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5篇
  免费   2178篇
  国内免费   2739篇
测绘学   1136篇
大气科学   2928篇
地球物理   2642篇
地质学   4602篇
海洋学   2473篇
天文学   147篇
综合类   919篇
自然地理   299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607篇
  2020年   601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530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638篇
  2015年   719篇
  2014年   826篇
  2013年   964篇
  2012年   860篇
  2011年   870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825篇
  2008年   804篇
  2007年   881篇
  2006年   772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566篇
  2003年   517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3篇
  197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黔东南暴雨气候特征及其地形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1960~2000年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黔东南地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其活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暴雨有显著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准15年的周期变化,并与贵州降水和长江中下游降水呈同位相;存在两个暴雨多发中心,夜间暴雨较多。黔东南暴雨地域分布极为复杂,局地性暴雨较多,这与黔东南特殊地形有着密切关系,地形因素是影响黔东南地区暴雨的重要原因,对形成上述特征的气候学成因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2.
用当前降水和蒸发因子以及前期降水因子定义了黔东南夏季旱涝指数,用此指数计算了黔东南1971~2000年的夏旱指数,同时对各年的夏季旱涝进行了定级,检验证明,此指标对黔东南夏季旱涝等级的划分比日常业务中使用的降水百分率对黔东南夏季旱涝的等级划分更符合实际情况。讨论了黔东南夏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结论:①夏季干旱主要出现在7~8月,6月干旱较轻,7月重旱出现的概率最大,8月次之;②20世纪70年代干旱主要出现在7月,80年代整个夏季均少雨干旱,以中等以上干旱为主,90年代降水较多,没有重旱出现;③黔东南州的夏季干旱,东南部出现的概率最大,西北部最小;但7月干旱多出现在东北部地区,8月的干旱西北部和东南部多于西南部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993.
江苏省最大日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统计拟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肖卉  姜爱军  沈瑱  彭海燕 《气象科学》2006,26(2):177-182
本文根据江苏省内60个观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省域日最大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度变化,建立了省内日最大降水的概率分布模式,从而推算分析出现大降水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模式能够较好的拟合大暴雨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4.
2004年广东省干旱灾害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广东省气候湿润、植被覆盖度高的特点,以NOAA/AVHRR资料为数据源,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对2004年广东省发生的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灾害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并结合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采用掩膜技术提取干旱分类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0月上旬全省部分地区出现旱情,10月下旬全省受旱总面积达到峰值,占全省面积的72.6%;11月上旬后期受旱面积有所减少,中旱、重旱区域有所增加,其后旱情总体呈减缓趋势,但在12月中旬出现了短暂的增加趋势.以11月上旬为例的干旱灾害分类研究还表明,水田、旱地、灌木、林地等不同的用地类型,其受旱比例依次递减.该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本次干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过程,为相关部门进行干旱灾情评估、制定和实施抗旱减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徐忠峰  钱永甫 《气象学报》2006,64(6):760-769
印度季风区是世界上季风现象最显著的地区,伴随着夏季风爆发和撤退,季风区的大气风场和湿度场都存在明显的季节转换,这种季节转换可以作为区分夏季风与冬季风的一个很好的标准。以往的季风指数大多只考虑了季风区的动力场或热力场的演变特征。在综合考虑了印度季风的热力和动力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湿位涡定义了一个新的印度夏季风指数。湿位涡是一个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综合量,它既反映了风场的涡旋状况又反映了大气的垂直稳定度。研究表明:该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季风区大气热力场和动力场的季节演变特征。用湿位涡定义的印度夏季风指数不仅稳定而且可以较好地反映夏季风爆发时间、季风强度及季风的活跃与中断等多种特征。与以往的环流指数相比,湿位涡季风指数描述季风爆发时间的能力有较明显的改进。此外,该指数还可以很好地反映印度夏季降水的年际演变特征。初步的相关分析表明:印度夏季风爆发时间与中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呈负相关,与次年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夏季气温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此外,印度夏季风平均强度与前期华南地区春季降水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6.
范丽红  何清  崔彦军  潘晓玲 《干旱气象》2006,24(1):14-17,27
分析了40 a气温、降水及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 a石河子地区平均温度以0.3℃/10 a趋势上升,和全疆变化一致;该地区年、冬季、夏季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年、冬季、夏季气温呈降低的趋势,80~90年代气温呈增加趋势,80年代冬季升温比夏季升温明显,而90年代夏季升温比冬季明显。(2)降水总体趋势上升,降水增长率为12.5 mm/10 a,90年代平均降水比30 a均值偏多20.8%。(3)年平均干旱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其减少率为-0.3/10 a。(4)石河子地区的温度、降水及干旱指数用M ann-kendall方法检验分别在不同年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结果指出,石河子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这对于本区绿洲的发展具有有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997.
With the size-resolved aerosol mass and ion composition data obtained at Lin'an regional atmospheric pollution monitoring station in July 2003,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aerosol mass and ionic component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major ion pairs were analyzed. The prima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period of in-situ measurement, the aerosol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fine particles. The mass of aerosols with size less than 2.1μm accounts for 66% of the total mass of all size ranges, in which about 50% of the mass is contributed by the particles with size less than 0.65μm. Similar to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aerosol mass, the water-soluble ion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ize range of <0.65μm, accounting for about 77% of the sum of analyzed ions, and the ions within the range of <2.1μm reach 88%. The sulfate, ammonium, and potassium are the dominant ionic components in fine particles (particle size less than 2.1μm). 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sulfates in fine particles are mostly in the compounds of (NH4)2SO4, Na2SO4, and K2SO4, but for submicron particles the sulfates are mainly in the form of (NH4)2SO4.  相似文献   
998.
1 INTRODUCTIONWith the methods of correlation and compositeanalyses,Ju et al.[1]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in the summer monsoonregion in East Asia and droughts/floods in the middle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found thatstrong monsoon years usually cause more rain in theregion. Studying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precipitation in three rain zones over south China,thevalley of Yangtze River and north China,Tan et al.[2]showed that mid- a…  相似文献   
999.
考虑在可数背景状态下,时间离散的拟生灭过程(QBD过程)平稳分布的尾概率的渐近态。通过对QBD过程某些条件的限定,应用马尔可夫更新定理,得出在一定合理的条件下,当水平趋于无穷时的尾概率的几何衰变。通过初等方法,将该结论应用于时间离散的加入最短队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叶片光谱的森林叶绿素浓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估测森林叶片叶绿素浓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基于江西省千烟州试验区主要树种光谱数据和相应叶绿素浓度等化学参量数据,使用高光谱指数和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进行森林叶绿素浓度的反演,对具代表性的几种叶绿素相关的光谱指数进行反演能力评价,构造出表征叶绿素吸收特征的叶绿素吸收面积指数(CAAI),发现TCAR I(改进型的叶绿素吸收比率指数)和CAAI能较好地估测试验区森林主要树种的叶绿素浓度。针对叶片生化参量之间强相关现象,首先使用了叶片生化参量吸收特征分析方法,选定特定波段。然后对叶绿素浓度进行PLS回归估测,并从PLS获得估测模型的结果来评价和解释几种高光谱指数的叶绿素反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