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本文从上海台风所的台风路径统计动力预报模型SD-90出发,利用变分同化方法结合反问题正则化思想和最优控制技巧(而非统计方法),反演出台风所受到的除科氏力以外所有力的合力及台风的初始速度,用实际台风定位资料分析不同的正则化参数及最优控制参数的组合对同化结果的影响,分析不同台风路径特征的拟合效果。该方法具有模式简单、应用资料少、拟合精度高等优点,为台风路径的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
重庆綦江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綦江地质公园发育木化石、恐龙足迹、恐龙骨骼化石、鱼化石、沉积构造、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木化石和恐龙足迹为园区的导向型景观。木化石分布在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上部砂岩层中,砂岩层含钙质结核,在约300×200m2的砂岩层内共埋藏有60多根木化石,其中一半木化石为钙化作用形成。恐龙足迹集中分布在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泥岩层中,岩层发育交错层理、波痕和泥裂。在夹关组的3个层位中共发现329个恐龙足迹,其分别属于甲龙类、鸟脚类和兽脚类。园区地质遗迹分布在一套河湖相沉积层中,其形成于内陆河湖网形成之时(如木化石),并随着四川盆地周围的湖泊系统解体而发展(如恐龙足迹),最终随着河流由堆积作用为主的阶段转变为以侵蚀作用为主的阶段而减弱(如丹霞地貌)。白垩纪上统夹关组的恐龙足迹群形成于干热的环境,多类型的恐龙足迹集中分布反映了白垩纪晚期(夹关期)恐龙种群的丰富,恐龙足迹的发现为区域内寻找白垩系地层的恐龙骨骼化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中国山东省诸城盆地张祝河湾村下白垩统杨家庄组发现了非鸟恐龙(蜥脚类和鸟脚类)与古鸟类足迹。该足迹点的非鸟恐龙足迹深受水浸沉积物的影响,发生了强烈变形。蜥脚类足迹的前后足迹面积相近,造迹者行进缓慢。鸟脚类足迹属于禽龙-鸭嘴龙类型的足迹。古鸟类足迹并不类似于中国以往发现的中生代鸟类足迹,而类似于韩国滨水鸟类足迹的金东鸟足迹(Jindongornipes)。讨论了莱阳足迹(Laiyangpus)和拟跷脚龙足迹(Paragrallator,亦译为拟似鹬龙足迹),前者因模式标本遗失而不明确,后者可归入安琪龙足迹未定种(Anchisauripus isp)。这批足迹的发现大大增加了山东省东部恐龙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4.
随机分布的小尺度涡旋场对台风路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用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和理想初始场研究了随机分布的小尺度涡度场对台风路径的作用.在模式初始场上,有一个理想的副热带高压脊、一个台风和一个随机生成的小尺度涡度场.设计实施两组试验,记为试验A和试验B,积分时间为56 h.每个试验的初始场上各有100个随机分布的小尺度涡.除了小尺度涡的空间位置不同以外,两组试验其余的试验条件全部相同.模式积分的结果指出:小尺度涡不同的空间分布可以引起台风外围水平风速的差异,进而改变台风环境引导流的强度.在24、36和48小时,试验A沿东西方向环境引导流分别为7.8、8.2和8.7 m/s,24-48小时平均值为8.2 m/s,沿南北方向环境引导流分别为0.9、1.8和2.5 m/s,24-48小时平均值为2.1 m/s;试验B沿东西方向分别为8.3、9.5和9.7 m/s,24-48小时平均值为9.5 m/s,沿南北方向分别为2.3、2.3和5.9 m/s,24-48小时平均值为3.4 m/s.环境引导气流强度的小同导致未来台风中心位置的不同.两组不同的初始随机涡度场可以引起48 h以后台风中心相距约120 km.副热带高压与台风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表明:当初始台风位于副热带高压脊与赤道之间时,局域的绝对涡度梯度与台风传播的关系足南若干个不规则的散布点表征的.引进随机涡度场以后,副热带高压脊、台风和小尺度涡旋三者的共同作用使得绝对涡度梯度与台风传播之间的关系复杂化,除了会出现不规则散布点的特征外,还可显示出两者之间的高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85.
Cyclone activity and life cycle are analysed in the coupled GCMs ECHAM5/OM and ECHAM4/OPYC3. First, the results for the present climate (1978–1999) are compared with ERA-40 and NCEP/NCAR reanalyses, showing a drastic improvement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cyclone activity in ECHAM5/OM compared to ECHAM4/OPYC3. The total number of cyclones, cyclone intensity, propagation velocity and deepening rates are found to be much more realistic in ECHAM5/OM relative to ECHAM4/OPYC3. Then, changes in extra tropical cyclone characteristics are compared between present day climate and future climate under the emission-scenario A1B using ECHAM5/OM. This comparison is performed using the 20-year time slices 1978–1999, 2070–2090 and 2170–2190, which were considered to be representative for the various climate conditions. The total number of cyclones does not underg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 warmer climate. However, regional changes in cyclone numbers and frequencies are evident. One example is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where the number of cyclones in summer increases almost by factor 2. Some noticeable changes are also found in cyclone life cycle characteristics (deepening rate and propagation velocity). Cyclones in the future climate scenario tend to move slower and their deepening rate becomes stronger, while cyclone intensity does not undergo significant change in a warmer climate. Generally, our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enhanced storminess under future climat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86.
邢立达  陈郁 《中国区域地质》2011,(10):1530-1537
重庆市綦江县老瀛山莲花保寨除了大量多样化的恐龙足迹之外,还保存了完好的要塞结构及历代题刻。从古迹可知,莲花保寨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很可能是当地人躲避蒙元军队对尚属南宋统治下的蜀地的进攻之用。此后,清朝又在此留下多处古迹。这些古迹与大量(至少以5种不同方式保存的)恐龙足迹(尤其是鸭嘴龙类足迹)共存,构成了中国古人在恐龙足迹化石点上长时间生活(可能长达700余年)的直接证据。而莲花保寨的泥裂、鸭嘴龙类足迹和波痕被引申为荷叶叶脉、莲花和水环境,也成为"莲花保寨"得名的证据。这项研究表明恐龙足迹参与了中国部分古地名、民间传说的形成,这些古地名、民间传说或可成为寻找恐龙足迹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7.
邢立达  陈郁 《地质通报》2011,30(10):1530-1537
重庆市綦江县老瀛山莲花保寨除了大量多样化的恐龙足迹之外,还保存了完好的要塞结构及历代题刻。从古迹可知,莲花保寨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很可能是当地人躲避蒙元军队对尚属南宋统治下的蜀地的进攻之用。此后,清朝又在此留下多处古迹。这些古迹与大量(至少以5种不同方式保存的)恐龙足迹(尤其是鸭嘴龙类足迹)共存,构成了中国古人在恐龙足迹化石点上长时间生活(可能长达700余年)的直接证据。而莲花保寨的泥裂、鸭嘴龙类足迹和波痕被引申为荷叶叶脉、莲花和水环境,也成为“莲花保寨”得名的证据。这项研究表明恐龙足迹参与了中国部分古地名、民间传说的形成,这些古地名、民间传说或可成为寻找恐龙足迹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8.
魏新  王力群  曹洋  李海宁 《台湾海峡》2011,30(4):498-506
利用欧洲格点资料,应用天气学方法,从环流场演变、B效应、不对称结构等方面对1005号热带气旋“乌鲁伊”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乌鲁伊”不同阶段路径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大陆高压维持稳定以及热带气旋“托马斯”与“乌鲁伊”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乌鲁伊”西行北抬的根本原因.在“乌鲁伊”台风西行过程中,中高纬度环流场进行强烈调整是引起“乌鲁伊”移动路径南翘西折的关键,大陆高压在低纬向“乌鲁伊”北侧嵌入、以及地面气压场上从北指向南的气压梯度力突然增强,对热带气旋“乌鲁伊”移动路径南翘有直接影响.对西风指数的分析表明,“乌鲁伊”的南翘过程与西风指数从最低值484.4m。/s。向644.3m。/s。升高过程相对应,“乌鲁伊”移动路径西折与西风指数维持在644.3m。/s。以上有关.500hPa位势高度梯度场分析表明,热带气旋“乌鲁伊”从东向西、向南、向西南稳定移动过程中,东南侧和西北侧等梯度线中心数值的差值几乎为0,呈现出对称分布的特点;在热带气旋“乌鲁伊”南翘、西折时,东南侧与西北侧等梯度线数值发生显著变化,南翘时差值为一16.6m/s。,西折时差值则为12.0m/s。.500hPa位势高度梯度场的变化对“乌鲁伊”南翘西折路径具有很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89.
超强台风“梅花”(1109号)的转向原因与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高空探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CIMSS气象卫星云图分析资料、历年台风路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欧洲气象中心全球模式(EC)、日本气象厅全球模式(JMA)、国家气象中心全球模式(T639)、上海台风模式(SHTM)等预报资料,基于对2011年第9号台风"梅花"路径以及台风相似路径的预报等,分析影响台风"梅花"移动路径的环境系统演变,从中找出影响台风"梅花"移动转向的关键系统,分析和检验各数值模式对台风路径预报的结果;同时,研究台风路径相似预报方法。结果表明,位于日本的副热带高压南伸并与"梅花"东南侧的弱反气旋打通,引导气流中偏南风分量逐渐加大是"梅花"路径转向以致不在我国登陆的关键点;对数值模式预报的路径,应根据实况天气形势演变订正其预报误差;根据前期路径选多个关键区找台风相似路径更具参考性。  相似文献   
90.
Determination of the area density of spontaneous fission tracks (ρs) in glass shards of Toba tephra is a reliable wa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Youngest Toba Tuff (YTT) and the Oldest Toba Tuff (OTT). The ρs values for YTT, uncorrected for partial track fading, range from 70 to 181 tracks/cm2 with a weighted mean of 108 ± 5 tracks/cm2, based on 15 samples. Corrected ρs values for YTT are in the range of 77–140 tracks/cm2 with a weighted mean of 113 ± 8 tracks/cm2, within the range of uncorrected ρs valu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ρs exists between YT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marine and continental depositional settings. The uncorrected ρs for OTT is 1567 ± 114 tracks/cm2 so that confusion with YTT is unlik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