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3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116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69篇
地球物理   411篇
地质学   2622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3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根据深海钻探样品分析,对东太平洋地区573孔始新世末渐新世初的地层进行了研究,尤其是研究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各层球粒陨石标准化值曲线平缓,重稀土相对富集,各层Ce严重亏损(第2层轻度亏损),各层的Eu仅轻度亏损。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地层含钨粘土层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比其它层含量高得多。此外,该层还富含Fe及指示地外成因的Ni、Co、Ir等元素,且底部富含微玻璃陨石。这些特征说明该含金属粘土层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显关系,其底部可能还与陨击作用相联系。从区域地质情况来看,始新世末期有明显的生物灭绝和环境变化,微玻璃陨石广泛发育,说明该时期明显的灾变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2.
东昆仑东段中更新世以来的成山作用及其动力转换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第四纪构造及与地貌关系的分析表明,现代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成型于中更新世,且在中更新世以来发生了多次构造变形体制的转换。根据布青山北部查干额热格地区第四系剖面的构造、地层时代及地层与构造关系的分析表明,中更新世时期为伸展构造体制,昆仑山内部开始发生了差异隆升,布青山开始崛起。中更新世末应力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由伸展体制转为收缩事件,又急速转为伸展构造体系,短暂的收缩事件造成了中更新世冲洪积层的褶皱,随后的伸展则导致了影响深刻的向北依次断落的阶地状正断层系统。晚更新世应力体系再度发生重大转换,伸展正断层体系被左旋走滑运动体系所代替,并一直延续至今。中更新世以来多次隆升构造变形体制的转换说明东昆仑地区的成山过程受控于多种动力背景,而非单一的挤压抬升。隆升构造变形体系的确定及其时代约束为深入刻划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作用的动力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3.
通过分析埕岛东斜坡地区东三段砂岩成岩作用特征 ,以及对该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的研究 ,总结出东三段砂岩体的成岩成藏模式。东三段上部砂体成藏于馆陶组沉积期 ,对应于早成岩 B期阶段 ,油气过早进入砂岩体 ,充填了孔隙 ,抑制了成岩作用的进行 ,使原生孔隙得以良好的保存。目前该砂体位于晚成岩 A期阶段 ,伴随形成了次生孔隙 ,并正处于第二次成藏期  相似文献   
54.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Marinwobo fault, i. e, cataclasite, mylonite,mictosite and migmatitic granit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se rocks is due to the progressive metamorphism of the pyroclastics. The fluid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tamorphic process of these rocks in the Marinwobo fault,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is that the fluids not only result in the migration of the major elements of the deformation rocks, but also result in the volume loss of the deformation rocks in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Thus the migration laws of the major elem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rogressive metamorphic process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mass balance equations. Finally,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ass loss and volume loss of the different rocks the in Marinwobo faul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55.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 ,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 ,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 ,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 -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 ,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 -热液改造型铜 (镍、铁 )矿床。  相似文献   
56.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程地下水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道 《内陆地震》2002,16(3):213-223
对新疆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动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在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的震时和震后 ,多井水位、水温、流量出现大量异常变化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波的同震振动效应和震后阶跃变化。其中乌鲁木齐 10号井的地震波效应双振幅最大 ,为 185 mm,持续时间达 2个小时 ;0 4井水位阶跃上升幅度较大 ,为 0 .12 5 m,且具有不可逆特征。另外 ,对比了新疆及邻区 7级以上地震北天山地下水的震后效应 ,讨论了地下水远程效应与井震距离的关系以及阶跃异常的幅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57.
苏乃秦 《内陆地震》2002,16(3):224-234
对新疆北天山l931年以来6级以上、l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空区或条带出现,其孕育时间一般为8-14年;震源深度呈现由浅而深、通常超过25km的变化,孕育时间一般为3—4年。同时对上述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前兆特征的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所选资料的精度等问题进研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
根据位于巩乃斯河谷的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近30年来的年最大雪深、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观测记录,用平均差值法、最小二乘法、自回归滑动平均法检验了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冷季降水、冷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呈增加趋势,近30年来年平均增加1.43%,与青藏高原、南极大陆及格陵兰冰盖表面积雪积累增加相一致。天山西部中山带冷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也是增加的,其中冷季降水平年平均增加0.12%,而冷季气温升高了0.8℃,积雪与冷季气温之间存在着弱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冷季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积雪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气候变暖引起的冷季降水的增加对积雪增加的贡献大于由于冷季气温升高而造成积雪减少的贡献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天山北麓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17世纪以前,天山北麓是以牧为主地区,由“兵屯”建立的古代绿洲仅在交通要道呈星、点分布,且屡兴屡废。18-20世纪中叶,由清朝到民国,大力发展屯田,使社会发展进入半农半牧时期,这里形成的旧绿洲,呈断续岛状小片。1949年以后,由大规模农垦建立的新绿洲群,把分散小片旧绿洲联结在一起,形成与天山相平行绿洲带。本区绿洲形成特点是由屯垦和内地移民发展起来,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而且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之间有延续性,不象塔里大盆地的很多古代绿洲已沦为沙漠、戈壁或风蚀地。  相似文献   
60.
中国西部山区是我国的水源地及生态屏障,它们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内容。研究归纳出山地发展的“巴音布鲁克模式”:(1)天鹅及其生境的绝对保护(核心);(2)建立可持续牧业(主体);(3)规范和发展旅游业(突破口);(4)西蒙古土尔扈特传统文化的保护(文化多样性)。中国西部山区的发展模式都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自然保护)三个圈层(与当地主要土地资源相适应的主导产业,与当地特有资源相联系的新兴产业,当地民族文化保护)。这种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的思想,同时考虑到促进地区新老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与保护,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