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7篇
  免费   1161篇
  国内免费   1597篇
测绘学   1221篇
大气科学   446篇
地球物理   1872篇
地质学   3261篇
海洋学   811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637篇
自然地理   107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供需仿真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鹰  陈云  李静芝  阎晓静 《地理学报》2018,73(3):562-577
土地集约利用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综合状态,是协调土地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运用系统动力学(SD)构建城市建设用地供需反馈关系回路以及指标变量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供需系统模型,仿真模拟低土地集约利用度、中等土地集约利用度、高土地集约利用度三种不同状态条件下,2016-2030年区域的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供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用地规模仍处于扩张状态,城市建设用地数量增长速度总体较快。但三种发展状态下用地增长规模、速度存有差异;② 在低集约度模式下,建设用地规模及供地数量大,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高集约度模式下,建设用地供给紧缩,用地规模增长缓慢,总规模偏小,不利于城镇化的良性发展;中等集约度模式则在用地规模和供给量上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能体现现代城市发展理念;③ 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保持在15%~21%之间,其中低集约度模式下比例逐年上升,中等和高集约度模式下呈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之势;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维持在27%~35%之间,其中低集约度和中等集约度模式用地占比呈下降趋势,高集约度模式比例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研究通过对三种发展模式的设定,确定了不同指标在三种模式下的变化趋势,可为土地供需决策优化、城市建设规划及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62.
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演变的空间分异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是区域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及其对区域人口和经济社会承载强度的综合反映。本文以东北地区179个县域空间为基本研究单元,应用冷热点、空间变差函数、GWR模型等定量方法对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格局演变及分异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 2000-2015年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总体呈现出增长态势,但空间分异显著,各单元间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高低的相互作用及联动效应较为明显,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布逐渐趋于非均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冷热点分布格局与全局分异变化及空间异质性态势基本吻合;② 2000年东北地区开发强度格局分异由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和产业结构水平共同影响,到2005-2015年发展演化为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共同影响;③ 2000-2015年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与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分布态势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不同区域呈现出影响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63.
Bush encroachmen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nd it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livestock production, especially in Africa where livestock is a primary source for the livelihoods of many people. In this study, methods of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nd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es of a land use change significance index (Ci) and a singl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were applied to remote sensing imagery of Ethiopia for 1986-2016. The results show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land bush encroachment in low altitude areas (pastures <1500 m above sea level) of Ethiopia in the 30 year period studied. The results revealed several interesting features of this phenomenon. (1) The area of bush encroachment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a maximum of 3.74×103 km2 in 2003, which represented 68.97% of the total area, and declined slightly from 2003~2016. (2) Among classification types, the area of severe shrub grassland was the largest, accounting for 28.36-49.10% of the total area, while the area of moderate bush encroachment accounted for 9.77-16.68%, and slight bush encroachment accounted for 5.52-7.57%. (3) The expansion rate of shrubby grassland was 0.74% for the 30 year period, while the average annual expansion rate was 2.16% for the 8 years from 1995-2003. (4)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were the two main land use types of shrub grassland transformation in low altitude areas and bush encroachment changed large amounts of forest land into grassland due to shrub grassland manage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basic data for revealing the impacts of development processes on subsequent bush encroachment and can inform better manage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s in low altitude systems.  相似文献   
964.
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具有间歇性发电的特性.因此,具有快速响应、发电效率高的燃气轮机发电系统,能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出现时充当替代系统,不仅稳固电网的负荷能力,还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由于燃气轮机是一个模型包含未知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目前针对转速环节主要采取传统PID控制技术.然而,实际运行中系统工况发生变化时,控制器参数不能随着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控制效果欠佳,执行器故障的出现也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因而,本文针对单轴燃气轮机的孤岛发电模式,结合燃气轮机系统特性,基于反步法的设计思路,引入不依赖于系统模型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并加入容错控制和Nussbaum函数构造转速控制器.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融合动态面方法,解决高阶系统中反步法引起的计算爆炸问题.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5.
利用那曲市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建站至2015年的冰雹日数资料,分析了那曲市冰雹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突变情况,并分析了2012—2016年色尼区单站冰雹日、雷雨日个例,揭示了色尼区冰雹、雷暴发生前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那曲市年平均冰雹日数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最明显的是申扎县,每10 a减少4. 9天,减少趋势最弱的为色尼区和班戈县,每10 a减少1. 9天,减少趋势均通过了0. 01的显著性检验;不同区域各代表站均显示减少趋势且出现突变现象;那曲市冰雹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大多集中在6—9月;降雹时间多集中在14—20时,占全天的78%。对那曲市色尼区冰雹日和雷雨(无降雹)日个例分析表明,高原较强对流发生在0℃层高度低(多在1.5 km高度以下)、CAPE值小(多在500 J·kg~(-1)以下)、风垂直切变弱的环境下,与平原地区大冰雹环境差异显著,因而高原冰雹绝大部分为直径5 mm以下的小冰雹,严格意义上应称为霰;雷雨天气低层较雹日的更暖湿,其温度露点差略小于雹日的,露点比雹日的高,因而雹日抬升凝结高度高于雷雨日的。  相似文献   
96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ECWMF预报风场和历史降水量资料,分别采用前人提出的相似量和本文改进的相似量进行动力相似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相似量的相似选择效果最好。对于南充2012年7月4日区域大暴雨过程,用改进相似量筛选出与此次过程最相似的历史个例,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最相似个例风场与预报风场在形状、强度和影响系统空间配置都很相似,降水实况接近。表明最相似个例的风场和降水资料对该次大暴雨过程的降水量级、落区预报有较高的参考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67.
To investigate the static and dynamic resilient modulus of fine soil, and adapting to the new design code and maintenance system of highway subgrade in China, a series of static and dynamic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laboratory test methods (JTG E40-2007 and JTG D30-2015,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initial water content, compactness and freeze-thaw cycles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resilient moduli of fine soil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Experiment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with increasing water content, dry density and freeze-thaw cycles, the static moduli reduces about 10.2%~40.0%, 14.4%~45.5%, and 24.0%~50.3%, and dynamic moduli reduces about 10.9%~90.8%, 2.5%~38.4%, and 0.0%~46.0%, respectively. Then, the empirical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ic and dynamic resilient moduli was established under different water content, dry density and freeze-thaw cycle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ynamic modulus of fine soil by widely used static modulus, which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adopting dynamic modulus index in new specification.  相似文献   
968.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逐时资料、NECP1°×1°再分析资料,对阿克苏地区2015年9月7日局地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有(1)中尺度分析暴雨发生前阿克苏处于高能高湿不稳定区域;(2)08时至20时探空图中湿层、风向以及不稳定能量的突变预示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3)暴雨过程的大部分水汽是通过低层偏东气流输送,水汽的来源主要为孟加拉湾,其次北疆短波槽及蒙古槽也提供了少量水汽(4)锋区加强、垂直风切变增大、水平风速辐合提供了热力及动力条件,垂直速度伸展高度影响了对流云厚度及高度。(5)地面风速辐合触发对流,加之较好的地面热力条件以及一定的地形增益暴雨强度。(6)地面辐合线及偏东风输送位置影响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969.
旅游对古镇地方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周庄的多案例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辽  苏勤 《地理科学》2016,36(5):766-771
综合运用倾听、照相、参与式观察、访谈、笔记等多种调研方法,选择能代表周庄旅游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游憩场所,收集田野调查数据,游客、居民、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的访谈数据,分析周庄古镇地方性多样化建构的过程。研究发现资本权力是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力,是地方性形成的物质基础;文化知识影响社会空间的氛围,通过对社会秩序和关系的再生产影响地方性,文化中的艺术扮演了营造氛围的重要角色,间接培育地方性;民俗生活属于社会文化层面的软实力,发自内心的民俗活动促进了睦邻友好和相互交流,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对权力和资本规训进行诗意的抵制,增加了地方的日常生活性。  相似文献   
970.
在调查问卷与实地访谈基础上,利用有序Probit模型探究广州市天河区及白云区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位置、产权、产业、历史、基础设施、审批、经营、管理、利益分配及经济形势等因素构成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城乡结合部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形成机制的因素群组,位置、产业、产权、历史、基础设施及审批等因素是影响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形成最为强烈的关键因素。通过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加快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定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认定标准与程序,积极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二次开发利用的监管及简化审批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