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60篇
  免费   3691篇
  国内免费   4556篇
测绘学   1284篇
大气科学   1109篇
地球物理   2514篇
地质学   13485篇
海洋学   1515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410篇
自然地理   2261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655篇
  2021年   872篇
  2020年   801篇
  2019年   1037篇
  2018年   729篇
  2017年   752篇
  2016年   834篇
  2015年   925篇
  2014年   1170篇
  2013年   1013篇
  2012年   1172篇
  2011年   1254篇
  2010年   1022篇
  2009年   1077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1073篇
  2006年   1114篇
  2005年   880篇
  2004年   795篇
  2003年   720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576篇
  2000年   486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384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59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北方地区秋季日本对虾室内高密度精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每年的8月以后直到翌年3月份都处于休闲状态的育苗场设施资源,笔者于1999年8月在河北黄骅进行日本对虾室内高密度精养的试验。在水温23-28℃、盐度28-32下,8月27日放苗,11月24日收成,养殖时间87d,单位水体产量平均为0.818kg/m^3,平均存活率为50.1%,旬生长率平均为0.75cm,成虾体长平均8cm,饵料系数为2.51,投入与产出比为2.5,平均单位水体创利63.83元/m^3,其结果说明本养殖模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利用率和效益高、实用性强的优点。本文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记述了南海晚第四纪沉积物中发现的两个新种[线形辐环藻(Actinocyclus lineatus Liu,Cheng et Lan sp.nov.)、星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aeus Cheng,Liu et Lan sp.nov.)]以及在我国首次记录的圆筛藻的7个种。  相似文献   
103.
The aim of the Japanese-French Kaiyo 87 cruise was the study of the spreading axis in the North Fiji Basin (SW Pacific). A Seabeam and geophysical survey allowed us to define the detailed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NS spreading axis between 16° and 22° 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left lateral motion of the North Fiji Fracture Zone. Between 21° S and 18°10′ S, the spreading axis trends NS. From 18°10 S to 16°40 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preading axis changes from NS to 015°. North of 16°40′ S the spreading axis trends 160°. These two 015° and 160° branches converge with the left lateral North Fiji fracture zone around 16°40′ S to define an RRFZ triple junction. Water sampling, dredging and photo TV deep towing give new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hydrothermal activity along the spreading axis. The discovery of hydrothermal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living communities confirms this activity.  相似文献   
104.
Circulations east of Taiwan and in East China Sea and east of Ryukyu Islands during early summer 1985YuanYaochu;Cho-tengLiu;P...  相似文献   
105.
福建晚更新世海侵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沿海在晚更新世大约距今90—80ka、70—60ka、44—39ka和34—20ka期间分别发生过4次海侵。最末一次海侵(距今34—20Ka)期间有过明显的海面下降波动,时间大约在距今28ka前后。  相似文献   
106.
张文静  沙文钰 《海洋预报》2001,18(Z1):17-24
1 INTsoDUcrION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Ftant essential factors of ocean, and its vertical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phenomenon ofthermocline, is concerned by military and manufacturepractices at all times. There are two classes of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rmocIine, statisticmethod and numerical method. In recent years,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latterwhich becomes the primary development direction. Since Munk et al (1948) pot forward1-D model of thermocline at steady sta…  相似文献   
107.
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分析了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传播特性,讨论了多种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与压缩波、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与Hamilton和Chen等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海底浅层介质存在切变模量,切变波可以被测量出来,切变波速为50—600m·s-1,测量频率在50—200kHz之间,用波速比可以评价海底浅层介质的应力 应变性质。研究工作有助于描述和评价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声学物理性状,并为最终建立中国沿海海底地声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南大洋深海嗜冷菌2-5-10-1及其低温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南大洋普里兹湾的水样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的深海嗜冷菌2-5-10-1,对其生长及产酶情况和酶性质做了初步研究.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此时分泌的胞外脂肪酶最多;添加Tween80,橄榄油可显著促进脂肪酶的产生.该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在0~20℃均保持较高的酶活性,在0℃可保持37%的相对酶活性;酶的最适作用的pH值为7.5,在pH6~9的范围内均存在较高酶活性;对热较敏感,在60℃保温15min可丧失50%以上的酶活性.该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不需要金属离子的参与,Cu2+和Zn2+对酶活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八五”、“九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幅度增长,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的深化研究密切关系到天然气储量的增长势头。克拉通盆地下层序古隆起控气理论和上层序非构造圈闭控气机理是克拉通大中型气田富集分布的基本规律,前陆盆地是我国富气盆地类型之一,其冲断带下盘大型造圈闭群、前缘斜坡岩性尖灭区带与浅层次生气藏、前缘隆起上的断块圈闭群等是该类盆地有利的天然气富集区带。依据充分的地质资料,结合我国天然气勘探实际,提  相似文献   
110.
浙江近海夜光藻的分布及其生态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历次夜光藻调查资料,阐述了其在浙江近岸海域的分布特点,丰度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夏季亦存在暴发性增殖的可能性,冬季则基本见不到夜光藻的踪迹。杭州湾口等水体浑浊区是夜光藻的低丰度区,仅在春夏季有零星出现,这与水体透明度低、悬浮泥沙含量高及强烈的水动力因子等密切相关。在时间尺度上,夜光藻丰度呈上升趋势,根本原因是海域富营养化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