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5篇
  免费   759篇
  国内免费   3167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6027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51.
次对藏北双湖山字形山玄武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结果表明,玄武岩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Ladinian期((2358±27) Ma)。主量元素SiO2质量分数为4284%~5222%,TiO2为161%~269%,FeOT/MgO为152~194,属亚碱性系列拉斑玄武岩。稀土元素∑REE含量为11409×10-6~20847×10-6,(La/Yb)N为490~650,相对富集LREE。微量元素配分模式曲线与OIB型玄武岩相似。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岩浆在演化过程中主要受分离结晶作用控制,La/Nb、La/Ta、Zr/Ba等不相容元素比值与Ti含量表明,山字形山玄武岩可能是软流圈地幔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玄武岩较高的Zr含量与Zr/Y比值显示其处于板内伸展构造背景。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中三叠世玄武质岩浆是南、北羌塘地块碰撞造山过程中板片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熔融的产物,而晚三叠世偏铝质-过铝质岩浆岩及高压变质岩折返剥露为造山带垮塌引起的伸展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2.
岗岔金矿是在西秦岭西段北缘发现的中型金矿床,有潜力达到大型。该金矿目前发现的5条金矿脉明显受断裂控制,赋矿围岩浅部主要是一套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该套火山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侏罗系郎木寺组。采用锆石U-Pb法对其中的凝灰岩进行定年测试,结果显示年龄为(245±2) Ma,说明该火山岩不是侏罗系而应该属于三叠系。矿区内与金矿脉空间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二者年龄也分别为(242±2) Ma和(246±3) Ma。这说明矿区内侵入体与赋矿围岩属于近乎同时代(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上述测年结果进一步限定了岗岔金矿形成时间为三叠纪早期,即构造岩浆活动之期后的热液期。该结论为深入认识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和指导勘查方向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3.
林西县朝阳沟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的东部.朝阳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的侵位时间为早白垩世(126.2±2.5 Ma).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花岗岩体具有富硅(SiO2=68.5%~72.1%)、铝(Al2O3=14.05%~14.95%)、碱(K2O+Na2O=8.34%~10.03%)和Fe2O(3 2.27%~4.15%)的特点,属于准铝质碱性花岗岩系列;A/CNK=0.97~1.09,Mg#值较高,为12.66~15.02;稀土配分曲线呈明显的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和Ba、Ta、Nb、Sr、P、Ti亏损,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在(Yb+Nb)-Rb判别图解和R1-R2判别图解中,样品全部落于后碰撞花岗岩区和造山晚期花岗岩区.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中.  相似文献   
954.
为查明黑龙江岩群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背景,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依兰地区侵入黑龙江岩群的金沟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D2279样品锆石多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其Th/U比值多在0.1~1之间,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61.18±0.74 Ma(n=20,MSWD=0.66),代表了岩体结晶年龄.金沟花岗岩体形成时代的厘定,不仅限定了黑龙江岩群的形成时代,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55.
浙江是非金属矿大省,金属矿特别是斑岩型矿床的研究亟待进行。本文以里山岭斑岩型铜矿床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SHRIMP U-Pb对该岩体侵位时代进行精确限定,利用Sr-Nd同位素示踪含矿岩体的岩浆源区,不仅为浙江斑岩型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增加了新资料,还对浙西下一步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常山里山岭斑岩型铜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受球川-萧山深断裂带控制。该矿床铜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中。含矿花岗斑岩为高硅、富碱、高分异、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体的稀土分布型式右倾,整体呈“海鸥型”,有明显负Eu异常。岩石亏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Zr、Hf、Ti、Y、Yb等高场强元素。含矿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1±2)Ma,为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背景。岩浆岩(87Sr/86Sr)i值为0.679 95~0.721 08,平均0.701 14。εNdt)值为-8.4~-5.8,平均-6.7。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含矿花岗斑岩源区主要为地壳,兼有少量地幔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956.
恰达地区的二叠系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分布于唐巴勒蛇绿岩带东侧、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气孔)(杏仁)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6.6±8.1) Ma,MSWD=7.7(93%置信度),时代属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属亚碱性系列,全碱含量较高(w(Na2O+K2O)=3.95%~6.39%)且相对富钠。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La/Yb)N=3.49~14.66)且分馏较好((La/Sm)N值均大于1.00(1.68~3.51)),重稀土分馏较差((Gd/Yb)N=1.38~2.56)。仅部分样品有微弱的负铕异常(δEu=0.88~1.15)。微量元素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相对亏损,Zr、Hf轻微富集的特征。综合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相关构造判别图解及火山岩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哈尔加乌组火山岩的形成背景以板内大陆环境为主,兼有部分弧火山岩的特征,形成于俯冲碰撞造山期后的区域伸展背景下,火山岩的岛弧特征是对碰撞前混染弧组分的继承。  相似文献   
957.
分布于帕米尔东北缘羌塘地块上的穷阿木太克岩体,与班公湖怒江洋的闭合有着密切关系。岩体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穷阿木太克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07.0±1.2) Ma(MSWD=0.55),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主量元素具有富Ca、富K、富碱等特点,岩石Al含量较高,为弱过铝质花岗岩系列,具典型的钙碱性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特征,并显示弱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高度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Hf强烈亏损。岩石在成因上可能是地壳下部基性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结合本区所处的构造环境,早白垩世晚期穷阿木太克岩体可能形成于羌塘地块与冈底斯地块之间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的转化阶段,为后造山花岗岩类,岩石系列从早到晚由中钾钙碱性系列向钾玄岩系列演化。  相似文献   
958.
敖光 《地质与资源》2016,25(6):533-538
张广才岭是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较为发育的地区,但关于该地区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资料.本文通过“黑龙江1:5万大贯屯(L52E023007)等四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对工作区内的花岗质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三叠纪花岗岩形成于224~229 Ma,侏罗纪侵入岩形成于202~193 Ma.  相似文献   
959.
撰山子角闪二长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结合部位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对其开展了主量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等工作,目的在于精确厘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和研究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45.8±3.1)Ma(MSWD=3.7,n=17),属早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征显示为,其具有高硅(w(SiO2)=71.68%~72.85%)、富碱(w(Na2O+K2O)=8.98%~9.20%)、高铝(w(Al2O3)=13.45%~13.77%)、低钙(w(CaO)=0.81%~0.99%)及低TFeO/MgO值(平均值为6.55)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弱铝质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向右倾斜的配分模式,Eu具有明显的亏损(δEu=0.66~0.68),表明斜长石发生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谱上呈现清晰的Th、U、La、P富集,Ba、Nb、Ti、Sr、Ta等相对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撰山子角闪二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有少量的地幔组分加入,其形成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最终拼合后的后碰撞/后造山伸展作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60.
纳丁措组火山岩分布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以北,属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内多玛地层分区雀康地层小区的火山岩地层,代表了羌南地区古近纪的火山活动,为一套粗安岩-粗面岩的岩石组合。在地层区采集了3件岩石年龄样品,测年结果分别为(35.99±0.29) Ma、(37.2±0.65) Ma、(35.23±0.37) Ma。样品中SiO2含量均较高,介于58.7%~65.51%之间; 铝饱和指数A/NFC为0.046~1.029,普遍较低,显示偏铝岩石的特性; MgO含量普遍略高,介于1.10%~2.95%之间。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REE)特征显示,样品中REE总量为243.38×10-6~313.48×10-6,说明岩石属于稀土元素偏高型,其中∑[w(Ce)]/∑[w(Y)]为15.24~20.61,属于轻稀土富集型; [w(La)/w(Yb)]N为26.34~52.01,说明轻、重稀土分异明显; δEu为0.77~0.91,属于弱负异常。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度高,而Hf和重稀土元素等高场强元素丰度值较低,绝大部分样品分析结果显示Ti、Ta、Nb亏损明显,w(La)/ w(Sm)值较为稳定,w(Sm)/ w(Yb)为4.3~6.7,比值较低。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纳丁措组火山岩原始岩浆来源于青藏高原加厚陆壳之下与岩石圈地幔之上的特殊壳幔过渡带,形成环境为造山带附近的大陆拉张的板内初始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