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290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31.
中新生代天山隆升及其南北盆地分异与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明确中生代以来天山隆升的时间顺序、隆升范围,及其与南北两侧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之间的关系,是天山两侧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与塔里木等盆地原型恢复研究的重要需求。通过分析天山南北主要盆地类型、沉积充填、古气候变化,物源属性、边缘相带迁移反映的物源区远近变化与古水流特征,以及大量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数据认为,中新生代天山主要存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中新世-第四纪的四期阶段隆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早侏罗世早期-第四纪的天山隆升范围及其南北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图,表明天山的四阶段隆升控制了北疆与南疆盆地由早、中侏罗世统一泛湖盆至晚侏罗-早白垩世盆地开始分异,再到新近纪以来彻底分割成独立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同时,明确了天山南北两侧各盆地储层、烃源岩及盖层的重要形成期与天山隆升的关系,对有效拓展油气勘探范围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2.
受损结构余度评估的半概率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一种结构系统余度的度量定义,基于结构系统机构化失效概念和相当可靠性指数。本文提出了对受损结构安全评做的半概率方法。所示算例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3.
赵如意  王登红 《矿床地质》2023,42(6):1305-1309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产出于后碰撞到非造山构造背景,同期多阶段复式岩体中,侧向侵位的晚阶段高分异花岗岩是有利的成矿母岩。南岭成矿带发育稀有金属矿化的花岗岩很多,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却较罕见。贵东岩体具备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的成矿条件,“界山”有利于矿体保存。笔者通过野外查证,在贵东岩体赣粤界山附近的龟尾山和牛牯石地段均发现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该花岗伟晶岩脉铍矿化强烈,脉体规模和矿物分带性特征表明其找矿潜力大,综合利用价值高。此发现不仅补充了南岭成矿带的稀有金属成矿类型,还表明二(白)云母花岗岩的小岩体周边也有可能发现花岗伟晶岩型铍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34.
利用2017年6—11月宁夏六盘山区收集的微雨雷达和微波辐射计等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六盘山区山脊和山谷对流云降水、层状云和浅积云降水过程中的云微物理特征及亮带,针对典型层状云降水事件山脊和山谷站的亮带及以下各层的雨滴谱分布特征,探索了亮带以上几层水凝物的分类。结果发现:六盘山区三类降水云山脊的反射率及反射率衰减程度均高于山谷,表明地形强迫使得山脊降水云的物理和动力过程较山谷更剧烈,层状云降水过程中山脊0℃等温线以上的反射率明显高于山谷,表明山脊在0℃等温线以上有更多水凝物。分析一次典型层状云降水过程发现:六盘山区降水液滴自亮带下落的过程中,碰并过程占主导;亮带以下各层DSD符合Gamma分布,山脊站Gamma分布的相关性比山谷站强且拟合优度更优;降水开始的前3 min,推测-4~0℃等温线之间的水凝物主要是霰,此后水凝物主要是雪颗粒和霰,而山谷在降水开始的前5 min,-4~0℃等温线层之间的水凝物主要是雪颗粒和较大的霰,此后水凝物主要是霰。  相似文献   
135.
亚洲中部山地梯级地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亚洲中部主要山系梯级地貌的空间分布与形成原因。指出普遍存在三个地貌梯级,除第三级系晚新生代褶皱抬升而成外,第二与最高级则是在古生代褶皱山体基础上,受其间长期活动的纵向大断裂控制,而在第三纪末到第四纪早期发生不等量新构造断块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6.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区自然资源贡献度排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青  姚寿福  张宇  周后珍 《山地学报》2004,22(3):292-297
通过建立资源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模式,系统论述山区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就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而言,传统意义上曾经在山区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矿产资源、耕地资源、衣食类及轻工业原料类生物资源,其地位和作用正在下降;而特色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正成为21世纪前期推动山区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表明,新时期山区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度(贡献度)排序如下生物资源(0.239)>旅游资源(0.204)>水资源(0.198)>土地资源(0.175)>矿产资源(0.095)>气候资源(0.089),这一排序结果亦可作为实施与确定中国山区资源开发优先次序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7.
张国英 《西北地质》2004,37(1):6-12
在南祁连清水沟一带,盐池湾组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为一套深灰绿色细碎屑浊积岩系夹深海泥岩。主要岩性有变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杂砂岩、细砂质长石石英粉砂岩、长石杂砂岩、绢云石英千枚岩等。岩石中粒序层理、交错层理不太发育,指示该组岩层层序是倒转的.即北老南新。该组发育不完整鲍玛层序,有3种类型.即ABCD型、韵律型和均一型。综合研究盐池湾组的宏观岩性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构造、浊流沉积岩石学特征、粒度曲线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指数等蕴藏在沉积岩中的各种地质信息,指示该组形成于次深海至深海相浊流沉积中端相和远端相区。浊积岩与深海泥岩以不同比例重复组合,构成复理石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138.
根据2002年夏季6~7月在乌鲁木齐南山山区的雷达观测资料,对回波的特征值以及回波的形态和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9.
Societies cope with their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help of objects and categories of objects. Objects are cognitive symbols enabling societies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incertainties and complexity of the real. This text begins by presenting processes of objectivation and of categorisation of geographical reality. Then, it analyses how far categorisation of objects influences the practi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rresponding reality. Coping with categoris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t thus circumscrib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anguage, cognition and action by which geographical entities are transformed. It illustrates this thesis with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modes of apprehension of the mountains in the West and the parallel transformation of their usage and the modes of planning applied to them.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40.
Iron-hydroxide-rich and plant litter-containing sediments from natural sites contaminated with uranium mine tailing leachate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ability to adsorb arsenic. The samples with high contents of iron hydroxides (Fetotal concentration, >300 g kg−1) exhibited remarkable fixation of arsenic (up to 40 g As kg−1). This value corresponded approximately to the supersaturation point for natural iron hydroxides under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value found for synthetic iron hydroxides.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R=0.8999)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iron and that of arsenic at low arsenic contents, indicating adsorption on strong binding sites. Although all the samples had noticeable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plant litter), calcium, and manganese, no obvious effect of these elements on arsenic fixation could be detected. The amount of iron hydroxides was found the only fixation-controlling parameter immediately below a leaching water sou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