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750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PoPulation~aphyisthestudy0fthespatialdistributionmdarrangnatsofhumanpoPulation.ItisthesdenceofhowspatialvariarionsinthecomPosihon,growth,whgraion,anddistribLItionofpoPulatonsaiere1ataltospatialvariationsinthenatureofplaces.ThemethodsplayanimPohanroleinr…  相似文献   
62.
徐少康 《盐湖研究》1995,3(4):23-33
本湖S3盐层晶间卤水(简称晶卤)分异的成因是一个与钾盐矿床的成因及最佳开发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文献[1-2]提出了晶卤分异成因新观点(阶段性淡化说)的基本理论框架。继文献[3]之后,本文对晶卤分异的又一复杂地区进行了深入解剖,为阶段性淡化说再次提供大量事实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3.
本文运用最小二乘谱分析的原理,对陀螺经纬仪时间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较以前采用的函数模型更为简便、实用的函数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分析了测时定向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64.
高精度锥体棱镜的“自差法”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达安  林银森 《测绘学报》1994,23(3):216-221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自差法”检测高精度锥体棱镜的新方法,阐述检测原理与装置,建立检测角度和面形误差的定量判据,并给出一个实例说明其应用。实践表明,“自差法”检测技术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具有快速准确和简便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65.
大孔隙与大孔隙率矿石的石蜡法体重测定中的修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伽玛测井解释含量确定铀矿储量时,矿石体重应该是天然状态下的体重,当矿心孔隙度较大而有部分失水,并存在表面大孔隙时,封蜡法所测得的体重系统偏小。对此,本文改进了测定方法,提出了修正方案,并以某矿床为例分析了产生表面孔隙的原因及修正后的具体结果。  相似文献   
66.
孙志富  冯明月 《铀矿地质》1994,10(6):334-342
光石沟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小型重选试验为工业利用花岗伟晶岩铀矿床的矿石,特别是低品位矿石方面开拓了新的途径。试验证明重选法在回收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矿石的铀以及回收副产品和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均优于湿法冶炼,并有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7.
深部气层和干层的区分是常规测井解释的难题。认识始于实践。本文依据东濮凹陷深层试采资料,建立了两个模式各四个参数的隶属度曲线,进行气层和干层模糊综合评判研究,并用该地区深层试井资料作了检验,效果颇佳。证明模糊综合评判是区分深部气层和干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以《有泰拉萨天气日志》为主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深入挖掘 ,作者分析了 1 90 4年 2月 9日~ 1 90 7年 4月 1 7日拉萨的气候特征 :气候温暖 ,暖冬现象显著 ,而且 1 90 5年气温高于 1 90 4年 ;干旱气候占主导地位 ,间有多雨期 ;天气多变 ,多风 ,有雾 ;水灾、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拉萨与全球同时段的气候变化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69.
Detailed mineralogical and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e phys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platinum-group elements (PGE) within the Platreef at Overysel, northern Bushveld Complex, South Africa. The PGE in the Platreef were originally concentrated in an immiscible sulfide liquid along with semi-metals such as Bi and Te. As the sulfide liquid began to crystallize, virtually all the Os, Ir, Ru and Rh partitioned into monosulfide solid solution (mss), which on further cooling, exsolved to form pyrrhotite and pentlandite with Os, Ir and Ru remaining in solid solution in both phases with Rh prefentially partitioning into pentlandite. Platinum, some Pd and Au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residual sulfide liquid after mss crystallization, and were then concentrated in an immiscible late stage melt along with semi metals, which was expelled to the grain boundaries during crystallization of intermediate solid solution (iss) to form Pt and Pd tellurides and electrum around the margins of the sulfide grains. Tiny droplets of this melt trapped in the crystallizing mss and iss cooled to form Pt–Bi–Te microinclusions in all sulfide phases, whilst the excess Pd was accommodated in solid solution in pentlandite. Minor redistribu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by hydrothermal fluids occurred around xenoliths and at the very base of the mineralized zone within the footwall, however, the overall lack of secondary alteration coupled with the volatile-poor nature of the gneissic footwall have allowed the preservation of what may be the most ‘primary’ style of Platreef mineralization. The lack of PGM inclusions within early liquidus phases suggests very early sulfur saturation in the Platreef, lending support to theories involving S saturation occurring prior to intrusion of the Platreef, possibly within a staging chamber.  相似文献   
70.
威连滩冲沟砂黄土的风蚀与降雨侵蚀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风洞与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了风力与降雨对青海省贵南县威连滩冲沟砂黄土的复合侵蚀作用。实验得出:①风蚀后的降雨使砂黄土表面在风干过程中形成了一层较为坚硬的结壳,增大了土壤的抗蚀性,降低了第二次风洞实验后期的风蚀率;②土壤水分与人为扰动是影响土壤风蚀的两个重要因素。当土壤水分较小时,风蚀率受人为扰动影响巨大;当土壤水分较大时,人为扰动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较小;③在持续降雨的实验条件下,砂黄土的产流、产沙量随着雨强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变化与表土的侵蚀率、可蚀性物质的多少、土壤水分以及土壤的入渗率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