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7篇
  免费   844篇
  国内免费   945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486篇
地质学   2592篇
海洋学   39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深部作用过程--中生代火山岩探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作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历史。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深部过程表现为岩浆源区从逐渐上升到下降的过程。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早期为降温降压过程,表现为等温面逐渐升高,岩石圈伸展速度增大,岩浆源区变浅,盆地演化由断焰向坳陷转化。从早白垩世早期到晚白垩世,则为升温升压过程,等温面下降,岩石圈伸展速度变小,岩浆源区加深,盆地演化进入坳陷期。  相似文献   
72.
刘俊龙  范振铎 《地下水》2003,25(2):75-76,105
沧州市水资源短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已形成大面积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已达2m,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引调地表水,开发利用地下咸水,加强雨洪控制利用,逐步替代最后终止深层地下水的开采。从根本上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3.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兴建了许多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是高度大、重心高、基底压力大及基础埋深大等。而武汉地区的地质条件又比较复杂,就第四纪地层而言,从最新沉积的各类软土如人工填土、淤泥类土、软塑状粘性土等,到全新世(Q4)沉积的各类砂土与卵砾石,直至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老粘土均有分布。各类土层的厚度、深度及性质均变化较大。因此武汉地区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问题就显得复杂与多样,在众多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中,本文主要分析了比较突出的基础持力层与基础类型的确定,深基坑开挖中的边坡滑移、基坑涌水、流砂、突涌以及基坑防护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从中可以得出一些规律,对今后高层建筑的兴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4.
The intramontane basins of the Betic Cordilleras (SE Spain) formed subsequent to the main phase of orogenic deformation during the middle Miocene in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 to the Trans-Alboran Shear zone. Left lateral movements along a local branch (Carboneras fault zone, CF; strike NE–SW) of this zon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Nijar-Carboneras Basin. To the south of the fault, a major phase of strike-slip faulting is recorded during the late Tortonian. The expression of this event is the Brèche Rouge de Carboneras (BRC), which seals a deep denudational surface on top of dislocated fault blocks formed by volcanics of the Cabo de Gata complex and early Tortonian shallow marine calcarenite. The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is widely distributed unit in the Carboneras-Subbasin mirror the submarine topograph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ault zones. Along strike-slip fault zones, autoclastic breccias and neptunian dikes preferentially oriented NW–SE and NE–SW occur, which are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the near-surface expression of the faults. Red limestone forms the groundmass of the autoclastic breccia and infills of neptunian dikes, which exhibit multiple phases of opening of fissures, gravitational sedimentary infill, lithification, and renewed creation of cracks. Steep relief, probably along fault scarps, was mantled by epiclastic volcanic conglomerate with a red carbonate matrix. Well-lithified coarse skeletal limestone rich in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formed pavements along sediment starved rocky surfaces in deep water. Laterally, within topographic depressions, the pavement limestone grades into thick accumulations of skeletal rudstone composed of fragmented azooxanthellate corals and stylasterid hydrozoans, which were concentrated by powerful bottom currents and gravitiy flows. Within the shallow water zone of dip slope ramps, cross-bedded calcarenite and calcirudite formed. Based on textures, fabrics and biota, rocks of the BRC were grouped into nine genetic lithofacies which document cryptic, deep-aphotic and shallow-photic environments typical of a sediment starved extensional basin.  相似文献   
75.
分析了深厚表土层地面注浆加固过程中井壁的受力特点,介绍了金桥矿副井表土段地面注浆加固过程中井壁的应变观测结论,提出了深厚表土层井壁外注浆加固工程的井壁安全保证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76.
深层水泥土搅拌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介绍水泥与土之间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阐述了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土的原理[1]。结合室内试验及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层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技术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对于基坑设计及施工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黄壁庄水库副坝塌坑Ⅳ76+1槽段进行的安全监测设计及根据此设计进行的安全监测实施,根据取得的监测资料解决了一直未能确定的主要变形地层的问题,为水库的加固施工和后期的运行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深基坑复合喷锚支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工程实践表明,复合喷锚支护是一种有效的深基坑支护型式,它可用于土层条件差、安全性要求高、变形控制严格的基坑工程中。复合支护中锚杆为主要受力构件,竖向花管为辅助受力构件,可起到限制、减小土体变形的作用。由于竖向注浆花管的加入,花管及注浆体抗剪作用加强,使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得以大幅度提高。探讨了复合喷锚支护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建议将滑动区域分为加固土和原土两部分,将锚管注浆形成的注浆体等效为一层加固土,按喷锚支护模型计算复合喷锚支护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79.
松潘-甘孜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64,自引:7,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川西地区的奔子栏——唐克深地震测深剖面以NNE走向穿越松潘——甘孜造山带.根据人工地震记录分析得到的震相走时和相关的振幅信息,确定了该剖面二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剖面的地壳结构可分为5层,其中第1,2,3层为上地壳;第4,5层为下地壳.上地壳中部普遍存在低速异常带,但龙日坝以北,这一低速带与其上覆的低速基底合为一体.同时,沿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具有较强的横向变化.据此,可将剖面分为4段,即甘孜——理塘断裂以南、甘孜——理塘断裂至鲜水河断裂、鲜水河断裂至龙日坝断裂和龙日坝断裂以北. 这与区域构造划分基本一致. 地壳厚度沿测线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即从金沙江畔的62 km减小到黄河附近的52 km. 根据PmP震相分析,莫霍界面深度在鲜水河断裂两侧没有明显变化.全剖面的地壳平均速度较低,为6.30 km/s.奔子栏——唐克剖面揭示了该地区的造山带型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鲜水河断裂带位于剖面的中部,该地区的上地壳速度为正异常,而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存在负异常.笔者认为,这是一类有利于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0.
Thecrustalfluidevolutionandthecausesofearthquakes(Ⅲ)CHANG-FANGXU(徐常芳)InstituteofGeology,StateSeismologicalBureau,Beijing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