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151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5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71.
长江上游卵石推移特性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渺林  夏军  刘德春 《地理研究》2004,23(5):657-666
长江上游的水沙特性变化 ,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调度运行。朱沱站和寸滩站是长江上游与三峡水库的水沙主要控制站。本文分析了朱沱、寸滩站卵石推移特性的近期变化 ,发现寸滩站从 1981年起、朱沱站从 1991年起卵石推移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 ,主要体现在 :1)卵石推移量系统减小 :朱沱站 1992~ 2 0 0 1年卵石年均推移量比 1975~ 1991年减少了 4 6 9% ,寸滩站 1982~ 2 0 0 1年比 196 6~ 1981减少了 4 0 6 % ;2 )推移质粒径细化 ,中数粒径细化了约11mm ;3)流量 -输沙率关系发生明显变化 :朱沱站输沙率系数B减少 4 7 5 % ,寸滩站系数B减少 4 1 1% ;4 )输沙不平衡量增大 ,计算的磨损系数增大近 70 %。长江上游卵石推移特性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 :采取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是直接原因 ,水利工程拦沙和建筑材料开采等人类活动是主要影响因素。依据上述分析 ,本文指出 ,应当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建设 ,尽快开展长江上游和支流泥沙运移和淤积情况及规律调研。并建议以可开采沙量为依据 ,严格控制采沙。  相似文献   
972.
科尔沁地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64,自引:36,他引:28  
基于近50a科尔沁地区沙漠化土地发展-再发展-逆转的时空变化的研究结果, 以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变化作为主驱动因子, 探讨现代沙漠化过程的驱动因素的作用。近40多年气候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地通过不同时期的降水-温度组合影响着沙漠化的进程, 间接地通过人类对气候波动的响应而产生的经济活动来加速沙漠化的进程。尽管科尔沁地区的气候驱动因子呈现出有利于沙漠化发展过程的趋势, 但在近10多年来, 这种驱动力的作用被有利于沙漠化逆转过程的驱动力所抵消。人类活动是研究区沙漠化过程中更加活跃的驱动因子, 体现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强度的增加,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自然植被群落毁灭性的破坏而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以土壤风蚀为例, 这种加速可以是自然条件下的4~10倍; 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加剧, 所产生的在土壤养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产量等方面退化的加速也与自然条件下的情况相差3~10倍以上。同样是人类活动, 在合理的土地利用、采取各种沙漠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 又可使沙漠化过程逆转。从这一点上来说, 人为驱动因素应是起绝对主导作用的。  相似文献   
973.
水泥土(砼)抗压试件尺寸表面约束对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导了圆柱体试件和长(立)方体试件,分别在不同表面摩擦力和不同高宽(径)比下基于双剪屈服准则下抗压强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实验结果比较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甚为吻合。其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都说明,试件尺寸的不同与表面抹油与否对水泥土抗压强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其高宽(径)越大,其强度越低且越趋于一定值。试件上下表面不摸油其抗压强度略高抹油情况。  相似文献   
974.
应用RS、GIS以及GPS集成技术,以黔中喀斯特地区的猫跳河流域为对象,研究了这一地区从1973—2002年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过程,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形成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从1973—1990年,猫跳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有林地、水域以及裸岩地呈增长趋势,而灌木林和灌草地趋于减少,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有林地、灌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持续增加,灌草地总量变化不大,耕地总量和裸岩地减少,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定量分析表明,1990年以前,驱动建设用地变化的因素是总人口的变化,1990年以后则是农业产值;1990年以前驱动耕地变化的是农业人口的增长,1990年以后则和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975.
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成升魁  徐增让  沈镭 《地理学报》2008,63(6):603-612
根据1957-2005 年中国各省区煤炭调出和调入数据, 运用SPSS 和GIS 方法, 首先对 “一五”~ “十五”各省区的煤炭流动地域类型进行了判别, 然后在省域尺度研究了煤炭资源 区域流动的时空过程, 最后探讨了煤炭资源流动时空演变的驱动力。“一五”~ “十五”中国 省际间煤炭流动演变特征有: 中国省际间煤炭资源流动规模逐年增大, 省际间煤炭调出总量 年均增长5.9%, 煤炭调入总量年均增长5.6%。流动范围逐年扩展, 无流地由1957 年的10 个省区缩小至近年的1 个左右。流场呈集中输流、分散汇流的特征, 调出省区个数< 调入省 区个数, 调出首位度> 调入首位度。煤炭区域流动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有: ① 产消不平衡是煤 炭资源区域流动的基本动力。晋陕蒙、西部煤炭产消盈余, 华东、中南、东北煤炭产消亏缺, 决定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煤炭流动格局。② 运煤通道的改善促进了煤炭区域流动。2005 年交通密度指数在20 以上的省区, 煤炭外运条件较好, 交通密度指数20 以下的省区都不同 程度的存在煤炭外运困难。而且, 统筹交通设施布局与煤炭生产布局可极大地推动区域煤炭 流动。③ 煤炭区域价格差异是煤炭流动的信号, 对资源流动的方向和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6.
煤层中气水两相运移的NMRI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将先进的无损检测NMRI成像技术引入煤层中气水两相运移的研究领域,将自主设计研制的、可同时改变围压、轴压和孔隙压的、非磁性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三轴渗透仪置于NMRI成像仪磁体腔中,通过气驱水和水驱气NMRI试验 实时观测了气水流动规律.主要以水驱气NMRI试验为例,详细介绍了核磁共振三轴渗透仪和型煤试件的研制,并重点阐述了水驱气试验过程和相关参数,利用NMRI技术实时观测得到了不同时间沿驱替方向型煤试件水平剖面的NMRI成像图,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一些新的规律认识:(1)水驱替前缘具有不一致性,从NMRI试验角度验证了前人甲烷类气体赋存形式主要以吸附在孔隙内表面为主的重要结论;(2)煤试件存在优势驱替路径,且这种优势路径在驱替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水驱气的优势驱替路径易产生在煤试件边缘,即煤孔隙裂隙发育区;(3)水驱流量变化决定了水驱前缘的运移速度,且对水驱气效果具有滞后效应;(4)水驱气初次驱替效果好于二次驱替效果;(5)水驱替气的顺序为:主要大裂隙—周边裂隙—周边孔隙.  相似文献   
977.
浙江沿海晚中生代拉斑玄武岩浆侵位深度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沿海晚中生代复合岩流中拉斑玄武岩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反映除了源区富集作用外还有地壳混染的贡献,Rb、Nb的丰度特征指示玄武岩浆主要与中、上地壳岩石发生了相互作用。用岩石化学成分计算的这种拉斑玄武岩浆熔体的平均密度为ρm = 2.678 g/cm3 , 根据岩浆与周围地壳的压力平衡关系,推算得来自地幔的玄武岩浆一直侵位到距地表约16.3km左右的中地壳时才滞留下来,并被相应的地壳物质所混染。  相似文献   
978.
This paper presents a ‘Eulerian‐like’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 to simulate the large accumulated displacements of piles subjected to multiple hammer blows. For each hammer blow, results are obtained using a standard small strain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at the end of each hammer blow, material flow is taken into account with reference to a fixed finite element mesh. Residual stresses calculated at the Gauss integration points of the deformed finite element mesh are mapped on to the fixed finite element mesh, and these stresses are used as initial stresses for the next hammer blow. At the end of each hammer blow, stiffness and mass matrices are recalculated for the volume of material remaining inside the fixed finite element mesh. Results obtained with and without allowing material to flow through the fixed mesh are compared for several hammer blows. Build up of residual stresses, soil flow and yielded points around the pile are presented for plugged, partially‐plugged and unplugged piles. Using the new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 the driving of a pile from the soil surface is studied. The ability to analyse this and other large deformation problems is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new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9.
地质钻机动力系统选择依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钻探我载特性的理论分析和野外测试研究,并结合钻探工作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地质钻机对动力系统驱动特性的基本要求,为以后更合理地选择钻机动力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0.
科尔沁沙地近50年的垦殖与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放牧和垦殖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土地利用活动。该活动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活动强度的增大或减弱是引起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因素 ,其结果是草地和耕地面积的量变和质变 ,也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最直观的体现。文章选取我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区——科尔沁沙地 ,以人类垦殖活动作为主线 ,以耕地面积变化作为切入点 ,对科尔沁沙地近 5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建国以来四次大规模的垦荒 ,科尔沁土地利用格局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集中体现为耕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和草地等其他用地面积的减少 ,具体表现则是沙地农耕北界的北跃和耕地重心的北移。文章进而分析了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人文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