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8篇
  免费   706篇
  国内免费   1355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793篇
地球物理   572篇
地质学   2971篇
海洋学   340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7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71.
对中国东部不同纬度带的6个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碳的分布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较为明显:由北向南,东北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要高于其他地区。作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灵敏度指标———微生物熵(微生物碳/总有机碳),在同一耕作方式下,其在不同地区的变化受土壤利用方式的影响较为明显:在连作系统下,菜地>粮地;而在轮作系统下,粮食-蔬菜轮作>蔬菜-蔬菜轮作。利用相关性分析寻求影响微生物碳分布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微生物碳(Micro-C)与土壤有机碳(TOC)、全氮(TN)、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主要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碳和微生物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H、年均温、含水率、TOC和TN是主要影响因素,关键影响因素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972.
This work examines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s of 27 rivers in the upper Cher basin, of various lengths,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ir shape and the knickzones (high gradient sections) that disrupt their longitudinal profiles. No smooth, concave-upwards long profile has been found in the study area, located at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Massif Central basement rocks and the Paris Basin sedimentary rocks, because of the heterogeneous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lithology.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knickzone parameters allows us to distinguish two knickzone assemblages: the 53 knickzones of the first have a lithological origin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a gradient equal to or lower than that given by the power curve y = 63.306 × −0.4392; the 30 knickzones of the second assemblage, which have a higher gradient than that of the curve, and give clear outliers in the DS (distance-slope) plot, are due to active faulting. The locations of this second group of knickzones delimit the areas that have experienced important local vertical crustal motions, too rapid for fluvial incision to have reduced the effect of knickzones caused by active faulting. In these uplifted areas, headward erosion has been arrested by knickzones of the second type, allowing the preservation of shallow-dell valley heads without any incision.  相似文献   
973.
对中印度洋脊Edmond热液区的丘顶和丘坡进行电视抓斗取样,获得了大量的金属硫化物等热液作用产物样品。在进行细致的矿相学分析基础上,对硫化物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Edmond热液区的黄铁矿可分3种类型,其形态标型和成分标型分别具有以下特征:Ⅰ型:呈自形立方体状,S/Fe原子数比接近于2.00,微量元素具有高Cu,低Zn、As、Pb、Ni和Ag的特点,Cu/Zn值高,平均可达4.26;Ⅱ型:呈半自形立方体状,S/Fe原子数比平均2.03,具有高Zn、Co、低Cu的特点,Cu/Zn值(平均0.04)低;Ⅲ型:主要呈胶状、莓球状,S/Fe原子数比平均2.04,具有Ag、Pb、Zn、As元素富集的特点,Cu/Zn值介于前两者之间(平均1.09)。根据硫化物中矿物共生组合关系,认为这3类黄铁矿分别对应高温、中高温和低温成矿作用,黄铁矿的形态和成分能很好地指示热液区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的演变。  相似文献   
974.
孙玉龙 《地质与勘探》2011,47(2):209-215
位于山东烟台的辽上金矿床为一中型金矿,矿床赋存于新元古代玲珑超单元二长花岗岩与古元古代荆山群的接触带附近,发育矽卡岩化,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接触带构造控制.区内出露的中生代岩体为石英二长闪长岩.通过研究每个矿体的宏观产出特征,发现金矿体与石英二长闪长岩有关,区域上部分金矿体赋存于石英二长闪长岩中,而与新元古代玲珑超单元二长...  相似文献   
975.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在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断裂带产生的地表破裂,是该地震产生的第二大地表破裂带.综合应用地质、钻井以及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利用横贯前山带的多条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对彭灌断裂带产生同震破裂的断层进行准确识别和解释.研究表明,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断裂带是一套由3条主要断层和次级广泛发育的断裂组合构成,浅层表现...  相似文献   
976.
玲珑花岗岩在大尹格庄金矿成矿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雪灵 《地质与勘探》2011,47(3):370-379
大尹格庄金矿产于玲珑花岗岩与胶东群变质岩接触带的招平断裂中,其玲珑花岗岩具有富Si、富Al、贫Mg、富Na、低Y、低Yb、贫HREE、正Eu异常、高Ba、低Ti,较高的Mg#值的地球化学特征,与C型埃达克岩相似.本矿床的形成是玲珑花岗岩反复熔融的结果:玲珑花岗岩是绿岩基底重熔的产物,相当于形成胶东地区金矿床的矿胚;由地...  相似文献   
977.
根据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总磁异常计算的三维解析信号振幅值比总磁异常,能精确地刻画磁源体的位置、深度和边界。结果显示在中国东部地区不同构造块体内的岩浆岩深度差异很大,华北块体的磁异常解析信号振幅值较高、尺度大,磁源体埋深达10 km左右或更深,反映了这个古老克拉通块体的中—下地壳内部较为强烈的岩浆活动过程与活化。受构造抬升和岩浆上涌影响,苏鲁—大别造山带的岩浆岩体埋深则相对较浅,多小于5 km。中、下扬子块体的岩浆岩体的埋深也普遍较大,但是岩浆活动微弱,解析信号振幅值很低。受晚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的影响,华南块体及其东北海域分布比较孤立的岩浆岩体,其深度大都小于5 km。在东海,受新生代张裂作用的影响,岩浆岩体的深度与基底隆起或沉降呈明显对应关系。琉球群岛对应平静的磁异常并显示较深的岩浆岩体分布,表明琉球群岛不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形成的火山弧而可能是由俯冲增生楔物质和部分从欧亚大陆分离出来的块体构成,其西侧的岩浆岩带才是真正的火山弧。  相似文献   
978.
藏北低速体存在的地震学证据——INDEPTH4宽频地震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INDEPTH-IV地震探测剖面,始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穿越东昆仑造山带、金沙江缝合线,终止于羌塘地体.本文作者利用天然地震体波完成了该区的三维走时残差反演,勾划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深部构造格局.研究区最显著的现象则是分布在昆仑地体、可可西里地体、羌塘地体北部下地壳、上地幔中的低速体.对其成因,有可能...  相似文献   
979.
构造因素对油气的分布起着控制性的作用,断裂活动特征决定着一个盆地或凹陷油气的富集与分布.本文通过对北大港构造带东翼所有断裂的仔细研究,统计分析了区内20条规模较大断裂的断距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结合20余条地震剖面和8条构造发育史剖面,综合分析认为北大港构造带东翼的断裂活动主要为:古近纪活动期和新构造期(0.78 Ma至今...  相似文献   
980.
额尔古纳地块古老变质岩系重新厘定为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与风水山片麻杂岩.对兴华渡口群与风水山片麻杂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本区的变质作用特征,并对额尔古纳地块的基底构造背景及成因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