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新疆博州地区降水量、降水日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61--2005年新疆博州4站逐日降水资料,用气候趋势系数及Monte Carlo检验、t检验研究了降水量与降水日的长期变化趋势与突变时间。结果表明:(1)博州地区年与冬季降水量均在1977年前后突变增加,夏季降水量均在1998年前后增加,大部分地区年与冬夏降水量的长期增加趋势达到0.05以上的显著性水平。(2)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增加造成的,其次是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日降水量≥0.1mm的日平均降水量强度的增加。(3)年与冬季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约在1975年前后突变增加,45a里增加了7~8d。(4)0.0mm的降水日除精河外,其余地区均在1975年前后突变减少,阿拉山口减少最多,约10.5d,其余减少3~5d。其中,秋、冬季大范围在1975年前后突变减少。(5)博河上游地区年与冬夏日平均降水强度均出现了显著的突增现象。(6)夏季日平均降水强度除精河外,其余也均在1998年前后有一次显著的突增。  相似文献   
82.
北京春季城市热岛特征及强热岛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北京地区地面气象观测台1990-2004年4月的气温资料,分析了近15a北京春季城市热岛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夜间城市热岛要强于白天。还分析了春季一个强热岛形成和减弱消失过程的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春季夜间特定条件下存在强热岛,强热岛中心在白家庄、天安门、公主坟连线的主城区;白天强热岛会减弱消失。强热岛在夜间形成的原因是日落后郊区地面大气降温速率和幅度远大于城区地面大气。白天有日照的晴夜北京城、郊地面风场很弱(≤1.0m/s),多个测站甚至出现静风,同时城区垂直方向上15m高度以下持续存在很弱(≤1.5m/s)的风场,城区320m高度以下大气持续存在强逆温,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春季强热岛的形成和维持。强热岛在白天减弱消失的原因是日出后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引起郊区地面大气升温速率和幅度大于城区地面大气,同时城区大气稳定度减弱、城区大气逆温消失、城郊地面风速增加。  相似文献   
83.
1960—2006年重庆高温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世刚  周浩  何军  唐家萍  盖长松 《气象》2009,35(9):68-76
利用重庆市1960-2006年35个地面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近47年来重庆市高温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有四个主要的高温多发区,分别在东北角的巫山、北部的万州、中部的涪陵和丰都一带以及西南角的万盛和綦江附近;较重高温、严重高温和特别严重高温的最大值分别为21d/a、14d/a和2d/a左右.重庆市高温日主要发生在7月和8月,其中8月的高温日数和高温强度都大于7月;近47年全市高温日数大体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大于40℃的高温日数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4.
四川地区云和空中水资源分布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维佳 《气象科技》2010,38(1):58-65
利用1971~2000年台站云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地区云和空中水资源的分布与演变。研究发现:四川地区平均总云量为7.2成,低云量4.7成,全年阴天日数193.5天,降水日数154.0天,小到中雨日147.1天;全年大气可降水量为181.7kg.m-2。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云量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低云量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大气可降水量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少。云和小到中雨日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夏季分布与全年分布显著不同。在高原上,总云和低云、降水日、小到中雨日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总云在平均状态附近波动略有减少,而低云、降水日、小到中雨日在平均状态附近波动略有增加;在盆地内,云和降水日的演变趋势相同,总云量、低云量、降水日、小到中雨日都在线性减少。30年来四川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线性变化则略有增多。  相似文献   
85.
1981~2010年北京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北京地区20个常规气象站198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对北京地区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981~2010年,北京地区极端降水百分位数(第90、95和99个百分位数)阈值表现出较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以第95个百分位数阈值计算的极端降水日数与降水阈值和降水量的分布有较大差异,极端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可达30%~37%,极端降水强度分布与极端降水阈值分布相似。近30年,北京地区多数站点的极端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呈下降趋势,极端降水量以上甸子、怀柔、平谷和观象台下降较为明显,可达到40 mm(10 a)–1以上,极端降水强度以顺义、海淀、观象台、大兴和上甸子等站下降较为显著,每10 a降水强度减小趋势可达4 mm d–1,极端降水日数变化分布与极端降水量变化分布类似,极端降水强度变化与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的分布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6.
天山天池近49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洪亮  马燕  薛福民 《气象科技》2010,38(2):209-213
基于天山天池气象站1959~2007年的逐日地面气候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功率谱分析、滑动t检验及距平标准差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天山天池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天山天池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多尺度振荡特征,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突变,降水未出现气候突变现象。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和天山山区"暖湿型"变化趋势一致,最低气温的升高对天山天池增温贡献最大,最显著增湿趋势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夏季降水量持平而雨日却减少,夏季极端强降水天气增加。  相似文献   
87.
To add to the growing mature research on the tropical 30-50 day oscillations from a new prospective, the current work bases on dynamic analysis of baroclinic quasi-geostrophic models to discuss dynamic mechanisms for th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CISK-Rossby waves, and to understand restraints and effects of different wave structures and thermodynamic forcing on the 30-50 day oscillations in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Some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the oscillation propagation have been explained and, in detail, with respect to its meridional propagation and vertical “baroclinic” structure. The work has come up with some new opinions and viewpoints. New opinions about the propagation and energy dispersion are to be proved by more observations and study.  相似文献   
88.
Ring laser rotation sensors are best known from inertial navigation, wherethey have many advantages over mechanical gyroscopes. They have recently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show potential as fully independent length-of-daysensors. We discuss some important aspects of current limitations in theirperformance. In particular we demonstrate a novel scheme for thestabilisation of a large ring laser against frequency pulling effectsinduced by backscatter.  相似文献   
89.
通过不同K指数的磁暴对辽宁省磁测点总强度通化值的影响,发现在8个地磁测点,不但干扰幅度不一洋,而且以沈阳台为基准点做的通化值不能完全消除外空场的干扰。磁静日通化值一般不超过1.6nT,而磁暴日通化值可达4.0nT左右。不论磁静日或磁暴日,标准偏差随通化台距离增加而增加,通过加权和五天磁静日方法可提高通化值的精度。  相似文献   
90.
用单台Z/H法研究陕西地区深部电导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兴信  鲁秀玲 《内陆地震》1994,8(4):333-338
利用陕西地磁台站的磁静日资料和单台Z/H磁测深法研究了陕西地区深部电导率状况。多年和多台的平均结果为:陕西地区电磁感应比例尺度Cr1约900km,高于磁场梯度法测定的华北地区结果,但接近单台Z/H法测定的兰州地区值;Cr2为500km,和华北地区的结果接近;Ci-T曲线高于华北地区值;内外场之比|Q1|、|Q2|、|Q3|约为0.4,和全球平均结果一致;σ*-h1曲线显示在250km附近有一高电导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