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1篇
  免费   973篇
  国内免费   1188篇
测绘学   746篇
大气科学   715篇
地球物理   685篇
地质学   3623篇
海洋学   1070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804篇
自然地理   373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Floating and grounded peat plateaus were studied in fens in the Yukon Territory (Canada). The peat deposit may be over 4 m thick and consists of a lower bed of aquatic peat overlain by humic fen peat, mesic fen peat and woody peat. Permafrost in the grounded peat plateaus is older than the 1200 year old White River Ash, whereas permafrost in the floating peat plateau is younger.Peat accumulation rates since 1200 years B.P. were greater in the fens (85–100 cm) than on the surface of the peat plateaus (25–55 cm). Where the peat plateau is free-floating, it will persist until the climate changes, causing the icy core to thaw. Where the peat plateau is frozen to the mineral substrate, it slowly drowns since the fen peat accumulates faster than the woody peat. This drowning results in degradation of the landform independently of the climate. Only degradation of floating peat plateau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climatic changes.This publication is the first paper in a series of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session on Past Climatic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atlands at the ASLO and SWS Meetings in Edmonton, Canada, May 30–June 3, 1993. Dr. P. Kuhry and Dr S. C. Zoltai are serving as Guest Editors.  相似文献   
122.
赵如意 《地质与勘探》2023,59(4):716-733
广东省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唯一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此次研究在矿区中南部发现了细脉浸染状铜矿的新类型。为确定其是否为斑岩型铜矿的成因类型,本文在梳理南岭成矿带铜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查明了矿区中南部英安斑岩的蚀变和铜矿化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南岭成矿带早侏罗世中酸性斑岩的小岩体较多,叠加多期断裂构造和碳酸盐岩建造,非常有利于铜多金属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大宝山英安斑岩发育黑云母化、钾长石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泥化等蚀变类型,铜矿化与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大宝山铜矿中的英安斑岩沿逆冲推覆构造侵位并呈岩墙状产出,冷却过程中受区域构造应力产生了一组平行裂隙,岩浆房去气作用排出的热液沿裂隙蚀变围岩并充填成矿。大宝山斑岩型铜矿取得的找矿勘查成果表明,“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理念可以有效指导靶区圈定和老矿山外围(深部)找矿勘查,早侏罗世的南岭具有形成较大规模斑岩型铜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3.
保存条件是中扬子地区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宜地2井是中扬子寒武系页岩气发现井,通过对该井全井段岩芯裂缝古流体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寒武系古流体成因和对水井沱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指示意义。结果认为:① 覃家庙组膏岩层之上方解石脉缺少Fe2+、Mn2+,且δ13C和δ18O值较围岩偏负,指示其形成于氧化的环境,石牌组方解石脉δ13C偏负,黄铁矿脉δ34S值与膏盐相似,表明其成因与TSR密切相关;水井沱组脉体δ13C和δ18O与围岩相似,形成于封闭的环境。② 方解石脉包裹体群SO42-、Ca2+、Mg2+含量整体上由覃家庙组向上向下分别递减,钠氯系数以水井沱组最低,整体上向上升高,表明覃家庙组是高盐度卤水的主要来源,水井沱组受外来流体影响弱;包裹体水溶液δD和δ18O也指示娄山关组、石牌组方解石脉成因分别与大气水、TSR相关。③ 古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宜昌地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整体较好,页岩气散失的主要通道是垂直裂缝,页岩气保存条件好与膏盐盖层发育、后期构造破坏弱、脉体对裂缝的及时封闭以及白垩系盖层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4.
李焰  梁美丽 《北京测绘》2021,35(2):222-229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城市空间的良性扩张。为了研究边界划定的方法,以我国某港口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在空间增长模拟的方向进行探索。研究中借助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元胞自动机边界工具,构建既符合生态资源环境要求又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边界划定,同时,为了实现城市用地健康和动态管控举措,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用地管理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5.
The main shock of the West-Bohemian earthquake swarm, Czechoslovakia, (magnitudem=4.5, depthh=10 km) exhibits an irregular areal distribution of macroseismic intensities 6° to 7° MSK-64. Four lobes of the 6° isoseismal are found and the maximum observed intensity is located at a distance of 8 km from the instrumentally determined epicentre. This distribution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energy flux of the directS wave generated by a circular source, the hypocentral location and focal mechanism of which are taken from independent instrumental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intensity, which is assumed to be logarithmically proportional to the integrated squared ground-motion velocity (i.e.,I=const+log v 2 (t)dt), fits the observed intensity with an overall root-mean-square error less than 0.5°.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present intensity data can also be equally well explained by the isotropic source. The fit was attained by means of a horizontally layered model though large fault zones and an extended sedimentary basin suggest a significant late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epicentral region. The results encourage a broader application of the simple modelling technique used.  相似文献   
126.
有关循环经济下农业政策法制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如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潮流和趋势。在中国,要想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在各个产业逐步建立起与之相支持的文化、法律、政策、经济和生态体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建设,无论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形成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现阶段农业政策法制状况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讨在农业方面实现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完善中国农业制度来适应这一新兴理念。  相似文献   
127.
城乡一体化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是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根据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点,采用回归方法预测了城市化发展水平,并借鉴国际城市和国内沿海城市的发展经验,提出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应采取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模式,结合成都市城市化水平预测结果,提出其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时间阶段。  相似文献   
128.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世界和中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并对膜分离技术的基本特性、技术特点、膜材料、分类及膜分离装置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膜分离法在化工及石油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医疗设备、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将会在膜材料、新的膜过程和集成膜过程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如果能解决膜产品的价格、膜污染和膜分离性能的提高这3个膜的制约因素,膜分离技术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从系统物质循环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生产和消费模式耗用了大量资源,产生太多的废弃物,破坏了复合系统正常的物质代谢。提出系统调节,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适度消费;调整复合系统生产链的数量结构和比例关系;建立协调的结构网络关系,构建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0.
论四川盆地三叠系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三叠系地下水可划分出碎屑岩孔隙裂隙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两大储集类型。按此处构造开启程度和埋深条件等的不同,下中三叠统地下水有沉积变质水和渗入淋滤水两种基本成因类型,水动力特征各异。沉积变质水处于深埋封闭条件,受地静压力驱动控制;渗入淋滤水分布于背斜露头区和浅部地区,受静水压力驱动控制。并由此控制了盆地三叠系盐类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