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37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59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61.
宇宙尘似文象结构的图像分析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增慧  李先宜 《矿物学报》1989,9(3):241-244
宇宙尘较广泛地分布于各地质时代和各种岩石中,它形成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下,因此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构造。本文对产于不同时代、不同岩性岩石中具有似文象结构的宇宙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方面研究Si、Al等元素的赋存状态,另一方面研究这些元素与似文象结构的关系,进一步为它们的成因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2.
Weekly aeros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March 1981 to June 1983 at the six station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region and analyzed for Ca and Na. By coupling data with those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Al (Tsunogai et al., 1985), the following results and conclusion have been obtaine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of Al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onsea salt Ca (nssCa). The nssCa/Al ratios from the six stations, however, considerably varied (from 0.84±0.36 to 3.00±1.91), and the ratios were usally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crustal average or of usual soil in Japan. The Ca/Al ratios of Asian desert soil and loess vary from 0.52 to 1.29,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 nssCa/Al ratios of aerosols in the surface air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region except at Onna, Okinawa. The exception may be due to a local effect of cora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large part of nonsea salt Ca in the surface air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is derived from arid regions in Asia and that the nssCa/Al ratio in aerosol varies with that of the source material.  相似文献   
63.
蔡开运  史中华 《现代地质》1994,8(3):273-280,T002
在冀北丰宁、沽源、赤城一带的上侏罗统火山岩中发现有不同形态的铁质及玻璃质微球粒。经电镜扫描及外貌结构构造的鉴定,显示有熔融、碰撞、逸气、旋纹、冷疑、收缩等特征;经电子探针及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认为是宇宙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而且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64.
王之峰  马生明 《黄金地质》1995,1(2):76-79,T001
首次报道齐依求金矿中微球粒的发现,对微球粒形态特征、表面及断面结构、物理特性、矿物组成、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试,并就其成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属宇宙成因。  相似文献   
65.
根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对气溶胶中 、 的研究现状及其在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浓度量值分别进行了阐述;对雪冰层中的 和 进行了本底划分,并对这些本底的来源、组成及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6.
中国北方沙尘灾害特点及其下垫面状况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2000年春季,中国北方地区多次受到沙尘灾害的影响,对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采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沙尘灾害的过程监测、空间特点分析和下垫面状况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沙尘灾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的了解,可以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防治等一系列决策措施的制定、实施提供客观、及时的空间信息,有助于制定和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便减少沙尘天气的次数和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7.
1998年“4.18”强沙尘暴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许东蓓  康凤琴  郑新江 《气象》2002,28(8):9-14
对1998年4月18-19日发生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事实、天气学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然后利用非静力MM5模式对这次沙尘暴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迅速东移,在新疆西部上空形成强锋区,对应的地面冷锋东移至前期增暖显著的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形成了本次大风、强沙尘暴天气。用非静力MM5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此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地面强风系统、高空锋区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8.
2000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峪 《气象》2001,27(4):20-24
2000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出现全国性干旱,特别是北方地区春夏季遭遇多年来罕见的特大干旱,汛期未发生大范围的暴雨洪涝灾害,秋季黄淮以南地区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全国大部分气温接近常年成偏高,持续暖冬态势发生转折,夏季高温酷热,春季北方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异常频繁,登陆我国台风个数偏少,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明显偏少。  相似文献   
69.
中国西北大气沙尘光学特性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成天涛  沈志宝 《高原气象》2001,20(3):291-297
利用 1991年 2月下旬~ 5月中旬HEIFE张掖和沙漠站的大气浑浊度观测、地面辐射观测及同期卫星资料 ,借助NCARCCM 3中的辐射模式CRM ,模拟估算了我国西北大气沙尘气溶胶的部分光学参数 ,单次散射反照率 (ω0 )和光学厚度比 [k(τλ=8~ 14 /τλ=0 .55) ]。计算结果表明 ,清洁天ω0 和k(τλ =8~ 14 /(τλ =0 .55)在沙漠和绿洲均为 0 .94和 0 .1;浑浊天ω0 在绿洲为 0 .90 ,沙漠为 0 .84 ;k(τλ=8~ 14 /τλ =0 .55)在绿洲为 0 .3 ,沙漠为 0 .4。在气候模式中 ,可将我国西部沙尘源区大气沙尘的ω0 和k(τλ =8~ 14 /τλ=0 .55)分别取为 0 .88和 0 .3。  相似文献   
70.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s well as strontium isotopic composition have been analyzed on the acid-insoluble (AI) phase of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from Luochua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I phase of loess and paleosols is distinctive to the average composition of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UCC), characterized by depletion of mobile elements Na, Ca and Sr.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lements in AI phase reveals that initial dust, derived from a vast area of Asian inland, has suffered from Na- and Ca-removed chemical weathering compared to UCC. Some geochemical parameters (such as CIA values, Na/K, Rb/Sr and87Sr/86Sr ratios) display a regular variation and evolution, reflecting that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loess deposits has decreased gradually since 2.5 Ma with the general increase of global ice volume. This coincidence reflects that the aridity of Asian inland since the Quaternary is a possible regional response t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