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9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906篇
地质学   891篇
海洋学   569篇
天文学   1705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4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基于EMD的山东省GDP增长与耕地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用EMD方法,对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两者的互动关系,以期对山东省的耕地资源保护有所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GDP增长的波动周期为13年、23年、37年和55年;山东省耕地变化的周期为9年、13年、37年和55年。这充分证明了GDP增长的波动对山东省耕地周期性变化的驱动作用。到2015年前后,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耕地代价性损失将大大减少,耕地数量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经济增长和耕地数量减少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最后,本文首次尝试建立有周期的动力学模型,对山东省未来2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42.
东北典型丘陵漫岗区沟谷侵蚀动态及空间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分析1954年和2000年侵蚀沟密度变化,探讨研究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动态变化,并以侵蚀沟密度变化值为依据进行不同分区侵蚀因素的耦合分析。结果表明:过去46年间,克山县东南部侵蚀沟密度趋于减少,西北部侵蚀沟密度增大。1954~2000年侵蚀沟密度变化值在侵蚀减弱区与高程和坡度呈负相关,在侵蚀增强区呈正相关。随着坡长增加,侵蚀沟密度变化量呈增加趋势。侵蚀沟变化与坡长相关性最大,R2达0.9743,其次为高程,R2为0.6893,与坡度的相关性最小,R2为0.3437。结果表明,高程和坡度不是东北丘陵漫岗地区土壤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坡长是该区侵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密切相关,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与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加速侵蚀沟发育。  相似文献   
243.
244.
祁连山主要矿床组合及其成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文渊 《地球学报》2004,25(3):313-320
祁连山早古生代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构造上划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和南祁连3个构造单元;成矿区划上一般分为北祁连成矿亚带和南祁连成矿亚带,后者由中祁连和南祁连2个构造单元组成。总体上北祁连由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向北洋-洋俯冲的沟-弧-盆相和残留的大陆裂谷相火山岩系组成为特点,成矿主要表现为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床,西段为洋-陆碰撞的岩浆弧相的构造环境,有夕卡岩型的钨矿床发现;南祁连主要为大陆裂谷或陆间裂谷构造环境的复理石相、火山碎屑岩相和中祁连的古老基底组成,有岩浆铜镍矿床、铬铁矿矿床和大型造山型金矿床发现。祁连  相似文献   
245.
When a vessel is damaged, seawater floods into the damaged compartments and subsequently influences the motion of the vessel. Furthermore, the vessel’s behaviour affects the floodwater motion. In this paper, a Navier-Stokes (NS) solver with a free surface capturing technique, i.e., the volume of fluid (VOF)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water flooding into a damaged vessel. To verify the developed solver, a 2-D and a 3-D dam break problems were test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coincid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with the published numerical results. Additionally, it wa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liquid sloshing in a hexahedral tank.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nalytical solutions. Finally, the phenomenon of water flooding into a damaged compartment of a Ro-Ro ferry was simulated numerically. The compu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246.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长度银纳米杆在不同温度弛豫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银纳米杆存在一与杆长相关的临界熔断温度,该临界熔断温度随杆长增加而显著降低.当温度大于熔点而小于临界熔断温度时,体系形成一个高度无序的球形团簇,而温度大于临界熔断温度时,体系则熔断成两个球形团簇.并给出了银纳米杆的产生该熔断现象的机理.  相似文献   
247.
唐小锋  牛铭理  周晓国  刘世林 《海洋学报》2010,32(10):6940-6947
对电子和离子同时采用速度聚焦电场收集的阈值光电子-光离子符合成像谱仪能够有效提高电子的收集效率和能量分辨率.利用该符合成像谱仪,开展了Xe/Ar/Ne 惰性混合气体及NO 分子的阈值光电子谱、阈值光电子-光离子符合质谱和质量选择的符合光谱等实验研究,精确测量了NO 分子的电离势,并且获得了NO+离子振动态分辨的X1Σ+,c3Π和B1Π态光谱.还进一步研究了NO+ 相似文献   
248.
彭坤  明辰  叶祥熙  张文献  庄军  宁西京 《海洋学报》2010,32(10):7245-7251
2009年我们建立了一个凝结势模型用以预测材料形成单晶体的能力,表明单元体材料(Ni,Al,Cu,Ar,Mg)的结晶能力随凝结势的增大而单调增强.本文将凝结势模型应用于二元材料体系,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6% Al原子掺杂对于Ni单晶材料结晶能力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Al元素的掺杂会大大减弱Ni单晶的结晶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元材料体系凝结势的定义,表明凝结势模型可广泛应用于预测二元体材料的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249.
温晓会  章林溪 《海洋学报》2010,32(10):7404-7409
以三叶草型结(即31结)为例,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打结高分子链在外场力作用下穿越微孔的动力学过程.模拟发现,在拉动打结高分子链的过程中,结的大小呈涨落变化,直至最后散结.定性讨论了结的存在对高分子链穿孔速率的影响.在外场力作用下,打结高分子链平均穿孔时间(τ)与链长(N)满足标度关系τ~Nα,其中标度系数α随外场力f增大而增大.对于短链,外场力越大,平均穿孔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250.
Using a Before/During/After protocol, the effects of Port 2000 (the Le Havre harbour extension) on the suprabenthic communities in the Northern Channel of the Seine estuary (English Channel) were examined from March 2001 to March 2009. Since the beginning of Port 2000 construction in 2002,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changes in the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orth Channel, including changes in current velocity, bottoms salinity and sand accumulation, as well as in the benthic communities themselves, moving from mud to medium and coarse sand communities. For the suprabenthos, changes were moderate, corresponding to an increase in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upper-part of the North Channel and a decrease in species density in the dominant mysids species (i.e., mainly Mesopodospsis slabberi) over time. Due to hydrological change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Port 2000 project (several years of low freshwater input) it has been difficult to attribute the biological changes to Port 2000 construction only.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suprabenthos will have to be compared to those obtained for the macrobenthos. Similarly, since the suprabenthos is know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uarine trophic chain, it will also be essential to estimate the fish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 Channel and to examine their stomach contents to evaluate the probable changes since the Port 2000 project beg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