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02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31.
在抗差Kalman滤波的基础上引入双自适应因子,分别对动态模型不准确和观测模型存在粗差进行调节,构建双自适应因子滤波模型。针对抗差自适应Kalman滤波效率较低的缺点,通过构建基于卡方检验的抗差自适应Kalman滤波,先用卡方检验对粗差进行检验,再调用抗差自适应Kalman滤波进行处理。工程实例表明,双自适应因子滤波模型可以很好地抵御粗差,并减弱模型不精确的影响。基于卡方检验的抗差自适应Kalman滤波不仅可以削弱粗差对滤波估值的影响,而且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632.
本文利用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对2019年6月7-9日辽宁地区一次东北冷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了东北冷涡的演变过程以及双偏振雷达的偏振参量在降水粒子相态识别中的作用,研究了不同判别规则对模糊逻辑算法识别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偏振雷达的偏振参量可以对水凝物的种类、空间分布、物理形态进行大致判断,但水凝物相态识别结果仍需细化。模糊逻辑算法在强回波区域的识别结果更准确,采用不同的判别规则得到的水凝物分类结果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在大部分观测区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符合天气演变规律,能够为气象预报预警提供鉴别参考。具有广泛时间、空间适配性的模糊逻辑算法,仍需大量实测案例数据的验证与仿真。  相似文献   
633.
利用常州站和泰州站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数据,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2019年7月6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强度演变特征和双多普勒雷达反演的三维流场信息。重点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反演出格点流场,并结合回波特征分析雹云的结构。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江苏受高空冷涡影响,在高空冷槽、高空急流、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的配置条件下,形成了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不稳定结构。本次过程中,雹云不仅具有典型的强对流单体雷达回波特征,在中层强回波中心处,还有明显的“S”型水平流场结构。雹云的低层,是明显的辐合与旋转配置的水平流场。深厚的零线结构是成雹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34.
利用激光雨滴谱仪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合肥双偏振雷达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1月26日发生在江淮之间一次短时强降雪天气过程中滴谱变化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雨雪相态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本次江淮之间突发的强降雪过程中,雨雪转换迅速,降水相态变化时间提前于地面温度变化,合肥地区温度变化明显强于周边地区。(2)此次短时强降雪发生在锋生强迫过程形成的高架雷暴中,强烈的上升运动、降水粒子的融化和蒸发引起温度负变化,导致降温过程自上而下产生,表现为地面温度下降落后于雨雪相态的变化。(3)降雪过程先后出现降雨、雨夹雪、纯雪3个阶段,雨(雪)滴谱的时间演变特征变化明显;转雪后降水粒子的下落末速度降低、粒径增大、滴谱明显变宽。(4)雷达观测显示此次降雪回波顶高度较高,超过6.5km,低空1km有强度超过50dBZ强反射率因子带并延伸到地面。反射率因子、相关系数(CC)和降水粒子产品(HCL)在降雪过程的发展中有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