultaneously. A new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failed rift is described, where the mechanical decoupling derived from thermally weakened lower crust gives access to dual rift migration. These results reinforce the interpretation on how crustal rheology shapes margins architectures and highlight the first-order effects of crust-mantle coupling.  相似文献   
97.
科学找矿是发现矿床和矿产勘查过程的总称, 在我国已探索了四十余年。它是应用当代有效的成矿学理论, 从各类资料和数据(地、物、化、遥)中提取信息, 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圈定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I—V级), 在成矿信息浓集区带或地段, 述明潜在矿床的地质条件, 判定矿床类型, 指明寻找未发现矿床的标志, 部署矿产勘查后进而发现了矿床, 公认它是矿产勘查学科各环节有机联系的系统流程。科学找矿引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的现代化。我国已通过矿产区划构建了科学找矿内容的基本格架, 在“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矿产勘查跨世纪工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又称“三五八”行动纲要)的实践中进行探索。获取的找矿成果证明, 科学找矿要以矿床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理论和成矿信息为指导; 矿产远景区划、地质资料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成矿信息、编制矿产预测和矿床勘探系列图件是手段; 研究典型矿床, 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圈定矿产预测远景区和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是发现矿床的科学支撑; 矿产勘查有效机制将科学找矿各个环节的内容实现有机联接, 组成获取找矿和矿床勘探成果的基本段, 概括为“三项理论”、“二个系统”、“二项技术”, 直至今日, 探索工作已获得很好的找矿效果。在未来的“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年)”实施过程中, 用科学找矿的思路构建矿产勘查新格局。  相似文献   
98.
东北非地区主要包括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该地区金、银、铜、锌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床类型为VMS(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自发现Ariab、Bisha等大型VMS矿床以来,各国矿业公司在东北非地区开展勘探和开发,并新发现大量矿床,铜、金等矿产资源量不断增加.通过对区域内各国VMS矿床的勘查、研究进展进行...  相似文献   
99.
陕西省略阳县杨家坝多金属矿区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陕西省略阳县杨家坝多金属矿区为例,通过对该矿区岩(矿)石和各类脉体的岩相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示踪发现,多金属中重晶石的形成及硅化、碳酸盐化、滑石化、纤闪石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和透闪石岩的含氟浅闪石及隐晶硅质玻璃和微晶硅质,这表明与成矿蚀变有关的热液流体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地壳流体的富硅、钛、铁、碱质和挥发份,并具备熔体性质的成矿流体。各类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明显富集LREE,在Ce、Eu、Yb异常的组合上也各具特征。LREE富集是地幔流体作用的显著特征之一;矿石和脉体的负Ce、正Eu和负Yb异常以及流体包裹体中H2O-C6H6成分,是高温还原地幔流体的重要标志;正Ce和负Eu异常的出现,以及Ce、Eu、Yb异常的减弱和消失则是壳幔混染叠加改造的显示。综合研究表明:矿区成矿过程可能统一受制于秦岭地区碰撞造山背景下具高温还原性质的地幔流体作用,且由此引发壳幔强烈混染的叠加改造作用在成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东胜铀矿床孙家梁和沙沙圪台地段控矿因素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铀成矿作用及铀矿体的产出特点分析,认为东胜铀矿床孙家梁和沙沙圪台地段铀成矿过程明显受铀储层的古层间氧化作用、后期改造及还原保矿作用的控制。研究表明,由于不同地段的控制因素存在差异,造成铀矿化特点不一致。因此,掌握不同地段的控矿因素,有助于判断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产出位置,对扩大东胜铀矿床规模、预测富铀矿体产出部位以及区域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