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Abstract

Papadopulos and Cooper's (PC) solution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drawdown resulting from pumping with a constant rate at a large-diameter well. However, this solution is too complicated to be accurately evaluated due to the oscillatory nature of the Bessel functions. The PC approach resulted in tabulated values of dimensionless drawdown at the well with an accuracy of four or fewer digits for selected values of dimensionless storage coefficient versus dimensionless time. Some researchers have fitted the tabulated values with interpolation formulas that are easy to use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ose formulas may be more accurate if the tabulated values are computed with greater accuracy.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n efficient numerical procedure, including a root search scheme, to find the roots of the integrand, Gaussian quadrature for numerical integration, and Shanks transform to accelerate convergence of infinite series. The proposed procedure can evaluate the dimensionless drawdown with greater accuracy and is useful in practice if there is a need for high accuracy for the observation either at the well or in the aquifer at some distance from the pumping well

Editor D. Koutsoyiannis

Citation Chang, Y.C., Yeh, H.D., and Wang, C.T., 2013. Improvement on the estimation of constant-rate drawdown in large-diameter wells.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58 (3), 716–727.  相似文献   
72.
破坏性地震应急信息处置研究现状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震应急实例,分析了对破坏性地震应急信息处置的认识,并对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3.
王建林  李晓 《地下水》2012,(1):45-47
在简要介绍预选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主要通过压水试验、抽水试验等水文地质试验得出各种水文地质参数从而分析预选区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特征以及地层渗透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4.
隔水边界附近的承压含水层,即半无限区域的承压含水层参数的准确求取对于特定地段的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以高密市柴沟镇小于家庄抽水试验为例,详细阐述了隔水边界附近的承压含水层参数求取过程,并对结果进行较为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75.
罗岚 《安徽地质》2012,(3):217-219
钻孔抽水试验时,试抽出的钻孔涌水量远远超出预测且降深也无法满足规程要求时,只有根据试抽水的结果,重新设计抽水试验方案,重新选择井管的内径、抽水设备以及参数,风、测管的口径和下入深度等.本文通过一个钻孔抽水试验的经过,说明按规程选择以上各参数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76.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白云岩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简称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主要有泥-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通过岩石学特征、有序度、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比值、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等分析,认为该地区有4种成因的白云岩,即深水回流准同生白云岩、潮坪蒸发泵准同生白云岩、回流渗透白云岩以及深埋藏白云岩。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其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深水回流准同生白云岩为泥-粉晶白云岩,分布在塔东盆地中,是附近的碳酸盐岩台地上蒸发浓缩形成的咸化海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海底回流到深水盆地中并使刚沉积不久的灰泥发生白云化而形成的。潮坪蒸发泵准同生白云岩亦为泥-粉晶白云岩,形成于台地潮坪环境。回流渗透白云岩为细晶白云岩,发育于潮坪准同生白云岩和蒸发岩之下。深埋藏白云岩为中-粗晶白云岩,是石灰岩在地下深处由循环流动的富含Mg2+、Ca2+的地层水白云化形成的,Mg2+、Ca2+主要来自于已经存在的白云岩的溶蚀,而非来自页岩压实排替出来的地层水。  相似文献   
77.
鉴于传统的手工方法或CAD绘制抽水试验过程中Q=f(S)及q=f(S)曲线中出现的效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Excel的计算、图表功能.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某井田203孔8煤至17煤抽水试验资料为例,详细阐述了图表法和数值法绘制Q=f(S)及q=f(S)曲线的具体步骤及判别啦线是否正常的方法,为野外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78.
脉冲激光抽运铷原子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脉冲激光抽运、微波分立场共振和自由感应微波辐射或者光吸收检测方案(POP)的铷原子钟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理论研究表明,POP原子钟,可以消除光频移,有效地减小腔牵引频移,从而有利于提高原子钟的稳定度;且微波脉冲面积为π/2时,微波Ramsey条纹的线宽为传统Ramsey条纹的一半,从而提高了原子品质因数。实验获得了...  相似文献   
79.
两淮煤田绝大部分是被厚数百米的新生界松散层掩盖,其中含有若干个含水层,为掌握这些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水文地质特征,需要对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新生界松散含水层抽水试验止水方法有多种,通过对祁东煤矿南部采区水文地质探查工程SQ9孔新生界底部“四含”抽水试验止水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止水方法.  相似文献   
80.
运用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充填度测定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富南3井、6井长8油层裂缝岩芯充填物中包裹体群进行分析,发现富南3井、6井与英旺油田英16井长8油层中油气沸腾包裹体群完全相同,密集分布的气泡不停晃动,证实油气沸腾包裹体群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地质现象。富南3井、6井和英16井长8油层裂缝岩芯的原始裂缝性质为滑动-剪切裂缝和剪切裂缝,在区域构造的作用下,反复发生拉张-挤压交替活动;在拉张发生的瞬间,与裂缝沟通的油层里的原油发生减压沸腾,原油中的轻质馏分和其他流体进入裂缝空间;在随后的挤压发生时,裂缝基本封闭,一部分流体返回原来的油层,一部分被挤到别的裂隙空间形成新的油藏;残留在裂缝里的碳酸钙,在较高的地层压力下逐渐结晶,并把残留的轻质馏分包裹,形成油气包裹体;这些油气包裹体形成压力较高,又包裹着成分类似液化气的轻质馏分,在常温常压下就处于沸腾状态;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在裂缝充填物中形成了沿着晶体生长线以及成片、成带分布的油气沸腾包裹体群。上述油气沸腾包裹体群的形成过程就是油气的地震泵运移机制,丰富了油气运移地震泵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