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雾化雨入渗对溪洛渡水垫塘区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编制了考虑非饱和带基质吸力和暂态附加水荷载等作用的岩坡稳定分析程序ZSLP。根据雾化雨模型试验结果和岸坡护面措施可能发挥的功效,拟定了12种分析工况。在12种雾化雨入渗工况下,用ZSLP程序对溪洛渡水垫塘区岸坡进行了稳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雾化雨入渗能显著降低岸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系数的降幅对护面措施的功效比较敏感,应重视控制雾化雨的入渗。  相似文献   
22.
复合地基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提出了复合地基的设计原则,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变形计算、柔性垫层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复合地基技术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采用复合地基方案时,在基础和复合地基之间可设一层粒状材料垫层,以起“调整均化”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褥垫层对复合地基受力模式的影响,探讨了褥垫层在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改善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最后通过对某具体工程实例的分析,得出一些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4.
根据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和工作特性,分析复合地基柔性垫层设备的必要性及调节作用,并利用Vesic小孔扩张理论分析计算桩体向上刺入垫层量,从而确定垫层的设置厚度。  相似文献   
25.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共同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桩体、垫层、地基土的共同作用及其工作性状,进行了不同桩长、不同配比单桩载荷试验,不同桩长的单桩及四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不同面积置换率的9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通过专门的测试元件对复合地基中的地基土反力分布、桩侧摩阻力等进行测定。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复合地基破坏模式,探讨了桩体、垫层、地基土的相互作用特性。对地基土反力分布特征、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单桩及复合地基中桩侧摩阻力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6.
朱奎  徐日庆  郭印  周鹏飞 《岩土力学》2006,27(Z1):869-874
为了研究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和变形特性,在温州地区进行了6个大型不同试验参数条件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试验,并在静荷载试验中对刚性承压板下压力盒进行同步检测。根据检测成果较系统地分析了褥垫层的设置与否、褥垫层厚度及材料、刚性桩置换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某一工程桩基质量事故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经济合理有效地处理方案。该方案在充分利用原有桩基的同时,用人工级配的砂石料对原设计基底土进行换填,组合成刚性桩复合地基,有效地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使建筑物的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8.
刘晓娟  陈年来  田青 《中国沙漠》2014,34(1):191-196
选择海拔为3 762m(低海拔样地)和4 137m(高海拔样地)处囊种草(Thylacospermum caespitosum)群落作为研究样地,分别选取9个直径约50cm的囊种草丛,测定其下土壤的养分、水分和温度等指标,并以邻近无囊种草生长区域的土壤为对照,试图揭示囊种草对土壤微环境的修饰作用对海拔的响应。结果表明:囊种草的生长提高了其下土壤养分含量;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调节了土壤温度,在其冠层下维持了一个温度较为恒定的环境。随着海拔升高,环境条件的恶劣程度加大,环境压力增大,高海拔样地的土壤养分、水分和温度均低于低海拔样地,而囊种草对这些土壤环境条件的改善作用则随海拔的升高而加强。  相似文献   
29.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小沉降量。针对珠海地区的淤泥质土,进行了4种垫层厚度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现场静载荷试验,并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采用FLAC3D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将数值模拟得到的4种垫层厚度复合地基的沉降曲线与现场试验的沉降曲线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吻合。采用此模型计算了不同桩径和桩距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量,研究了桩径、桩距的改变对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的影响,并对改变桩径和桩距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0.
徐远杰  潘家军  刘祖德 《岩土力学》2009,30(10):3139-3144
基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通常混凝土面板堆石数值计算在模拟面板施工算法上的缺陷。提出了面板堆石坝竣工期上游坝坡修整力学问题,建立了一种适合平面问题和三维问题的统一坝坡修整算法,对任何采用接触模型模拟垫层料和混凝土面板受力特性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都具有普遍意义,并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实现了该算法。算例分析表明:该算法简洁和有效,能够保持良好的网格形态,使接触非线性计算收敛速度极大改善,并使蓄水状态下混凝土面板和坝体计算结果更趋于真实。同时,对考虑堆石料流变特性,研究施工阶段或蓄水后混凝土面板与垫层之间是否会发生“脱空”现象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